馳騁來援,“伴侶”號再遭痛擊
“紫石英”號重傷擱淺的消息傳出,正在南京江麵的英艦“伴侶”號慌忙急馳鎮江,救援“紫石英”號。
下午1時半,“伴侶”號軍艦趕到三江營。在“紫石英”艦已經打出白旗的情況下,“伴侶”號卻未與解放軍通信息,而企圖用武力解救“紫石英”號。當該艦靠近“紫石英”號,企圖將其拖出淺灘時,解放軍炮3團7連的日式野炮,當即向其炮擊。“伴侶”號連中5發炮彈,被迫趕緊下駛,以躲避呼嘯而來的炮火。但這艘軍艦相當狡猾,很快窺見了炮3團7連火炮射擊的死角。
當時,解放軍在痛揍“紫石英”號之後,隻注意防範下遊上海方向的英艦前來報複,卻沒想到上遊南京方向會趕來一艘英國軍艦,因此火炮對“伴侶”號形成較大死角。“伴侶”號立即利用這一點,掉過頭來,沿著7連火炮的射擊死角上駛,向7連火炮陣地連連發炮攻擊。“伴侶”號的4門114毫米火炮,口徑超過美式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很猛,當即將7連的3門日本94式75毫米野炮擊毀2門。
7連官兵在英艦炮火下傷亡7人,其中6人犧牲。“伴侶”號驅逐艦見7連火炮陣地沉默下來,得意洋洋地再次向“紫石英”艦駛近,但是炮3團1連的日式105毫米榴彈炮立即向其射出複仇的炮火,長江北岸的解放軍步兵部隊也以37毫米戰防炮向“伴侶”號猛烈射擊。“伴侶”號見狀,連忙拉開架勢,以全部火力進行還擊。此時,火力的優勢在英艦一邊,因為7連的野炮已被大部摧毀,步兵的37毫米戰防炮隻能打薄裝甲的輕型坦克,對軍艦的堅厚裝甲無能為力,此時解放軍主要依靠1連的3門日式105毫米榴彈炮對英艦作戰。
榴彈炮是曲射炮,不適合打軍艦這樣的移動裝甲目標。“伴侶”號戰艦的4門114毫米主炮,無論數量還是口徑,都超過炮3團1連的3門日式105毫米榴彈炮,而且射速快,短時間內就向解放軍陣地打出300多發炮彈。但是,久經戰爭鍛煉的解放軍炮兵戰士,毫無畏懼,越戰越勇,炮彈不斷命中“伴侶”號,打得該艦煙騰火閃。英艦的4門主炮先後被擊毀擊傷3門。艦指揮塔也被炮彈擊中,艦長羅伯森海軍中校負傷。 “伴侶”號自知難敵解放軍的神勇炮兵,逃往江陰。
“伴侶”號在逃跑途中,經過三野特縱炮1團1營火力控製的江麵時,又遭該營美式105毫米榴彈炮的一頓痛擊。這個營的美式榴彈炮是1947年在魯南戰役中繳獲的,許多炮手是原國民黨軍第1快速縱隊的官兵,經受過嚴格的美式訓練,加上3年內戰的曆練,技術熱練,射擊精確。“伴侶”號此時已嚇破了膽,開足馬力,將航速提到29節的高速,向下遊拚命逃跑,創造了自古以來長江上航行速度的最高記錄。
這場惡戰,解放軍炮兵英勇作戰,擊敗火力占優勢的英艦。榴彈炮是用來打固定目標的,難以對付高速移動的軍艦。遼沈戰役的塔山阻擊戰中,東北野戰軍雖有152毫米榴彈炮這樣的重炮,但對海麵上國民黨軍的“重慶”號和“靈甫”號這兩艘軍艦卻毫無辦法,隻能聽憑它們以炮火對塔山陣地狂轟。最後,從炮兵縱隊調來了一個加農炮連,才將兩艦擊退。相對於“重慶”號和“靈甫”號這樣的大型軍艦來說,“伴侶”號驅逐艦體積較小,靈巧快速,榴彈炮更加難以命中。但解放軍在這次作戰中,卻以性能落後的日本造105毫米榴彈炮連連擊中敵艦,將它打得亡命逃竄,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最後較量,“倫敦”號大敗而逃
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總司令部當天就接到了兩艘軍艦在長江與人民解放軍交火並遭受重創的報告,當時總司令布朗特海軍上將正在倫敦,副總司令梅登海軍中將立即率旗艦--巡洋艦“倫敦”號,與在上海的“黑天鵝”號護衛艦會合,連夜直駛上遊,企圖以“倫敦”號掩護“黑天鵝”號將“紫石英”號拖出淺灘,救回上海。
