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談談方法,笛卡爾,王陽明,槍(4)

(2013-06-10 23:08:25) 下一個

 

談談方法,笛卡爾,王陽明,槍(4

老幾


等閑識得春風麵, 萬紫千紅總是春。   --- (宋)朱熹《春日》

 本篇的題目按計劃應該是“談談方法,笛卡爾,莫言,槍(4)”。將莫言改成王陽明,是有原因的。按佛家講,這叫隨緣就緣。什麽緣?是東西方關於“良知”的緣。本來是準備周六發,有幸得LD(網絡語:領導)視察,評論說寫得不明白無趣得很。幾易其稿,不得要領,將就著發出,以待有緣吧。

“良知”一詞,字麵意思是“好的知識”。可現在有人說您沒有良知,不是說您讀書少,是說您“良心”地壞啦壞啦地有,是罵人的話。怎麽回事?就著笛卡爾,咱們說叨說叨。

笛卡爾《談談方法》開宗辟義,正文第一章一開始就講良知:

良知是人間分配得最均勻的東西。因為人人都認為自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就連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麵全都極難滿足的人,也從來不會覺得自己的良知不夠,(而)想要再多得一點。

老幾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禁不住想要大笑。是啊,我們誰不是自信滿滿的,何曾缺少過“良知”?就是混蛋加壞蛋,有說自己知識不夠,去學校補習功課的;沒有聽說幾個因為“良知”不夠而求教。事實上您還真找不到地方補習良知,社會上就沒有這個“需要”的市場。是真的不需要補習良知嗎?我看倒也未必。

雖然後來我發現,當時並沒有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卻也不影響這個趣味。讓人對於“語言”本身,不由得生出敬畏。

讀大師們的原著,總能切身感覺到智慧對自身愚昧的衝擊。笛卡兒比別的大師更進一步的,是他敘述的直白,以及字裏行間有意無意帶出來的趣味。我將它歸功於其本人的超絕智慧,與生俱來的自信幽默和謙卑,以及對語言超強的準確把握能力。比如談到讀書,笛卡兒這樣說到“博學旁通,連最迷信最虛妄的東西也不放過,是有好處的,可以知道老底,不上它們的當。”

關於宗教,笛卡兒這樣說到“我尊敬我們的神學,並且同別人一樣要求升天,可是人家十分肯定地說:最無知的人也同最博學的人一樣可以進天堂,指引人們升天的天啟真理,不是我們的智力所能理解的。我聽了這些話,就不敢用我的軟弱推理去窺測那些真理了。”怎麽樣?服不服?反正我服。哈哈。

看到“良知”一詞,不由得聯想到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心學。笛卡爾的方法以“良知”為開頭,王陽明的心學亦是以“良知”為基礎。兩者是否一樣?到底有什麽不同?

其實不用讀多少,就會發現,此“良知”非彼“良知”。王陽明的“良知”是內向的,類似於“良心”或“self-consciousness”,“good feeling”,偏重的是道德意識,像我以前講過的關於小偷的故事(見文後附)。而笛卡爾的“良知”是對外的,講的是對客觀真理的“好的知識”,類似good understanding, good judgment。按笛卡爾的話說,“是正確判斷,辨別真假的能力”。

有一點是共同的,無論王陽明的“良知”還是笛卡爾的“良知”,很少有人會覺得缺少。不信您去大街隨便抓住幾個人問問,說是教個方法,補補道德,看看能有幾人響應?又或者看看這網上,談論哲學談論方法的點擊往往是不是最低?又打架雙方哪一方不是覺得自己道德高尚,別人都是流氓?老幾不禁要問,人們這種“良知” 的“不缺少的飽和感”,是不是就是人類許多災難的原因?

