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曾思玉中將: 回憶林彪軍團長敵前偵察的一段故事

(2013-12-16 08:07:33) 下一個

曾思玉中將: 回憶林彪軍團長敵前偵察的一段故事

憶渡黃河之前

----回憶林彪軍團長敵前偵察的一段故事

中將 曾思玉

 

    重甲按:曾思玉將軍曾任紅一軍團偵察參謀,八路軍115師344旅689團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建國後曆任解放軍第19兵團第64軍軍長,誌願軍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濟南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74年起)。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曾思玉 中將                                   紅一軍團偵察參謀

 

    直羅鎮戰鬥以後,紅一軍團部隊就住在延川甘穀驛附近地區休整。當時,我在軍團司令部任偵察參謀。 

 
   1935年12月中旬的一天,軍團左權參謀長把我叫了去,命令我帶騎兵偵察連一個手槍排,護送林彪軍團長去瓦窯堡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交代完任務,左權參謀長又說:“走的時候記著,把清澗、延川、延長一帶的地圖帶上。”

聽了左參謀長最後這句話,我不由得暗暗高興。根據我在軍團司令部工作的體驗,我了解到林軍團長指揮的特點是認真、細致。在戰鬥的緊要關頭他總是親自出馬戰場指揮,在前線,他更是特別重視指揮員親身實際地調查研究。他常常這樣要求每一個指揮員:要腳杆子勤勞——多跑、多看,不要怕疲勞,要嘴巴勤勞——多問、多調查,不要怕麻煩。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每當到達一個新的地區,他總是要到駐地周圍看看,找老鄉扯扯。常常有這樣的事:有些敵情、地形和民情風俗,我們這些專作偵察工作的還不知道,他倒早知道了,在我們匯報時,他插上一兩句話,修正和補充一些情況,弄得我們大吃一驚。至於有什麽大的行動,那就更不用說了。不久以前的直羅鎮戰鬥,我就曾跟隨他去做過實際偵察的。這次去開會,還要帶上地圖,沒問題,一定要有什麽行動了。

果然不錯。就在這次會議上,黨中央確定了聯合一切愛國人民,成立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抵抗日寇侵略、挽救祖國危亡的政策方針。黨中央為了推動全國人民武裝抗日,粉碎反動派的“圍剿”,決定把陝北地區的紅軍組成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準備開上晉察前線去,做全國人民的抗日先鋒。

當然,這個情況我是後來才知道的。當時,瓦窯堡會議結束以後,軍團長隻是向我明確了這樣一個具體任務:到清澗、延川附近去,偵察黃河兩岸地形,為部隊選擇選擇強渡黃河的登陸地點。

我們一行十幾人輕裝向清澗、河口方向進發。第一天走了一百多裏,到達一個區蘇維埃政府住地,在這裏向政府的幹部進行了兵要地誌的調查。

    林軍團長還特地要了一份縣誌地圖,因為縣誌地圖比軍用地圖詳細、準確。第二天晚上,冒雪到達了河口附近地區,在離河十幾裏路的一個小村子住下來,決定明天吃過早飯以後,就到河邊去。

當天晚上又下起了大雪。已經是深夜了,我檢查過警戒,看見軍團長的窯洞還有燈光,就悄悄地走了進去。軍團長還沒有休息,隻見炕上滿鋪著幾副拚起來的五萬分之一的地圖,他坐在炕頭上,雙手按著地圖,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思索著。
發覺我進去,他微笑著問:“天這麽晚了,怎麽還不休息?他們都睡著了嗎?”  聽口氣,倒象該休息的是我們,而不是他自己。
      “他們都睡下了。”我回答之後,接著向他請示:“雪下大了,明天還去不去河上?”

      “去。找個好向導就行。”他略略思索了一下,又說:“找兩個,找一個放羊的,找一個劃船的,最好年紀大一點。”說完,他又俯身看地圖了。

我到村蘇維埃去,托村主席搞幾身化裝的衣服,把找這樣兩位向導的事也交代了。但心裏總不由得暗暗納悶:到河邊總共才不過十幾裏路,有一個向導帶帶路滿夠了,為什麽還要兩個,而且一定要這樣兩個人? 
雪,整整下了一夜,足有二尺深,而且還在繼續下著。這樣的天氣跑到河岸上去,實在夠受的。但對前敵偵察來說,卻也很有利。

吃過早飯,村主席給我們找的兩位向導來了。兩人都約有四十來歲,那位放羊的老鄉年紀略大一些。他們都粗壯得很,臉膛又紅又黑,額頭上的皺紋很深很深,一看就知道是淳樸、勤勞的勞動人。我叫騎兵偵察班長盧迪同誌挑了五個戰士,就立即用借來的衣服裝扮起來。我們有的穿上一身光皮板的老羊皮襖,頭上纏條羊肚子手巾,有的索性把棉衣翻過來穿。這樣渾身上下通是白的,莫說隔條黃河,就是離幾十步也看不清人形了。那邊,軍團長也動手化裝起來了。他把自己那件舊大衣翻過來穿上,攔腰紮根繩子。看慣了他平時那整齊的裝著,看他穿了這一身,倒覺得很不習慣了。