“紫石英”號在解放軍停止對其炮擊後,迅速進行搶修,到當夜10時已搶修完畢。“紫石英”號隨後拋棄包括川噸燃油在內的大量物品,減輕軍艦重量,經幾番努力,至次日淩晨終於擺脫擱淺。但該艦懾於解放軍的強大武力,害怕逃跑會招致炮擊,因此不敢逃竄,老老實實地停泊在距擱淺處約3公裏的江麵。
但正在上駛的“倫敦”號還沒有這方麵的教訓。梅登海軍中將從無線電中得知“紫石英”號已經從淺灘解脫,但並沒有就此回頭,另用外交手段爭取“紫石英”號和平返回,而是率“倫敦”號和“黑天鵝”號上駛,企圖以兩艦的強大炮火,壓製長江北岸的解放軍炮兵,掩護“紫石英”號沿江下駛回到上海。此時梅登已經獲悉英國外交當局正與中共方麵進行交涉,他完全可以等待結果,力爭和平解決。但梅登自恃武力的強大,根本不將中國人民解放軍放在眼中,率艦隊溯江而上,導致雙方爆發更大的衝突。
“倫敦”號的火力遠遠強於“紫石英”號和“伴侶”號。後兩者主炮分別隻有102毫米和1,4毫米,而“倫敦”號巡洋艦的8門203毫米主炮,威力遠遠超過當時中國的所有野戰火炮,包括最強的美製155毫米重榴彈炮。梅登海軍中將正因擁有如此火力,才有恃無恐,以為此時還是英國軍艦可以在中國江河任意橫行,炮轟南京、萬縣的時代。他率艦上溯的這一天,正是解放軍東路軍大舉渡江之日,而中路軍在4月20日午夜已於蕪湖渡過長江,南京已能聽見人民解放軍的隆隆炮聲。梅登明知解放軍渡江作戰已經開始,卻在這個時候率強大戰艦氣勢洶洶地直闖解放軍戰線,是對人民解放軍的嚴重挑釁。
4月20日晚,“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在江陰遇到逃竄至此的“伴侶”號。鑒於“伴侶”號在解放軍打擊下已完全喪失戰鬥力,無法再執行作戰任務,於是梅登海軍中將令其急赴上海搶修。4月21日晨,“倫敦”號和“黑天鵝”號離開江陰繼續進發,不久到達江蘇泰興縣口岸江麵,進入三野第10兵團第23軍的作戰地域。
第23軍是第三野戰軍一支軍威赫赫的主力軍。此時在該軍的作戰地域,配備有強大的炮兵力量,除第23軍的炮兵外,還有特縱炮6團的兩個美式榴彈炮營,共有山炮、野炮、榴彈炮50門。第23軍發現英艦後,立即上報。8時30分,指揮東路軍的粟裕、張震致電中央軍委請示。由於解放軍沒有高頻電話通訊係統,最高統帥部與前線部隊之間的聯係比較遲緩,毛澤東的回電當天傍晚才到,指示:“凡擅自進入戰區妨礙我渡江作戰的兵艦,均可轟擊……但如該外艦對我渡江在實際上無妨礙,則可置之不理。”但此時,第23軍與英艦之間的大規模炮戰已經發生。
渡江戰役前,解放軍高度警惕帝國主義可能以武力支援國民黨軍隊。中央軍委對渡江戰役中外國勢力主要是美國可能幹涉的情況,進行了充分準備。當時長江南岸的國民黨軍 幾十萬殘兵敗將根本無力守衛漫長的千裏長江防線,解放軍在渡江戰役中之所以出動百萬雄師,擺出牛刀殺雞之勢,並將第二和第三兩大野戰軍緊密靠攏,互相支援,同時第四野戰軍的先遣兵團也迅速南下,就是準備萬一美國武力幹涉時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可以對付。解放軍嚴密提防美軍介入,卻未想到在美艦望風而遁之時英國軍艦卻出現在長江上,第一線部隊誤將之當成美艦,因此進入緊張的戰鬥狀態,炮戰一觸即發。
對這場炮戰的起因,葉飛在回憶錄中說,當時陶勇打電話給他,報告在第23軍即將渡江的地段,有幾艘外國軍艦遊弋不定,擋住他渡江前進的路,詢問是否發炮攻擊。當時東路軍渡江時間定為當天下午,葉飛眼見大軍即將啟渡,便讓陶勇通知前沿觀察哨,用信號旗向軍艦發出警告,要求對方離開,如果對方不聽警告,就開炮驅趕。
