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終極揭秘:林彪和粟裕的軍事才能誰更強

(2013-12-18 14:29:19) 下一個
終極揭秘:林彪和粟裕的軍事才能誰更強

林彪、粟裕在遼沈戰役、淮海戰役中主要對手都是國民黨名將杜聿明。杜對關外共軍和關內共軍曾經這樣評價:“關外共軍的戰略戰術和戰力都是關內共軍無法比擬的。”關於二人指揮才能,林彪自己曾有如下評價:“我因為長期肩負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揮的主力,我擔子很重,打仗較慎重。一般情況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隻有五六成把握,風險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會失去戰機,無仗可打!而粟裕同誌呢,長期遠離中央,孤軍作戰,一般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如豫東戰役,我看最多隻有五成把握。我是不敢輕易下決心打的。”

  文章摘自《快樂老人報》2012年1月2日 原題為《林彪粟裕軍事才能誰更強》

  林彪和粟裕都是1907年出生,都在將帥中年齡靠後而排名靠前,粟裕在大將中排名第一,年齡倒數第二,林彪在元帥中排名第三,年齡最小。兩人都出身於地主家庭,身材矮小,不善人際交往。關於兩個人孰強孰弱的問題,一直是軍史愛好者爭論的話題。我們姑且不論二人高下,單就兩人於解放戰爭中可統計的數據打一個分,至於誰更厲害,就留給您來評判吧。

  1 統兵實力

  林彪:★★★★★

  粟裕:★★★★☆

  大兵團作戰並不是誰都能指揮的,兵越多管理越困難。解放軍曆史上單獨指揮超過50萬以上軍隊的將領隻有三人:林彪、粟裕、彭德懷。解放戰爭中,粟裕時任三野(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實際指揮者)、代司令員,1947年即指揮華東野戰軍10個縱隊及1個特種兵縱隊約27.5萬餘人(不含軍區部隊)。淮海戰役中,粟裕指揮所部42萬人,戰後,野戰軍達到55.1萬人。

  林彪時任四野司令員,1945年底即指揮東北民主聯軍部隊27萬人(含軍區部隊),遼沈戰役期間,林彪指揮東北野戰軍四個兵團70餘萬人,平津戰役時他麾下將士超百萬。

  2 殲敵數量

  林彪:★★★★

  粟裕:★★★★★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精銳的嫡係主力部隊,主要是由粟裕和林彪殲滅的。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中殲滅國民黨精銳47.2萬人;隨後又在平津戰役中與華北軍區部隊一道,消滅國民黨軍52.1萬人(含起義部隊)。共99.3萬人。

  華東野戰軍分別在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中殲滅國民黨精銳共64.3萬人,又在渡江戰役中殲敵30餘萬人,共計94.3萬人。

  蔣介石全部美式裝備的“五大主力”,粟裕指揮華野殲滅了兩個半,即孟良崮戰役中殲滅“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淮海戰役中殲滅第5軍,以及淮海戰役中派出5個縱隊與劉伯承指揮的中原野戰軍一起殲滅第18軍;林彪指揮東北野戰軍殲滅了其中的兩個,即遼沈戰役中殲滅新1軍、新6軍。考慮到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起義部隊較多,此項粟裕勝出。

  3 自身傷亡

  林彪:★★★★★

  粟裕:★★★★☆

  林彪: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自傷亡6.9萬餘人,平津戰役自傷亡3.9萬人。合計傷亡10.8萬人。

  粟裕:淮海戰役華東野戰軍自傷亡9.1萬人,渡江戰役自傷亡6萬餘人。合計傷亡15.1萬人。

  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比較,因為林、粟二人在各自指揮的戰役中,所麵對的敵人是不盡相同的——雖然在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中和兩人對抗的國民黨軍總指揮都是杜聿明,但國共的兵力對比卻並不相同,敵我態勢和雙方采取的戰略戰術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如遼沈戰役是我軍70萬人對國民黨軍55萬人,淮海戰役是我軍60萬對國民黨近100萬,但不能說遼沈就比淮海容易打。毛澤東對淮海戰役作過點評,那是“一鍋夾生飯”、“粟裕立了第一功”;但遼沈戰役卻是我軍對在全國範圍內處於優勢、裝備齊整、士氣高昂的國民黨軍的第一場大戰役,這一戰“扣住了蔣介石的命門”。

