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之一:科學不等於知識和真理

(2013-06-09 03:13:37) 下一個

 

老幾論科學之一

科學不等於知識和真理


 
什麽是科學?百度一下,沒有這個定義詞條, 出來一堆衍生詞條。文化使然,科學對咱是不言而喻的事,何必多次一舉。用Science Google一下,Wikipedia 裏這樣說, Science (from Latin scientia, meaning "knowledge") is a systematic enterprise that builds and organizes knowledge in the form of testable explanations and predictions about the universe…In modern use, "science" more often refers to a way of pursuing knowledge, not only the knowledge itself. It is "often treated as synonymous with 'natural and physical science'亦即科學源於拉丁文,原意為知識,是一種建立和歸納宇宙可驗及可預測性的知識體係。在現代來說,科學更為經常地引申為一種尋求知識的方法,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 它通常限於自然科學。這種說法談不上全麵正確,但也沒大錯, 以後有機會再論。簡而言之,科學就是一門以實證來獲取知識的方法。換句話說,沒有重複性可以預測和驗證的事物,不在科學研究之列。而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在很多情況不是可重複和驗證。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人的想法。科學能重複或者預測人的想法嗎?不僅不能, 就連人在休息時的夢,它都無法說得清楚。不僅現在,將來亦如此,局限所在,概莫能外。

 

在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沒有什麽嚴格的科學概念,也沒有見到科學這個詞。大名鼎鼎的李約瑟在其《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羅列了大量古代中國各種所謂科學活動並且因此得出了科學源頭在中國的結論。李約瑟的工作無異是相當傑出和值得尊敬的,但其主要工作卻未被西方主流科技界所接受, 包括中國學者在內。這種結果是必然的。中國先賢在對宇宙的探索和對知識的追求上,和以實證為基礎的西方科學完全不是一回事, 用李玉和的話說,是兩條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雖然中間會有交匯,比如煉丹術與化學, 因其出發點和目的不同,隻能漸行漸遠, 以至於時之今日再將兩者相提並論,未免有種牛頭不對馬嘴之感。

 

其實國人大可不必以沒有足夠的科學實踐史而自卑。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幾千年至今,並在曆史上曾長期領先,是因為我們先人創造了自己的一係列獨立於西方科學之外的知識體係。知識就是力量!想想如果李約瑟不是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而是研究《中國學問史》, 可能就沒有那麽些的爭議了。這些將在後麵逐次論述。

 

有人會說,既然科學不等於知識和真理, 那麽科學,知識與真理的區別是什麽?或許可以簡單的說,真理就是世界的本來麵目,知識是人對世界的本來麵目認識的程度,科學則是人通往真理的途徑之一,並非唯一途徑。

 
 
評論(7) 引用 瀏覽(1560)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宣教士   留言時間:2012-06-29 23:29:03  
  頂老幾好文!
國 人習慣於將科學等同於真理,部分原因是出於在科學上的自卑,所以動不動就將科學抬出來作為真理來壓人。其實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叫做“科學的發展日 新月異”,今天在Sciences, Nature, Cell, Nature Genetics上發表的文章,過些日子就被別的科學家“修正”;一篇科學論文的manuscript送去review, author是嚴謹的科學家,reviewer也是頂級嚴謹的科學家,但reviewer會給出許許多多批評,要求補充data。所有這些都說明“科學研 究”都隻是探索真理而已,頂多隻能算是“相對真理”(真理中的一個piece)而已,跟聖經的絕對真理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如果科學研究結論是可靠的,就不 應該有“日新月異”的局麵,現代科學的東西大多數是experimental的東西,experimental這個詞實際上是貶義詞,而不是褒義詞,就是 不成熟,不確定的意思。當我們說一種治療方法是experimental的時候,意思就是這種還不成熟,靠不住。在大多數的時候我們以為新的療法就是好 的,但事實正相反,癌症治療領域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近幾十年來研究結果表明,新藥比老藥好的並不多見。John Hopkins一個頂尖的腫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二老板(大老板是諾貝爾醫學獎的有力競爭者)年輕有為,才華橫溢,對自己所做的science自信滿滿, 不幸的是他太太得了白血病,他們迷信骨髓移植療法(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這種high tech療法(因為確有少數治愈的病例),結果他太太在不到3個月時間就走了,而且死得沒個人樣(作骨髓移植的往往被torture得死去活來,死的時候 全身浮腫,麵部走形)。這位年少得誌的科學家禁不住問自己:What I am doing here? 我所獲得的是可靠的科學實驗證據呢?還是Fancy artificial stuff?分子生物學的研究要構建許多artificial的載體,做出來的東西看上去fancy得不得了,越複雜,越fancy,就越能登上頂級雜 誌,但距離臨床的期許也就越遠。若不是這位年少得意的科學家親嚐苦果,他是絕不會有那番感悟的。
 