解放軍向英艦發出信號後,英國軍艦非但不離開,反而將炮口對準了第23軍陣地。葉飛得報後,怒發衝冠,下令開炮,於是一場炮戰的風暴掀起。但是當年的我軍參戰人員提供了另外的說法:在發現英艦之後,統一指揮第23軍炮群的特縱炮6團團長馬達衛立即下令所屬炮兵,尤其是英艦當麵的炮6團1營3連做好戰鬥準備,於是23軍前沿炮兵全部進入臨戰狀態。
雖然當時指揮員並未下達火炮裝彈命令,但被英艦的器張氣焰所激怒的炮手們不待命令下達,紛紛裝彈進膛。10時左右,3連1排2炮炮長梁學路不知是求戰心切,還是誤將英艦的錨鏈撞擊聲當成炮響,於是下令開炮。2炮首發之後,早已按捺不住的其他各炮也相繼開火,一場壯觀的炮戰就此爆發。按照這種說法,前沿炮兵未接到命令,已先對英艦開炮。其實不論開炮是根據葉飛的命令還是來自炮兵的自發行動,在英艦不聽解放軍警告,拒絕離開戰區之後,此時開炮理所當然。
眾所周知,蔣介石政府是親英美的反動政權,一貫得到英美的撐腰。在解放軍進行強渡長江天塹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偉大戰役之時,英國軍艦作為不速之客闖入解放軍渡江戰線,橫擋在解放軍渡江大軍麵前,若不將其趕走,當解放軍幹帆萬艫大舉出動之時,這些軍艦一旦開炮,將會危及解放軍渡江作戰的勝利。中外任何一位傑出統帥,在此情況下都會采取這種堅決行動。
第23軍炮群的炮兵火力,比三江營的解放軍炮兵要強大得多,當時投入對英艦作戰的有8個炮兵連,共32門火炮,但是對英艦仍然不占優勢。因為對“倫敦”號這樣擁有厚裝甲的巡洋艦來說,必須是大口徑直射炮才能將其擊沉。解放軍作為直射炮的野炮口徑太小,山炮和榴彈炮都是曲射炮,均無法給予“倫敦”號戰艦以致命打擊。而“倫敦”號軍艦的8門203毫米巨炮的威力,是解放軍參戰部隊前所未見的。
在當時,105毫米榴彈炮在西方是輕型火炮,而在中國戰場卻被當成重型火炮;150、152、155毫米榴彈炮是西方軍隊普諞裝備的中型火炮,但在中國戰場卻是鳳毛麟角;至於203毫米大炮,中國陸軍部隊更是聞所未聞,以致當時參戰部隊均將英艦的203毫米火炮誤認為是155毫米火炮。炮6團1營教導員餘斌回憶起英艦的炮火之強時說“從未聽到過這麽猛烈的炮聲”。
當時“倫敦”號射來的1發1米多長的203毫米炮彈,準確擊中了餘斌所在的掩體,射穿掩體頂蓋後,竟然又穿透厚達4米的江堤,直落到後麵的麥田裏,可見威力之大。幸虧這顆炮彈沒有爆炸,他才得以串存,但仍被倒塌的掩體壓成重傷,他的通信員則當場犧牲。“倫敦”號和“黑天鵝”號還有14門102毫米火炮,而且艦炮射速快於陸炮,在炮戰中更占優勢。據英方統計,光是“倫敦”號在這場炮戰中就發射了203毫米炮彈155發,102毫米炮彈449發,如此的火力強度是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從未遇到的。
但是,解放軍參戰部隊的素質遠比英軍高,梁學路的2號炮發射的第1發美式榴彈,不偏不倚正中“倫敦”號的前炮塔,其餘各炮的炮彈也紛紛麇集“倫敦”號和“黑天鵝”號。而“倫敦”號的大口徑炮彈卻大多飛越江堤,遠遠落在後方,未能命中解放軍火炮陣地。但這些落在縱深地帶的炮彈,卻給正在進行渡江戰前準備的第23軍第202和第205兩個步兵團帶來重大傷亡。
當時作為渡江突擊部隊的第202團正召開準備大會,會場落下一發203毫米重炮彈,造成團長鄧若波、參謀長王保哲等幾十位官兵犧牲,團政委侯癸負傷。鄧若波智勇雙全,是陶勇心愛的幹將,就在炮戰之前不久,陶勇還剛剛與其談過話。因此陶勇接到鄧若波犧牲的消息,難以置信,悲憤萬分。這時葉飛打電話來告訴他野司追查之事,陶勇怒火衝天地說:“有什麽好查的,我最好的團長鄧若波都讓他們給打死了!”