無論王陽明的心學,還是笛卡爾的“方法”都是對當時的主流思想的叛逆。王陽明的一個貢獻是提出人人皆可為聖賢,將孔聖人請回人間,“不再寂寞”。這一點與笛卡爾對上帝關係的處理,可以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見談談方法,笛卡爾,莫言,槍(3)。

王陽明的良知體係的起點,就是認為事物之理本來就在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讀者在這兒可以和我們前一篇“為什麽可以存在有‘十分清楚,極其分明的理解’(即良知)”,笛卡爾來自於“上帝”的回答,做一下比較,看看邏輯上有何不同?

有意思的是,同樣都是“我思故我在”,“思”的方向不同,出來的是完全不同的知識體係。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東方為學,是為了成聖;因為在人們心目中,聖人即為真理代表。西方因為有上帝這個形式擋著,人們隻好繞過上帝,直接去跟真理打交道。然而東西方先賢,追求真理的精神,並無兩樣!

不少學者隻看表麵,認為中國古代思想家隻追求道德,不追求真理。他們卻忘了,一旦思想啟動,就會產生真假;而判斷真假的過程,即是追求真理。可惜這麽簡單的道理,都沒有人理睬,隻知道拿著一點西洋文化,對老祖宗橫挑鼻子豎挑眼,為的是證明華人劣等?不懂!

按陽明邏輯,每個人做事隻需要憑著良知去做即可,因為所有的法律製度規範等等,都存在於人們心中,都是人類良知的一部分。統治者和精英並不比任何一個普通人多一點,“良知”麵前人人平等,人人皆可為聖賢。這難道不是平等思想?熟悉西方文化的人對此不會太陌生吧,這不正是西方社會的遊戲規則嗎?有些人認為中國沒有“上帝”因而道德學問均受影響,從以上對比不知他們有何感想?

陽明心學反對精英思想,奴才意識,對今日中國之頑症,實為對症良藥,有必要發揚廣大。

其實陽明之平等意識源自佛家,“鬱鬱黃花,皆是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實乃萬物一體,“眾生平等”,境界上遠高於西方的“人人平等”。現在東西方對環境破壞的重新認識,難道不正是回歸東方的傳統智慧?東西互補,如何敢說是句空話?

至於中國社會為什麽沒有形成平等意識?有人說中國沒有平等思想。現在我們知道了,不是沒有平等思想,而是沒有人實施平等思想!從這點看,恐怕與沒有基督教文化也沒有太大關係。更大的可能是由於統治者們外儒內法,強奸民意的結果。有些人習慣於譴責受害者,而不是施暴者。這裏我們會不會是又一次,錯把結果當原因?

客觀地說,單從字麵看來,王陽明基於道德意識層麵的“良知”,不算良知,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良識”;而笛卡爾基於判斷真假能力的“良知”才更符合良知一詞的本意。

可能是由於王陽明的“良知”搶先有了專利權,為了避免混淆,笛卡爾的“良知”,也被翻譯為“理性”,笛卡爾的思想就成了理性主義。可是“理性”對應的是“感性”,哪裏還能找到一點“正確判斷辨別真假能力”的意思?更扯的是,如前所說,笛卡爾還被稱之為現代唯心主義的始祖,並因此在共產黨中國,長期不受待見。全然不顧老先生一生都沒有停止進行科學試驗的事實。

詞不達意,人雲亦雲,以訛傳訛,大師們尚不能免其身,奈我等俗人何?

就讓老幾以笛卡爾的一句話來作為本文的結束語,說明他自己的真實想法:“關於經驗,我還意識到一件事,就是知識越進步越需要經驗。”而王陽明的另一學說“知行合一”不正是這個反映的這種思維意識嗎?東西合璧,莫過於此!

 

附注:

據說,王陽明的良知學說傳播開來之後,有人不服,就想看王陽明的笑話,正好有一天有人在半夜裏捉到一個小偷,這些人便把王陽明找來,問他,你看小偷有良知嗎?王陽明很坦然地讓小偷脫去外衣,隨後又請他脫掉內衣,小偷都照辦了。當接下去讓小偷脫掉褲子時,小偷猶豫說:這恐怕不妥吧。王陽明便對大家說:羞恥之心,人皆有之,這便是小偷的良知。

 

附後記

有讀者可能要問,標題欄“槍”還沒有排除?恭喜您!“我們先得排除‘沒有用’的”,這個笛卡爾思考問題的出發點您已經掌握了。隻不過因為老幾先學了幾步,養成習慣,自動排除了。這是一個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程,關鍵是君已上路!