 
     
 
  作者:西岸   留言時間:2012-06-30 02:28:04  
  科學知識並不等於人類知識整體,而僅僅是知識的局部,神學也是人類知識內容。並不是說知識就是等於科學知識。
第二,科學知識是通過科學方法獲得的,這是唯一的途徑,而科學的方法科學界是有確定內容,通過科學的方法獲得的知識才屬於科學知識,因此類似神學什麽的不算科學知識。比如美國這裏基督教界如今試圖把宗教的內容歸類於科學知識的努力被高法否定就是因為這個因素。
第三,真理從來都是相對的,有時間性,也與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關,所以世界上並不存在終極真理的概念。

人類對知識的範疇的分類是根據知識內容對人類生活的適用性,而這種適用性的存在也決定了不存在終極真理。
從 你的最後一段的觀點來看,顯然你把真實與真理混同了,這兩個詞在英文裏確實沒什麽區別,但在中文裏這兩個概念不完全是一回事,否則也不會發明兩個詞來代 表。真實是客觀的,是人類無法幹涉的,也是人類無法100%認知的,隻能盡可能趨近,與人類的認知能力和期望值有關,所以有perception is truth的說法。
而從中文的概念來講,所謂的真理不過就是人類對真實的總結,具有主觀因素。但因為對真實的認知存在局限性,因此真理也從來都是局限的,沒有絕對的。
 
 
     
 
  作者:宣教士   留言時間:2012-06-30 04:03:01  
  西岸,
很高興又碰到你,我受幾點供你思考。
神學不是人類知識,神學的簡單定義是“認識神Knowing God”,而神的定義是創造者,而我們是受造,對創造者的認識唯一的途徑是創造者將祂啟示給我們,人類不可以象做科學那樣將創造者列為自己研究的對象,這便是神學與科學最大的區別。
聖經不是科學教科書,但聖經永遠高於科學,凡聖經觸及到科學的地方,聖經所說的都是真的(truthful)。
嚴格來說,真理必須是絕對的,否則就不應該叫真理,而隻能叫知識而已。真理必須是跨時空的,永恒的,被世界淘汰的必然不會是真理,而隻是接近真理的知識而已。
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耶穌基督在聖經裏清楚地聲稱祂自己就是“真理”,也就是神的第二位格——道——永恒的、絕對的、跨越時空的真理。道成了肉身,就是耶穌。而在道成肉身以前,祂早就是自有永有的“道”——太初有道,(子神)道與(父)神同在,(子神)道就是神。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2-07-01 09:50:35  
  多謝宣教士捧場。特別願意聽信教朋友的高見。

謝西岸指教,同意你的前兩點。關於真理問題,我意專題討論。孰暫不在這裏回複。

剛開始,比較慢,希諒。
 
 
     
 
  作者:宣教士   留言時間:2012-07-01 11:53:32  
  老幾:
期待著你的續集。
 
 
     
 
  作者:南星子   留言時間:2012-07-01 18:52:32  
  多少年後又見“真理”,覺著有些別扭。科學、知識、真理、認識、學問、智慧。。。,佐料豐富,靜候佳肴。不著急,慢工出細活。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2-07-02 16:25:32  
  謝南星子鼓勵,

其實也覺得用“真理”有些別扭。 一是被黨文化用濫,二則不夠貼切。 該問題暫存之,以後再論。

不過我對語言向來期望不高。真正需要悟的東西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此所以老子之道可道非常道,佛之不可說,孔子之論而不著。何況老幾幾斤幾倆?悟性文才皆無。

因此重點隻能在於略其大意,以期方家指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