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園後院
泥瓦磚牆室內裝修全部完成,水氣電都通了,合法安全居住許可證也拿到了,一個遮風避雨寬大明亮的新房,正式搬家入住了。後續就是房屋前後周圍的園藝景觀設計和花草樹木種植等等配套建設。這部分施工建設是不需要有資質監督和專業施工的,因此有兩種選擇,省事請專業公司做,省錢自己做。當家的選擇了後者。
從這個時期開始,我從追夢人的廚娘華麗轉身為追夢人最後一期工程的設計和施工CEO助理。一個CEO,一個CEO助理,兩口子開始根據自己的喜好,討論和選擇適合我們生活方式的前園後院的方方麵麵。按照原來的設計,後院縱深8米,有一個4米的半開放室外涼棚,剩餘4米接地氣可以種花種草種菜。感覺在室內從上往下看後院的視覺空間受限,會和寬敞的室內不協調,有點不爽哦。而且修建涼棚不僅多費工,費錢,費事,還不符合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於是決定取消這個涼棚,修改了原來的圖紙,報施工監理批準同意修改,通過(建築麵積減小,可滲水麵積增大,市政規劃當然願意啦)。
草圖若幹,前院計劃了兩行玫瑰,一排長青樹,隨意來些四季常青的雛菊和天竺葵之類的(藍花楹被CEO否決了)還有各類多肉和倉蘭。後院和兩側的圍欄計劃種些翠竹,爬藤玫瑰,三角梅,金銀花,風車茉莉,君子蘭,梔子花,茉莉花,大麗花,茶花。挖一個水池,建兩個菜床,種些桂花樹,枇杷樹,柚子樹,花椒樹等等,等等。頭腦風暴之後就是CEO掄起鐵鎬鐵鍬,助理掄起小鋤頭,挖的挖,種的種,開工。
建菜床不難,CEO請了一個小工和他一起幹,量好尺寸,買來材料,地上做好標記,幾天就建成了。再買來熟土放裏麵,香菜韭菜小蔥大蔥開種。水池一點點進展,當家的挖了兩天後花$600請來工人繼續挖,材料費估計$200-300。嗬嗬,這成本已經可以買4、5個現成的大塑料盆直接埋土裏啦。完工後的水池還挺滿意,CEO宣稱,在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
舊家有三棵景觀樹離房子很近,已經長的太大。本來計劃送人或砍掉,現在自己派上用處了。
二人苦力
這邊修枝挖樹保根,那邊挖坑埋肥,再用拖車運到新家後移栽,最大的一棵還又是打樁又是拉繩的固定好。隻可惜,費心費力伺候一陣子,卻把它們統統提前送西天去了。
六月正好是冬天種裸根玫瑰的季節,測量好長度,弄清楚種植距離。去了一個Market,十棵玫瑰不到二百刀請回家,還買了二十盆經濟實惠的各色迎春花。網上搜索裸根玫瑰種植方法,準備好工具,拉線挖坑埋肥埋土,請兩行玫瑰入住。完工時5點還沒過半,夜幕雖沒降臨,天卻已經要黑呼呼了。很久沒這麽幹活了,全身筋骨都累得又酸又疼,直想就地躺下。趕緊來個超長熱水浴,謝天謝地,解乏去痛,舒服!
兩周後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我,又和當家的一大早去了周末市場,買回十棵綠銀樹,當然又是挖坑刨土施肥種樹一番折騰,讓它們亭亭玉立一字樹開在新房前。這種苗那種花,自己買的,朋友家人們送的,每天不停的挖挖挖,種種種。估計圍欄邊種的爬藤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爬上圍欄,於是沿著圍欄種了不少洋薑,希望夏天到來時讓綠色植物快速覆蓋圍欄。嗬嗬,這些洋薑們倒是沒有辜負主人,秋天收獲的時候,真的是讓我們吃不了兜著走。
看看這棵樹。嗬嗬,賣樹人真舍得放肥料啊!這樹長不好咋對得起培育樹的人呢。
十棵樹種完了,十個空盆還可以派它用,收起來。
桂花樹全家人都愛,試圖從舊房移植這棵樹。花了大力挖開了,還沒抬出原地那個坑嘞,力不從心的我們就隻能放棄了。又原地再放回坑裏在恢複種好。剪了一根大枝,扡插27枝,但願開春新枝新根慰勞我們。又是一番徒勞可惜,一枝也沒有成活。開春之後,買了一棵四季桂種下,下足底肥勤澆水,小小樹枝真是幾乎四季飄香。
裸露的土地看上著讓人揪心,沒有植被保護還會變幹變板結,決定用木削樹皮覆蓋。幾番尋覓,一大卡車木削樹皮送到了,在車道上堆成了一座小山。車開不進車庫了,暫時停路邊吧。二人開始上演現代版的愚公移山,一鏟一桶一推車,螞蟻搬家。幹了一天,移了1/3。三天後,一層防嗮保濕的木削樹渣覆蓋了院子裏裸露的土地,揪著的心也舒坦了許多,準備迎接第一個夏天。
2018年6,7,8,9,10月就這樣在挖挖挖,種種種的忙忙碌碌中過去了。天氣暖和了,最先移栽的君子蘭居然開花啦。移栽時隻求它們能成活,完全沒有指望當年就開花。這份小小的驚喜給種花人滿滿的慰藉。精心侍奉園子裏的一花一樹,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裸根玫瑰光禿禿的枝頭發出了新芽,很快長出了新枝新葉,花蕾出來了,花兒開了。院子裏白色的玫瑰,紅黃紫粉各色花兒星星點點裝扮著剛建好的新房,迎送著過往行人。遛狗的讚揚,散步的稱譽,我們也享受著辛勤勞作收獲的美麗。一冬一春一夏一秋,又一冬又一春,該種的基本都種了,還有一些需要補充和改變的,我們還在繼續。來幾張前院後院目前的照片顯擺一下下吧。
應該說,蹉跎歲月的建房夢,從買地到現在,經過兩年的折騰,夢想實現啦。累著並快樂著,借前幾天城裏大拿那句話,“讓我橫著驕傲一下”。
蹉跎二十年的建房夢(9)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2791/201812/4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