順便提及,陸王心學始於儒,發於禪,終於道,而又用於儒,其高深與老幾難測。以愚度,其思辨當不在禪下,而去傳統儒家遠矣。

有意思的是,像禪宗一樣,王陽明的弟子們竟然也分為“頓修”和“漸修”兩派,活脫脫一個慧能和神秀的翻版。而由此引發的辯論以及其間的趣事之多,一時難以絮說。中國古代沒有過公平辯論?恐怕這樣的反例很多。為什麽不能形成公平辯論的傳統?筆者原以為是道德感作怪,由此陽明弟子之爭例子看來不像。原因究竟是什麽?期待方家指教。

最後提一下關於無極的傳承。佛家的禪宗說“擔水砍柴,無非妙道”,乃無修之修,歸於無。佛自此滅,禪歸於道。而陽明將儒經心學幾近於禪而終化為無。至此,儒釋道皆終於無極。老子之說,經陽明無心而發,無極之花,開遍四“野”八荒。老幾不禁要問,如此強大思想傳承,源於何方?其對華夏為福兮?為禍兮?

(此文的一部分意在分別補充繼續前麵與兔子,pia, 安博,寡言各位網友的討論。)

 

 
 
評論(23) 引用 瀏覽(818)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03:43:23  
  重抄就業就好。

我覺的周敦頤更像迪的角色。周開創理學。周的弟子二程。延著哥哥走出陸王,延著弟弟走出朱熹。王的人皆可聖,有點像加爾文的新教思想。

商榷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時間:2013-01-07 05:19:54  
  老幾好文!
把道德和知識,感性和理性,東方和西方分離,然後指責自己的老祖宗先天不足,缺少理性,知識,等等,實在是我們扭曲的二元分立的世界觀所致。自從西方的槍炮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我覺得這種中國封閉的說法也值得商榷,明末清初中國的很多思想其實讀起來是非常開眼界的), 中國人的自信在洋人的強勢和鄙視下一路跌落,一致把矛頭對準傳統(糟粕的部分),認為老祖宗一定是先天不足。
比如說教育的先行者蔡元培,說中國文化卻兩個重要的東西:一個是美育(西方文藝複興以來的藝術),另一個是宗教(當時譯作教宗)。並且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說。 現今的許多學者們,也基本沿襲五四時期的路子,總要找出老祖宗卻的東西,似乎把西方民主和科學之花並蒂移植,中國文明就有救了。先進許多人提倡惟有西方基督教+民主才能救中國,頗有些邯鄲學步的意思。這些理論本質都是二元分立地認為中國隻有感性,道德,沒有科學,知識,理性; 認為理性,知識,科學,民主這些“現代”的好東西一定是西方起源的。中國文化是不可能有。 
非常讚同老幾對老祖宗的重新解讀。站在老子的二元互生共存的哲學觀上,就像陰陽的並存不能割裂一樣,理性和感性,道德和知識,等等也是不能割裂的。每個民族的文化裏都有理性感性,道德知識的種子,可惜的是我們如今把西方二元分立的世界觀捧上了天,把傳統和現代割裂,認為老祖宗的東西都是落後的,過時的,或者是糟粕。
希望老幾再接再厲,好文泉湧!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3-01-07 06:48:36  
  兔子開始接受國學了?可喜可賀。學慣中西方能談得上是大家。
周敦頤一代宏儒,確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周敦頤深通易理,學問裏加入許多道家的東西,連名字都稱為道學。理學心學同屬道學,理學到朱熹為頂。