  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遼沈戰役後,全國的民心以及雙方部隊的士氣已經向有利於解放軍的方向發展,粟裕在淮海戰役所占“人和”遠勝於林彪之於遼沈,所以才有了淮海戰役中國民黨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的說法。淮海戰役中我軍方麵,地方民兵參戰人數達到60萬,支前民工達到530萬!而林彪剛入關時,老百姓對共產黨的軍隊是不認可的。

  4 對手評價

  林彪:★★★★★

  粟裕:★★★★

  林彪、粟裕在遼沈戰役、淮海戰役中主要對手都是國民黨名將杜聿明。杜對關外共軍和關內共軍曾經這樣評價:“關外共軍的戰略戰術和戰力都是關內共軍無法比擬的。”杜聿明之所以這麽說是有原因的:

  1946年,國民黨向東北派了9個軍30多萬人,含其最精銳的入緬遠征軍新1軍和新6軍。而林彪剛入關的11萬部隊是沒有整編的部隊,且入關時沒有攜帶武器。雖然到東北後林彪也很快發展了一些新部隊,但這些“在東北新成立之10多個旅,成分皆極壞,皆缺乏政治認識,流氓、土匪、偽軍占數甚多,真正的工農成分,為數甚少且已被帶壞”。

  但遼沈戰役開始後,東野殲滅國民黨軍8.3萬人,奪回42座城鎮,擴大解放區16萬平方公裏,解放人口近1000萬,國民黨軍從此由戰略進攻被迫轉為戰略防守。

  而杜聿明與粟裕交手,雖然杜聿明最終也失敗了,但他卻很不服氣。

  首先,在淮海戰役前,杜聿明(徐州“剿總”副司令)製定了《對山東共軍攻擊計劃》,組織徐州國民黨軍四個兵團二十個軍,決定放棄被動的防守城市的打法,先發製人,集中優勢兵力與解放軍打運動戰。該計劃乘華野、中野分離之際,以華中國民黨軍牽製中野,主張以徐州主力采取奇襲戰術攻擊華野,收複濟南。該計劃於10月2日獲得批準。但就在即將發起進攻的10月15日淩晨,杜聿明被蔣介石緊召東北挽救敗局。接受的劉峙(徐州“剿總”司令)立即命令中止執行攻擊山東的計劃,並把作戰計劃改得麵目全非。劉峙把部隊擺成一字長蛇陣,成了無既設陣地的挨打陣勢,黃伯韜兵團因此被包圍。

  在黃伯韜兵團被包圍之後,如按杜的計劃國民黨軍隊仍有取勝可能:杜聿明的計劃是先用徐州國民黨主力南下消滅正在阻擊黃維兵團的劉伯承鄧小平二野(40萬打10萬),然後再北上,救黃伯韜兵團。如果三野分兵救二野,那麽黃伯韜兵團(12萬人)就可能突圍而下,國民黨的80萬大軍就會集中在一起與三野和二野的60萬軍隊大戰一場,國民黨軍至少可以避免被各個擊破,淮海戰役將是另一種景象。

  總體而言,杜聿明認為,國民黨軍如果不是蔣介石、劉峙瞎指揮,犯那麽多錯誤,完全可以打敗華東野戰軍。

  總評:林彪與粟裕都是解放軍曆史上最傑出的將領之一,都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從字麵上實在很難決出高下,以上分析帶有部分主觀性。不過,關於二人指揮才能,林彪自己曾有如下評價:“我因為長期肩負保衛黨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揮的主力,我擔子很重,打仗較慎重。一般情況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隻有五六成把握,風險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會失去戰機,無仗可打!而粟裕同誌呢,長期遠離中央,孤軍作戰,一般都是在敵人包圍的態勢下打的仗,不冒險就無法生存,養成了他敢於冒險的特點。如豫東戰役,我看最多隻有五成把握。我是不敢輕易下決心打的。”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