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為“學而優則仕”平反

(2013-06-29 19:51:26) 下一個

為“學而優則仕”平反

老幾

凡是經曆過文化大革命的人,沒有不知道“學而優則仕”的。論語裏儒家這句話被認為是“讀書做官論”思想的來源,在批林批孔中,被當做孔子的話,大加批判。

毛主席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可共產黨批了半天,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學而優則仕”,其實並非孔子原話。而是出自孔夫子的學生子夏,全句是“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見於《論語·子張》。共產黨連誰說的都懶得弄清楚,如此不認真,可見毛太祖的話,經常是信不得的。

既然毛澤東的話信不得,那麽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分析一下學而優則仕,看看他們批的對不對。我們不能搞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吧?

首先,我們來白話一下,“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就是說“做好了官,就學習;學習好了,就去做官”。從邏輯上看,是對當官的而言,而非讀書“為”做官;更沒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思。

其次,我們知道,孔夫子的“學”,並非單純“讀書”,而是要學習人生的道理。按《禮記·大學》總結起來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注:平天下裏麵的平字並不是平定的意思。《禮記·樂記》中說:“ 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說明,修身齊家平天下中的平是指天下平均,表示的是一個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

最後要再問一下,子夏的“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答案是肯定的,論語中有例子可以證明。

這仔細一琢磨,過去人們對學而優則仕的解釋大有問題。用黨的話說,孔子原本是要培養“四有新人”的,卻被人拿去做“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原始教材。中國曆史上,可能正是由誤解“學而優則仕”開始,很早就出現了“讀書做官論”,隻要下功夫努力讀書,就能去做官,做“人上人”。夫子有知,豈不悲哉?

中國古代主要通過科舉選拔而建立起文官製度,對於打破等級界限,實現“人人平等”實際意義。但這種“讀書做官論”也耗盡和“牢籠”天下英才,對中國古代思想藝術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麵的發展,其影響都是負麵的。

宋代思想家陸九淵,應邀在廬山白鹿洞書院講演《論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痛切地談到科舉製度的弊病,使當時聽講者感動落淚,連其對頭朱熹也大為欽佩。

據說,陸九淵是一個有過“開悟”經驗的思想家。陸九淵和王陽明合稱陸王,開創了中國古代一派哲學,心學。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公平辯論的傳統,這結論至少不符合陸朱交往的情況。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子夏“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這句話。從上麵討論不難知道,其本意是說,即使一個有成就的官員,也需要重新學習,提高個人素質,才能有可能去建立公平合理的社會;反過來,隻有學有所成,有建立公平合理社會的能力的人,才應該出去做官。換句話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官;“讀書”並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做事。將“學而優則仕 認作是“讀書做官論”,實在是有違聖人的教導!

邏輯上再引申一下,無學無德之人竊取官位,恐怕也是有違聖意吧。

 

 

     
    文章評論  
  作者:pia   留言時間:2012-11-26 00:07:00  
  言之有理。科舉製有許多正麵意義,硬幣的反麵是壟斷以及對學術自由的限製。記得南懷瑾老先生打過個比方:儒家像個糧店,道家像個藥店,釋家像個雜貨店。店還是多多益善的。

家長們拚命逼孩子念書,學校又多是讀死書的八股風格,也算是科舉製的殘留影響。
 
 
     
 
  作者:那個叫行歌的   留言時間:2012-11-26 01:45:38  
  1. 讀書,不是要背書。 有幾個典型的就是背了幾句書而已,沒懂什麽道理。

2. 讀好了書可能會在這個社會中有成就,這也沒錯吧?

3. 當官不是去分髒,其實這裏網上有些“文人”想著的就是回國分"髒"。 談壓製腐敗他不熱心,提起毫無影子的雙重國籍他來勁了! 他沒有興趣反腐敗,隻有興趣說別人不該腐敗。 不是不該腐敗,是別人不該腐敗,他們卻做著回國腐敗的美夢。

唉,你多少還是老幾,我有算老幾。 還是讓那些不知“天高地厚”自命不凡自卑去做好夢吧!
 
 
     
 
  作者:安博   留言時間:2012-11-26 03:29:34  
  沒想到幾兄還要為這兩句話平反,“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當然不能算全錯,但貽害兩千餘年,至今未絕。習近平要弄個清華的博士,馬英九出於哈佛可以說都是這兩句惹的。

批 這兩句的並不僅毛澤東共產黨,而是”五四“砸爛孔家店運動,我覺得這對國人解放思想,把智慧投向更廣闊的領域是非常必要的。兩千多年來,中國人的智慧都在 繞“仕”打轉,不理”天地“,不問”鬼神“,整出來的是一個大的醬缸。現在說起來仍然是”水很深“。缸水並不深,色深而已,所以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這兩句不提也罷。
 
 
     
 
  作者:半江紅   留言時間:2012-11-26 06:13:42  
  要把“學而優”能不能“仕”的先決條件,能減少些昏庸,對政治清明有益。

支持安博的觀點。

以“仕”為中心的觀念禍害中國很深,至今尤甚。如果不變,中國人的“聰明”智慧都被浪費掉,對社會的全麵發展不利,更主要的是難以在社會“平等”“公平”方麵有進步。
 
 
     
 
  作者:那個叫行歌的   留言時間:2012-11-26 10:37:23  
  " 他可不是藍領的工人階級,是個地道的白領大享哩!女婿歴數比爾老頭的生平:他是物理學博士,大牧場主,油田老板,一個跨國公司的總裁;他還有一段光榮的歷 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是美軍突擊部隊的通訊排長,參加過著名的易北河會師和盟軍攻克柏林的歷史性戰役。如今老比爾既不缺錢,又年過古稀,他把跨國公司 總裁的寶座等職位交給了接班人,唯獨喜歡聞剪草時的香味,喜歡幹年輕時幹過的手工活。他幫助維修這棟別墅,也是他對他的好朋友、老房東在世時的許下的承 諾:隻要他能動,就要親自幫忙。"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2-11-26 20:52:57  
  多謝各位評述。原文偷了點懶,現加上最後的總結,看看還有什麽問題?  
 
     
 
  作者:那個叫行歌的   留言時間:2012-11-26 22:04:26  
  讀書不應該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做事”。 老幾說的不錯!

現代社會可以做的是很多,比如我第二個評論中來自依山流影博主那裏的一段話你提到的Bill,什麽都高興去做都做得到。 勞動化的知識分子才是這個社會的脊梁,他們為這個社會付出,也得到應有的報酬! 這樣的人生才值得我們羨慕與效仿。
 
 
     
 
  作者:老幾   留言時間:2012-11-27 08:14:57  
  “學而優則仕”長期被曲解。“讀書做官論”,非孔老夫子教導。孟子早有言在先,陸九淵再論證於後。本文依此正本清源。

莊兄
“讀書不應該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做事”,是在陸老先生指點下,老幾理解學而優則仕的本來意思,不是老幾說的:)
你舉的例子很好,正是王陽明提倡的知行合一。

pia兄
對學術自由的限製,實際上是中國人思想意識不自由。即便在海外,不少家長們也是過分強調孩子讀書考試上爭大錢的專業,而不太考慮孩子的愛好和特點。

安兄,半江兄,
要實現在社會“平等”“公平”,必定要真正做到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而不是“讀書做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