王以前的顯學,基本上都是“唯心”主義。王的“知行合一”,第一次強調了實踐經驗的重要。朱熹雖高,不得自由之法,不明平等之理,導致自己最後被朱元璋這個本家強奸,無端引來千古奇冤,比竇娥還冤。

陽明之說,深為契合西方自由平等之思想,並因此不受統治者歡迎,乃命中注定。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3-01-07 07:19:19  
  謝謝蜉蝣誇獎。老兄的看法深合我意。

將道德和知識,感性和理性切割的做法,說到底是不明現代科學的思想方法。化學是化學的方法,物理是物理的方法,以物理方法來看待化學,實驗結果隻能是巫術的胡搞。這就是他們的方法論和世界觀,打著紅旗反紅旗。

五四運動,就是這些半拉子”科學家”們的傑作,其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中國共產黨的產生。他們事後不但不認真分析原因,承擔相應責任,卻把祖宗來罵,華夏更因此成了地球上最劣等的民族!

最為可笑的是,有些人連宗教的目的,基督教的曆史都搞不清楚,卻一口咬定,中國的落後,是由於沒有宗教的緣故。

嗚呼哀哉!吾複何言?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08:42:34  
  謝老幾鼓勵。

我覺得王不是提出“知行合一”多麽重要(繼承陸九淵),而是反對朱的“先格物再致知”的思想。不論朱理還是王心,都在哲學本體上下的功夫不夠,都是一種斷言。他們的理氣,心氣思想,都沒超過老子的水平(更不用說達到範例的水準了)。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08:46:13  
  中國沒有宗教是“結果',不是原因。原因是缺乏對”絕對“的認識(也就是無極),這種認識隻有在老子以前沾點邊,但太”火花“化了。以後跟本再沒有人懂了(直到老幾和兔子出世)。對吧?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3-01-07 09:09:29  
  兔子很好。
口說無憑。老辦法,一個一個來。先不說“知行合一”,咱先說說“格物致知”。

五大多次提過,都被別的問題蓋過。我的理解與他有出入,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09:24:17  
  我對格物致知沒有什麽獨到的理解,就是朱熹的,要先在外界的經驗中探索,然後轉為內心,理解其“理”,的思想。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3-01-07 09:50:37  
  我問題沒有說清楚。我意思是說“格物致知”並不是像西方化學那樣對客觀物質歸類分析。
看起來,王是先立大,朱是先化小。我的理解與你一樣。

兔子”不論朱理還是王心,都在哲學本體上下的功夫不夠”具體指什麽?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10:40:05  
  我的意思是,朱的理也好,王的心也好,都是對“道”的解釋。中國名人誰都對道解釋,但都不懂和沒有繼承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總是“如今邁步從頭越”,和習家小子一樣。而且解釋是武斷的,因為沒有係統和繼承。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3-01-07 12:07:00  
  兔子基礎好上路快,不像咱這業餘愛好者。
但願你與笛卡爾一樣,帶著一顆高貴而又謙卑的心來對待學問,包括國學,假以時日,未必不能把飯粒煮熟。在這之前,最後不要輕易過早的下結論。免得跟胡適一樣,搞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12:41:43  
  跟著黨走戰無不勝!多謝鼓勵!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12:47:19  
  老幾,

