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則言不順
老幾 2014.10
花蜜蜂說:【孔子的學說有許多零敲碎打談話記錄,時過境遷,後人拿出來嚼有時候真是不能解釋為何“前言不搭後語”。】想了很久不知道該怎樣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這本來就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古人說:聽其言,觀其行;言必信,行必果。如果按照這個原則去看《論語》,也許會有收獲。否則你就是被大陸那套“邏輯”體係的教學方法誤導了。什麽叫“零敲碎打”?牛頓定律算不算零敲碎打?
希臘有一位哲學家傳下來殘缺不全的幾行破詩,就是今天西方哲學的本體論始祖,至今沒人敢說超過他的。還有一位說了一句成為一門哲學的:你不能重複趟過一條河。另外一個人的哲學,幹脆就是四個字概括:飛矢不動。“零敲碎打”隻要是敲打到了正點,就意味著價值重大。
整個物理學本身就是零敲碎打出來的。所以工科教授知道孔子說什麽就是什麽,不像藝術家出身的蜜蜂總要搞什麽係統。當然,這不是中國大陸教出的物理。要是按照中國那套從公式到數字的“物理”課學法,而又真能學會物理的話,你一定是個天才,或者什麽超天才之類。
《論語》裏麵,孔子的談話,就是做人的定律,這個定律不是等式,而是個不等式,也就是說是個範圍。這個範圍就是“仁”;就是容人,就是禮讓,就是寬厚。出了這個範圍,就是不仁,就是要當仁不讓。野人是不懂得寬容的,隻有懂得寬容,才能夠稱做為人。當然孔夫子說的都是不同情況下做人的條件。你要記得分清什麽叫充分條件,什麽叫必要條件,什麽叫充要條件,才有可能體會孔子的思想。這些概念古人沒有清楚說出來,因為是象思維,是悟性認知,沒有邏輯過程(見老幾“漫談道法自然”)。沒有象思維能力,就得用嚴密的邏輯來判斷。大陸出來的人,都受有五四和文革的負麵影響。現在90後學孔,就沒有這些障礙,因為他們是相對比較自然長大的,一般沒有意識形態的扭曲和被人欺負後的猥瑣心態。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死扣字麵,誤己誤人。
本來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卻說了這一堆不相幹的話,老幾這也是“前言不搭後語”。但是沒辦法,有問有答,不如此則無禮。其實老幾是道家,有無相生,無禮有的時候就是有禮。不懂道,說了也沒用。
名不正則言不順,是儒家提倡的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很多問題,都可歸於“名實之爭”。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就是對古希臘空洞的形式邏輯的反動。(這個問題太複雜,以後有時間再討論。有評論說黑格爾說垃圾,可以說是無知者無畏。)
名不正則言不順源於《論語》。【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白話意思是:【子路說:“如果衛君以老師您去治理國政、您將先做什麽呢?”孔子說“那一定是先正名吧!”子路說“有這樣辦事的嗎,老師太迂腐了!那名有什麽可正的?”孔子說“好不粗野啊,子由!君子對於他不了解的事情,就不要發表意見。名不正,說話就不順當;說話不順當,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製度就不能夠建立;禮樂製度不能夠建立,刑罰就不能夠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無所適從。所以。君子有一個名位就一定要說出和它相應的話來。說出的話來就一定可以實行的。君子對於自己說出來的話,是一點也不可以馬虎的!】
孔子的觀點是,如果你名位不正.說出來的話就沒有人聽;既然說出來的話沒有人聽,事情當然也就辦不成。那麽後麵一係列的事情,就是這個“事不成”的自然結果。相反,如果你名分正,說出來的話就會有人聽了;既然說出來的話有人聽,事情也就容易辦成,禮樂、刑罰等等一係列問題就隨之自然而然的解決了。“名”不正所導致的,是“實”不正。所以首在正名。
可見在孔子這裏,名不僅僅是一個“名”的問題.而是有實在的內容。在其位,就要謀其政。有這個名,就必須履行這個“名”下的責任,否則有如同與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君位就要行君事,就不能隻顧自己,那樣就成了獨夫民賊,就不是君君,成了君賊。君君就是君要有君政,承擔相應的責任。“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君政就君正,上梁不正,何以論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官的自己不像個當官的樣,不是素餐屍位,就是貪汙腐化,這樣的官僚去要求底下民眾如何如何,效果可想而知。
孔子是把國家政體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的,而不是階級鬥爭哲學下麵,君臣對立的關係。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主無禮,臣下焉能盡忠?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並非後世腐儒說的愚忠。這裏欺和犯是有質的區別的。犯是當仁不讓,出自公心;欺是蒙蔽越位,源於私利。
有網友說孔子的思想落伍了,因為發展不出民主。或許吧。問題是民主的基礎是什麽?人的素質對吧。沒有寬容,能夠有民主嗎?看看穆斯林社會的民主運動,結果是自相殘殺。妥協,寬容,禮讓是一切文明社會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什麽主義都是壞主意。階級民族宗教等等鬥爭哲學,誇大事物矛盾的對立,忽視事物矛盾的互利互存的本質關係,這是今天東西方社會的頑疾,並非中國社會獨有。
話說回來,民主社會就沒有問題嗎?問題太多了。美帝國的盛況基本上已經不再。這對世界文明未必是什麽好事情。而美帝國的過度欲望所帶來的弊病,孔子老子那裏都有現成的藥。孔子不是落伍,而是太超前,所以在古代低級文明階段是不能實現的。人類曆史將會證明,華夏先祖所指的道,將正是未來世界之道。什麽愛國主義,民主運動,都將要靠邊站。
順便說一下,有不少網友紀念十一國慶。有些知道慶什麽,有些不知道。我也經常參加活動,舉五星紅旗,這沒有什麽,隻是作為華裔的民族身份而已,因為實在沒有別的標誌。龍倒是挺好,可惜咱舞不了。因為大小就沒見過學過這些“封建殘餘”,蹦達不動時才在國外見了。
華夏幾千年,建國一說通指改朝換代。而西方的建國與中國的建國說是不一樣的概念。西方之國(民族)被滅,說建國是真的從滅而生。華夏民族從未被滅,建國五千年,什麽時候都是國慶節。大陸既然要和台灣搞一中各表,就要把建國的名先統一起來,可見十一國慶節也是名不正來言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