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哲學家們的上帝(1)

(2014-09-17 04:19:35) 下一個

哲學家們的上帝(1)

GOD OF THE PHILOSOPHERSby Wolfhart Pannenberg

在人們廣為議論的2006912日雷根斯堡大學的演講裏,教皇Benedict強調了希臘哲學在早期基督教神學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這種與哲學的結合對於基督教神學來說,確實具有持續的重要性。其根據不僅是如Benedict非常正確地強調約翰福音中所發現的普適的信仰,而且也是使徒保羅的思想。的確,“世俗智慧”拒絕接受神子釘十字架並複活的福音,保羅對此有過苛責。但他也斷定,通過進行明細的推理,人類能夠知道唯一的神 這個通過在耶穌基督裏展顯自己的世界的創造者,正如使徒們所聲稱的那樣。(羅馬書12,以及使徒行傳17

希臘哲學是尋找宇宙真相的,這就注定了結論是隻能有一個上帝。以色列人的神,也是耶穌和早期基督徒的神,被希臘人作為一個外來人的外來之神,因此無法使他們擁有忠誠。因此,有必要爭辯說:以色列的神,其實是由哲學家們孕育而生的。這一論點對於保證猶太人和基督教見證人在希臘哲學的可信性,是必不可少的。

對於基督教神學,宣稱一個上帝的這種說法,並不隻是早期文化上的適應。“文化適應”可以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方,被其他形式的植入文化所繼承和替代。斷言說以色列人的神和哲學家的神是一個神,是同一個上帝,這是基督教神學對獨一真神在哲學上的爭辨,是保持基督教信仰宗法和持久的保障。

這絕不是一個羅馬天主教獨有的的理解。馬丁·路德在他的大問答裏說,天父(God the Father),如同耶穌聲稱的那樣,是唯一的真神,“因為沒有其他人可以創造天地”。在這一點上,他與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們和他們的哲學神學是完全一致的。嚴格地說,路德對亞裏士多德的學究式神學,是持尖銳批評態度的。但他並沒有完全反對基督教與希臘哲學相結合的傳統。比如,他沒有排斥柏拉圖主義,對此,我們記憶猶新的是,它對基督教神學的主要影響一直持續到13世紀,然後就是文藝複興以來的再一次的影響。路德並不是唯一的一個人在質疑,亞裏士多德的形而上學通過穆斯林評論家如AVERROES的導入,是否可以與基督徒的理解上帝這個創世者進行協調。這個問題是在大阿爾貝特(中世紀德國哲學家和神學家 老幾注)和托馬斯·阿奎之前就有過激烈爭論,並在托馬斯1274年去世後,又再次起了爭議。

再回想一下,那就是,早期奧古斯丁學究式神學的傳統裏麵哲學推理,其中的積極成分並不少於亞裏士多德。此外,在以後的新教神學,主要是由於菲利普梅蘭希,路德的最親密的合作者的影響,亞裏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傳統得到恢複並占有一個重要的位置,直到十八世紀初。即使現代哲學的興起,也沒有放棄哲學和神學思想的結合,至少沒有在所有情況下。例如謝林和黑格爾,就明顯是信仰與理性的本質統一的倡導者。

受到教皇Benedict嚴厲批評的呼籲基督教神學“去希臘化”,是十九世紀末新教神學興起的反“形而上學”運動的一部分。形而上學被描述為從過去帶來的哲學包袱,現在必須讓位於“實證科學”。去希臘化的基督教義事業的出現,得益於阿爾布雷希特裏奇爾(1822年至1889年)和他的學校,和隨後曆史學家阿道夫·馮·哈納克(18511930年)的有力支持。 

然而,回顧這個過程,當代新教神學思想的去希臘化,並不是一個持久的運動。亞裏士多德也許沒能受到善待,而柏拉圖奧古斯丁的傳統依然強勁。至於在信仰與理性之間的關係這個更大的問題上,在經過笛卡兒主義的衝擊後,哲學和神學的聯係幾乎從未被放棄過。比如,有人會產生一連串聯想:英國洛克的經驗主義,德國的幾個唯心主義,旨在促進自身發展的美國的神學運動,威廉·詹姆斯的實驗主義,以及與懷特海哲學有關的過程神學學校。

至於形而上學本身,那種聲稱已被現代思想所拋棄的說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那麽是什麽時候形而上學被假定為終結的?創造了社會學這個詞的奧古斯特·孔德(1798),自信地宣稱,形而上學隨著自然科學的興起而滅亡。在另一方麵,狄爾泰(1833-1911)相信,是現代意義上的曆史消滅了形而上學。他和其他一些人聲稱,由於認識到曆史的偶然性和我們自己的推理方式的相對性,形而上學的絕對和肯定的真理可以被預先排除了。大多數對形行而上學的攻擊之共同點,是排斥理性神學。

離我們時代更近一點,海德格爾也宣布形而上學的死亡,認為它的發生不是由於現代科學的興起,也歸結於不符合現代曆史意識的外觀,但所用是他自己的提出的存在者與存在行為的判斷公式。根據海德格爾的說法,在哲學史上的全過程,存在本身,作為存在行為的根本,被誤以為是,或歸因於一個特定的存在;這個特定的存在,通常的表現是為最高的存在。對海德格爾來說,這個錯誤已被修正。即使是尼采,從這個觀點來看,也必須被看作是一個形而上學的思想家。誠然,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但他仍然相信在最高的存在,即權力意誌。困惑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如果你站在海德格爾的立場:亞裏士多德的傳統裏麵,存在正是如此,不是最高的存在,那是形而上學的適當議題。事實上,海德格爾排斥的是哲學意義上的神學,而不是形而上學。沒有什麽比被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更形而上學的了。

更奇怪的是,事實很可能會證明,不是哲學神學,而是這樣的“存在”理念已過時。這樣定義的存在的想法,似乎要求一般概念被解釋為現實,而不是作為人的心靈在召喚經驗的內容的過程。在亞裏士多德的傳統,存在的概念僅僅是一般概念中最普遍的。自從威廉在十四世紀和現代經驗主義哲學的興起以後,普遍的概念不再被視為現實。正如康德在他的《純粹理性的批判》(1781)認為的那樣,存在這個詞的原始功能,已經被我們用來判斷某物“是”或“不是”。存在的代表意義可以從通過柏拉圖追溯到巴門尼德時代,被認為是“真”或者是“絕對存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