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八、九個人就踏著齊漆深的雪,冒著紛紛揚揚的雪花,向河岸上走。這正是陽曆十二月底,天氣已經很冷了,從黃河邊上吹來的東北風,卷起大把的雪花直往人們的臉上和脖子裏撒,冷得人直打寒顫,有時憋得人連喘氣都喘不過來。但是,走出村子不久,我們就慢慢習慣了,而展現在眼前的一片雪景,卻把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南方的的人吸引住了:白雪把整個西北高原蓋的嚴嚴實實的,到處白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真是又雄偉又壯麗。

那兩位向導大概對我們的行動感到很奇怪,忍不住地問我們:“同誌,這樣大的雪天,你們到河上來幹啥?”我連忙回答:“俗話說:‘不到黃河心不死’麽,我們這些南方人沒見過黃河是什麽樣子,聽說黃河多麽大,水怎樣黃。現在來了,不管怎樣也得去看看。”這句話是為了不暴露我們的意圖而事先編好的。

    接著,我望望軍團長,他笑著點點頭。他正一大步一大步慢吞吞地在深雪裏走,有時抬起頭來,四下裏望望,還不時地伸出手來接接雪花。他是那麽悠閑,看來倒真象是有著濃厚的看河、賞雪的興趣。

再往前走出不遠,就聽見“呼—呼”“喳—喳”的聲響。向導說:“聽見了沒有?那就是黃河了。”十點鍾左右,我們來到河口附近辛關渡對岸河邊上。這時,雪已經停了,冰凍了的黃河,更有一幅奇特的景象:大塊的冰塊象一座座小小的銀山,在水裏緩緩的浮動,一陣急浪卷來,冰塊就猛地一碰,激起很高的水花和四濺的冰末,發出震動人心的響聲。四野裏靜悄悄的,隻有成群的長嘴巴的白鳥在貼著冰麵掠過,真是好看極了。

這時,放羊的老鄉走過來,拉拉軍團長的衣服,指著對麵的渡口說:“同誌,你們注意點。這河可赤白交界,那邊有閻老西的白狗子,晴天有時候還打槍過來。” 


軍團長點點頭,立即繞到河岸崖頭的後麵,伏在雪上,舉起望遠鏡來觀察。他看得那樣專注,剛才賞雪景的神情登時消失了。

    我也連忙掏出鏡子來觀察。在望遠鏡裏看來,對岸的地形十分清楚:渡口的兩側全是立陡懸崖峭壁,山頭上、隘路口,零散地隆起一些雪堆,張著黑口,那是一些雕堡。渡口上的設防更加嚴密。在密集的雕堡旁邊,有敵人的哨哨兵在活動,幾個敵兵正在掃雪。
 

軍團長看了一陣,繼續向渡口北麵、河北上遊走。這裏的雪更深,有的地方把正條腿都陷沒了。他好象忘了下雪這回事,蟎跚地走一陣,停下來看看,再走。 

走出了好遠,他停下來,向對岸望了一會,然後拍了拍大衣下擺上的雪,走向那位放羊的老鄉。他舉起手好象很隨便地向對岸畫了個圈,問到道:

 
      “老鄉,這一帶山上你都上去過嗎?”
  
     “去過。”老鄉回答,“過去給人家當了二三十年的放羊工,從河這邊跑到河那邊,哪個地方沒去過?
   
    “哎喲,那麽陡的崖頭,人可怎麽上?” 
“放羊的嘛。羊上得去的地方人就得上去,羊上不去的地方,人還得拉它一把呢。”老鄉指著山粱上被雪蓋著的斷續部分說,“看,那些河沂口上,崖頭都是斜的,能上得去。” 
 

林軍團長點點頭,自言自語地把放羊人的話又重複了一遍:“對,羊上得去的地方人就上得去。”

      我一麵聽著他們的談話,一麵把放羊人的話記錄下來。並且隨著老鄉手指著的地方,勾畫了一張草圖,被斷續出畫下來。這時,我忽然想起軍團長讓我去請向導時的情景。真的,這些西北地區放羊的多,放羊的整天漫山跑,哪個山溝角落他不知道?請這樣一位向導來照實地觀察作調查,實在妙極了。不用說,那位船工也一定會在了解水情方麵給我們許多幫助。

軍團長又和牧羊老鄉扯了些別的,象山上的草多不多,從河沂子上山怎麽個爬法等等,這些看起來都是些無關緊要的閑扯,但對岸一些眼睛看不見的地形情況已經清清楚楚了。 

接著,他走向那位船工,從古到今地談了些黃河的水情以後,又問:

    
   “河這麽寬,劃一個來回得多少時間?”
   
