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幾論易經序 老祖宗說了,“為學日益”。意思是說知識是靠一天一天的學習積累的。老祖宗多了,中國人記性不好,能經久傳下來的,是不會沒有道理的。科技發達,天下事,無論大小,瞬間可達。所以當今個個都是大知“事”分子。 同一位老祖宗接著還說了,“為道日損”。這話真懂而能聽的就不多了,可以說簡直就沒有人真懂。不信就隨便看兩個解釋 【原文】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譯文】求學的人,其情欲文飾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飾則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又減少,到最後以至於“無為”的境地。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為。治理國家的人,要經常以不騷擾人民為治國之本,如果經常以繁苛之政擾害民眾,那就不配治理國家了。 再看另一解釋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每天學習能夠一天一天的增長學識,而求道卻要去情、欲,貪、憎、癡、顛倒夢想等等一點點損掉。乃至損到無為。 老幾評:皆想當然爾! 有人怪古人話說的不明白,其實是後人不用心。至少這裏再明白不過,“損”是什麽?消耗,減少之意,“道”是什麽?道理嘛。“為道日損”意思是,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必須要把學到的知識一天一天消(耗)化掉。“損”的越多,消化的越多,你明白的道理越多。 當你把其中的知識“損”到沒有可以耗時,你就入道了,就都明白了。反過來,您的知識如果隻進,不“損”,最後頂多是個知“事”胖子,入不了道。這裏哪有那麽多神神道道解釋的餘地? 換句話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講得是學習的兩個必要方麵。前半句講得是積累知識 ,後半句講得是消化知識。前後完整邏輯連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簡單吧,誰說中國古代沒有辯證法? 後人迷信無知,將為學之道硬與修道扯在一起,人雲亦雲,一訛傳訛。連這麽簡單的話都弄不明白,就來解釋老子的五千言,無異於癡人說夢!到更高深一點比如說“無為無不為”之類,就老幾看來,古今中外,就沒有一個人懂!卻又將一部《道德經》奉為至寶,老子有知,哭耶笑耶? 本來打算談易經,開個頭,一扯扯了一堆,單獨列出,就聊以為序吧。 接下文 易經是傳統文化世界觀方法論 編後注:關於什麽是道,在《解老》中,韓非子這樣說:“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
“損”就是損,就要把有名相的知識條款“減少,丟掉”,而非“消化”。不丟掉則很難接近“道”。真正的道反而是“簡單”的,高於知識,也不需要以往學的那些瑣碎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