談起基礎來,如果你繼續朝西學走,再回過頭來看中國哲學,你也會有“一攬眾山小”的感覺。如同你懂了黑和海,其他人都好懂了。邏輯畢竟是人人可行的,不是玄學。

(唱)“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時間:2013-01-07 13:05:42  
  “如同你懂了黑和海,其他人都好懂了。邏輯畢竟是人人可行的,不是玄學。”
我正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呢,兔子耍什麽花槍。黑格爾我懂得不多,隻記得他對中國一知半解(如果說不是一竅不通),說什麽中國的曆史和思想太boring,幾千年沒有什麽激動人心的變化,我的理解:他一是懂得太少,二是以期待西方的變化的經驗來期待讀中國的曆史和思想,就像硬要在中國的古典音樂中聽到交響樂的音符。很多中國的學者也跟在他後麵人雲亦雲。
關於海德格爾,我倒知道他對中國的天道崇拜有加,海氏晚年瘋狂地迷上了東方哲學,尤其是東方的天道說。海德格爾甚至在家裏掛了一幅老子《道德經》的對聯:上聯:孰能濁以靜之徐清?下聯: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橫批:天道。
至於其他我不懂得高深之處,有待兔兄點撥一二。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13:49:03  
  蜉蝣,
請不用客氣,共同討論。如能提出具體問題,我知一二,定無保留。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時間:2013-01-07 14:20:33  
  看你和老幾一來一往怪熱鬧,也來湊個趣。分享一下個人粗陋的見解,望賜教!在比較東方(更確切地說,中國)和西方哲學上麵,我認為沒有誰高誰低,隻有不同,這是一個文化角度和習慣的問題,就像聽慣了西方的交響樂,覺得中國的古典音樂咿咿呀呀了無意趣,甚至有某個西方名人(我忘了是誰,抱歉)說中國的管弦音樂象“幾隻發情的貓在叫春”。 習慣了西方的寫實的藝術趣味,覺得中國寫意文人畫實在是拙劣不堪(殊不知中國文人講究的就是表意,並以“似”,即寫實,為下品)。

所以,我讚同老幾從一個新的角度,而非西方的標準去重新解讀中國經典。 兔子的意思,隱約是西方的邏輯很高明,是中國比不上的,因此了解了西方哲學,就對中國哲學“一覽眾山小了”。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 我認為西方的邏輯和中國的哲學盡管有交集,但強調的不是一個東西,出發點也不一樣,因此在比較時應該學會換位(change perspective),從不同的角度標準去衡量,而不是簡單地比誰高誰低。我覺得接觸的西學越多,我越來越發現中國的哲學的不同角度是多麽可貴的一個alternitive, 但我同意,僅僅研究國學似乎是領會部隊到國學的真正奧妙的,就像沒有參照物不能判定自己真正的位置一樣。

因此很想聽聽兔子說說接觸了西學後的如何評價國學,如何會“一覽眾山小”。二則,兔子似乎給國學貼了個“玄學”的標簽,我領會似乎是貶義,似乎是說西方的邏輯高明之處是人人能動,而中國的玄學少人領會。這一觀點在某些具體的科學範疇內似乎說得通。 但我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西方的“形而上學”把抽象的邏輯拿來膜拜,使高深的哲學越來越脫離生活實踐,造成了哲學和上帝在事實上的“死亡”; 而在另一方麵,中國的鮮有人懂的“玄學”卻事實上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智慧(例如禪佛教紅塵中悟大道之類)。似乎人人可行的西方式邏輯變得越來越高深不可捉摸,而似乎沒有人動的“玄學”卻在很多中國人的生活中俯手可及,還望能向兔子討教一二。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時間:2013-01-07 14:29:05  
  糾正2個錯誤:
Typo 1: 領會部隊, 是領會不到
Typo 2: 人人能動, 是人人能懂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3-01-07 14:38:36  
  老幾這腦滿腸肥的熊樣,端得的是西學的飯碗,如此悠哉悠哉,豈能不知它的好處?隻是西方的好處咱用不著說,人人都能體會。西方的壞處,倒不一定人人知道。
西學隻要肯花時間,沒有弄不懂的。國學不同,沒有悟性,打死也入不了門。這悟性不是靠“聰明”而是靠思考,對我這種懶人,實在是趕鴨子上架。如若不是先前兔子們的胡擂,老幾看不過眼,才不得不拾點看看,否則這會兒八成也是人雲亦雲的主。

會當臨絕頂,一攬眾山小。學問之間是相通的,一點都沒錯。憑的什麽?不單單是邏輯,更重要的是“方法”。所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就是看你方法對與不對。 