激烈的炮戰持續約4分鍾,英艦已駛出解放軍火炮射界,於是我炮火漸息。英艦誤以為將解放軍炮兵壓製住,得意之餘,加速前行,駛至北沙洲附近江麵時,遭到第8兵團的特縱炮1團1營火力的攔擊。炮1團1營曾以準確的火力,令英艦“伴侶”號喪魂破膽,落荒而逃,此時又在對“倫敦”號和“黑天鵝”號的作戰中大顯神威。營長李倫指揮該營,一氣對英艦發射出72發炮彈。 “倫敦”號與“黑天鵝”號在大江中隻能循航道進退,不比在大洋中能靈活行駛,加上與北岸火炮形成丁字形陣,難以閃避炮火,霎時兩艦皆中彈累累。
1發美製105毫米榴彈命中“倫敦”號司令塔,該艦艦長卡紮勒上校當即重傷,梅登中將出被爆炸氣浪震倒在地,潔白的海軍將軍服被彈片撕裂。“倫敦”號艦橋和上層建築均遭嚴重破壞,艦內通訊中斷。梅登中將見解放軍炮兵火力如此強大,自知難以完成救援“紫石英”號的任務,雖然“倫敦”號巡洋艦的厚厚鎧甲不懼解放軍的中小口徑火炮,但“黑天鵝”號和“紫石英”號卻經受不起。於是,他下令放棄救援“紫石英”號,倒車後退,回返上海。
梅登中將的這一明智決策挽救了這3艘英國軍艦,因為若“倫敦”號和“黑天鵝”號繼續強行上駛,武力劫奪“紫石英”號,從而引起更大炮戰的話,解放軍渡江指揮部必定下令全力擊沉這三艘英艦。當時解放軍已掌握國民黨軍江陰要塞(要塞炮台的總台長是中共地下黨員),這座號稱“長江鑰匙”的要塞,擁有遠程要塞炮70門,加農榴彈炮30門,都是大口徑直射炮,如果接到命令對英艦往死裏打,這3艘英艦肯定全數葬身江底。
“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兩艦在返途中再經過第23軍炮群控製的江麵時,又遭到解放軍炮火猛烈痛擊。令英軍愕然的是,長江南岸國民黨軍橋頭堡的炮兵也對其轟擊。這次在第23軍炮群與英。艦作戰時,附近的國民黨軍隊最初作壁上觀,未幾也加入對英艦的炮擊。
參加這場炮擊的一位國民黨軍官日後說,國民黨軍隊中多數人都有民族自尊心,痛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胡作非為,看不慣國民黨內一些洋奴的嘴臉,他們見到解放軍炮擊英艦,都心裏大感痛快,佩服之餘,不甘落後,也紛紛加入對英艦作戰。在國共兩軍炮火狂飆的打擊下,英艦狼狽而逃。
4月22日,上海的《字林西報》根據來自英國海軍的消息,公布了英軍在這3起炮戰中的傷亡:“紫石英”號死亡17人,重傷20人;“伴侶”號死亡10人,受傷12人;“倫敦”號死亡15人,受傷13人;“黑天鵝”號受傷7人。英國海軍顯然縮小了在炮戰中的損失,因為據英國海軍部後來公布,炮戰中還另有103名官兵“失蹤”。
英軍損失的慘重,可以從指揮官的傷亡中看出:4艘英艦的8名正副艦長就有5名傷亡,其中炮戰的肇事者“紫石英”號艦長斯金勒少校因傷重身亡。解放軍方麵人員損失也較重,這是由於“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同解放軍展開炮戰時,步兵正集結準備渡江,遭到“倫敦”號203毫米重炮的殺傷,官兵共傷亡252人。
[ZT《海事大觀》]
相關的評論請看:
網上談兵: 1949中英長江炮戰:解放軍重炮重創三艘英國軍艦
幾曾回首: 1949中英長江炮戰:解放軍重炮重創三艘英國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