   “那得看水勢,”船工老鄉說,“平常一個來回得兩三頓飯的時間,碰到水漲了,時間更長一些。”
   
   “歇船的時候,船往哪裏放?”軍團長又問。

      老鄉往北指了指,說:“就在河口那裏。那裏水穩。” 
 
      就這樣邊看邊扯,河口、延水關之間地段偵察了一遍,一天就在這冰雪的大河岸上過去了。

傍晚,雪又下起來了,我們又冒著大雪往回走。整整一天在雪地裏奔走,大家又冷又疲勞。但軍團長卻沒有疲倦的神色,仍是精神奕奕地跟著老鄉的腳步走。但是卻沒有來時那種賞雪的興致。他一麵走,一麵沉思著。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知道,在這位首長的胸中,一個英明的、巨大的行動計劃,已經在醞釀、在成熟了。 

一個多月以後,我們踏過雪、觀察過的地段,就成了我們東征強渡黃河的登陸場。就在那位老船工所指點的無定河口內,隱蔽了渡河的船隻,就在那位老羊工當年經常攀登的山腰斷續部上,布滿了突擊隊的紅色戰士。

我們紅一軍團這支強大的抗日先鋒軍,就這樣在毛主席和林彪軍團長的指揮下,從這裏強渡天險黃河,開始了英勇的東征。

 

               原文1957年8月1日發表於《紅旗飄飄》第3集


其它有關林彪的博克請看:
1.  耒陽戰役:林彪成名第一仗,用一個連打敗一個師 
2.  楊成武回憶:林彪講第一堂戰術課
3.  潘峰回憶:林彪同誌和我們一起戰鬥
4.  黃克誠回憶:遵義之戰中的林彪
5.  
漳州戰役後聶榮臻與林彪的摩擦
6.  林彪在長征中的最艱難一戰:死守腳山
7.  楊成武:林彪軍團長教我當師長
8.  林彪指揮作戰吃過兩次大虧:1929年打贛南兵敗如山倒
9.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1)
10.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2)
11.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3)
12.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3. 
平型關大捷
14.  林彪元帥總結對日作戰的經驗
15.  林彪關於平型關戰鬥的總結
16.  孫立人 林彪誰更厲害
17.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18.  紀實文學 林彪將將
19.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ZT]
20.  決戰白崇喜:林彪點了白的死穴
21.  陳賡與林彪在南線追擊戰中三次分歧的是是非非
22.  以巧取勝的林彪
23.  林彪創新妙用孫子兵法:九地
24.  林彪—毛澤東嫡係中的嫡係
25.  一次次的戰役成就了曆史上的林彪
26.  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
27.  林彪評白崇禧:國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28.  不可抹滅的軍功——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29.  四野中朝鮮族部隊的曆史淵源 
30. 
四野送回朝鮮的部隊
 
31.  劣勢情況下林彪粟裕指揮能力比較
32.  林彪與粟裕
33.  林彪的衰落:推出兒子犯了毛澤東的大忌
34.  八路軍115師代師長陳光將軍的悲劇結局
35.  毛澤東任命羅榮桓代理115師師長 為何最終由陳光接任
36.  陳光之子:踏著115師的足

37.  四野的開國元帥、將領名單
38.  劉忠中將:記林彪同誌在長征中的故事片斷 
39. 
曾思玉中將: 回憶林彪軍團長敵前偵察的一段故事
 
40.  四渡赤水評價考
41.  譚雲鶴:遼沈、平津戰役我給林彪當秘書
42.  萬毅將軍回憶林彪
43.  洪學智上將:林彪考我戰法
44.  孫毅將軍口述:林彪與平型關大捷
45.  衛士長回憶:林彪在東北

46.  楚成瑞:談談林彪的病情


 
其它軍事戰爭博克請看:
1.  20分鍾學中國簡史  

2.  五代十國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3.  三元裏抗英
4.  
馮婉貞抗擊火燒圓明園的英軍 
5.  華中軍區告狀:陳毅不會打仗
6.  
我的中國性格 (讀完熱血沸騰!!!) 
7.  [轉] 當年的滿洲國竟然會是如此的發達與富裕
8.  我愛祖國的藍天 陣容空前強大 
9.  詳解軍隊文工團體係
10.  可愛的中國(方誌敏)-- 原文及朗誦 
11.  粟裕與王耀武的三次軍事對決
12.  悲愴:方誌敏與紅十軍團,粟裕逃過一劫
13.  粟裕對紅十軍團覆滅的總結
14.  開國帥將的軍銜是怎樣評定的及軍銜的待遇區別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元帥,大將及上將的職務 
16.  開國帥將的軍銜是怎樣評定的及軍銜的待遇區別


雙搶老太婆全文請看:
1.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1)  

2.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2) 
3.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3)
4.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4) 
5.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5)
6.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6)
7.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7)


更多的與朝鮮有關的文章請看: 
1. 四野中朝鮮族部隊的曆史淵源
 
2.
四野送回朝鮮的部隊 
3.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4.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5.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6.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7. 唐日白江口戰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