二位說說老黑,咱也跟著學習學習。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20:26:35  
  您提的問題有普遍性。在中國生的人沒有人不希望中國文化高明的。但西學知道的越多,對比越多,就就明白問題在什麽地方了。我寫過一係列的小文,談及這個問題。比如"外國的月亮為什麽圓?"等。可到八股問網絕學院查。或我的兔子係列博客查詢。如果找不到請再告我。根本的一點,是從一個民族認識論,哲學認知能力發展的角度看。(如果不談外來第一次中西戰爭,鴉片戰爭,失敗的話)。

再談
 
 
     
 
  作者:pia   留言時間:2013-01-07 20:39:14  
  老幾兄好文!
春夏秋冬,各季有各季的衣服。歲歲不同,一歲年紀一歲事。外界環境變了,人與思維方式也跟著變。中國有興有衰,新陳代謝向來如此。百年前任人宰割,被打的滿地找牙的時候,全盤否定自己的想法也是情理之中人之常情。時過境遷,中國重新站了起來,思維還停留在過去就不合時宜了。中國走自己的路挺好,國力蒸蒸日上,這種背景下還幻想中國去全盤否定自己,那真的是有點"亡我中華之心不死"。

個人而言是本性難移江山易該,沒有什麽人可以做到全盤否定自己。民族而言也是這樣。日本人很學習西方,但日本的文化依舊很日本,日本經濟的成功歸功於日式的日本模型。中國同樣很學習西方,但中國的文化依舊很中國,中國經濟的成功歸功於中國道路。路從來就是每個人自己走的,做好自己就是陽光道,個人也好民族也罷無非如此。換言,認可自己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兔子:半瓶醋的時候時常會有"眾山小"的錯覺。西學上兔子不得精要,國學上更是似是而非。兔子少靈氣少悟性。越往山頂越感無知,也就越有謙卑之心。“無修之修歸於無",兔子若真懂一丁點"無極"的含義, 也不會有如此之多的莫名小我狂妄。
 
 
     
 
  作者:stinger   留言時間:2013-01-07 21:31:30  
  老皮啊,
隻提二個小問題:
1 從1840年以來,中國人在思維方法上有那些提高?
2 "無極生太極"。找出確切的,時間,地點,人物,著作,定義。

然後再給俄上課,成不?
 
 
     
 
  作者:pia   留言時間:2013-01-07 22:25:52  
  兔子,問題中你半瓶醋的狀態也是清晰的很。

1 從1840年以來,中國人在思維方法上有那些提高?
這個問題隱含的假設是中國百年來思維方法沒有變化。這個假設當然不成立。宏觀而言,這段時間對中式思維的衝擊是巨大的。1840年的時候,還是祖宗之法不可變為主導,代價是對新環境適應能力很弱。而當今的中國, 思維方麵的適應能力有很大提高,與1840年的時候不可同語,這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思維適應能力的變化是文明演變的key variable。
盡管兔子有點知識,但總是不倫不類的半調子,問題其實出在思維適應能力上。兔子的最大特點是活在過去中,與現實脫節,思維上沒有適應能力。西學學的是古典哲學,對當今西學的精神(Zeitgeist)不得其要,盡管大家苦口婆心誘導,但兔子思維表現出的是僵化。對中國,兔子停留在文革的記憶裏不能自拔,中國早就麵目全非了,然而兔子一如既往的批評一個不存在的"假想之敵",也是思維僵化的表現。舉兔子自己的例子為了形象化思維適應能力的重要性。


2 ”無極生太極”。找出確切的,時間,地點,人物,著作,定義。
這個問題問的很沒有水平。無極或絕對是超越時間,地點,人物,著作,定義的。用第二性去製約第一性是個方法錯誤。


兔子,說你半瓶醋不服氣的話,那麽說一說你範例哲學中的原裝思想與創新之處。從來沒聽你說過你的高明之處。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3-01-08 08:48:13  
  老皮老皮是不是兔子皮?乖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