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8)
2015 (85)
2016 (96)
2017 (119)
2018 (119)
2019 (114)
2020 (113)
2021 (148)
2022 (71)
2024 (56)
2025 (1)
幾千年過去了,中國人始終把春節當年過,當最重要的日子過,當每個人喜慶的日子過。可以說它是舉國上下,不分種族,老幼,貧富的一次統一慶典和歡度的大日子,尤其是新中國,雖然各地,各民族的過法不盡相同,但也大同小異,說穿了這是中國人造神運動的一個印記,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
春節臨近,人們的心就已經在節日裏了。忙著采買,打掃衛生,送禮和一年工作的善後。我幾乎再找不到一個能和我分享時間的朋友,都在忙,而且比工作日更忙,包括那些已經退休閑居在家的人們,為著一年365天中短暫的幾天而奮鬥,其樂無窮。
三十前的夜就有了經久不息的爆竹喧囂,馬路和高速上的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然後就是海潮退去般的蕭條景象,車少人稀。無論是大年三十家人的團聚,一桌子的飯菜,一桌子的歡聲笑語,鬧到淩晨的央視春晚和最後煙花爆竹的喧賓奪主。還是大年初一的互相拜年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峰,都讓人們有了享受經過一年辛勤耕耘後瓜熟蒂落般的踏實和憧憬未來的美好願望開始。
傳統意義上的拜年由於社會形態的改變而改變,如拜年,由過去靠走門串戶,到電話問候,到今天的微信紅包,堂而皇之的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成了最讓人愛不釋手的嬌寵。人們在變化中分享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教帶給他們的豐富果實並確定未來奮鬥的目標。
我問過許多人,包括國內國外的華人,結合自己在國內外生活的體會,得出的結論是多數國人對春晚不以為然,而能堅持看完的少之又少。而國外的華人卻將其奉為至寶,即便再難也千方百計地爭取看到,不論時差多麽嚴重,都以第一時間能分享為榮。究其原因,許是國人司空見慣了,華人則物以稀為貴,再有就是華人所固有的濃濃鄉情作祟。而無論身在何處,他們堅持過中國年,就是完成他們對自己祖先和自己的宗教的頂禮膜拜的過程。
還是說我自己的故事。幹休所裏能停車的地方,從年三十起就一位難求。每家的保姆,即便雇傭的是二十四小時工也理所當然地告假還鄉了。平時隻有休息日才回來看望父母的兒女們,自然扮演起臨時工的角色,承擔了節日期間全部的家務瑣事和照顧老人的責任,並與父母一起守歲過年。我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每天像執勤的士兵一樣,守護在父母身邊寸步不離,一絲不苟。入夜照顧父母洗腳,睡覺。
雖然自己筋疲力盡,疲憊不堪,但想睡著,也很困難,可能是換地方的原因,心態需要調整,所以每每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初一還得早起,無論三十如何熬夜,因為老人起來了,要吃東西。我把保姆包好的餃子下到鍋裏,再弄幾樣小菜,圍在一起重溫一下春晚,吃幾個大餡的餃子。飯後當然還要照顧父母吃藥和少量的水果。
拜年的電話響個不停,父輩們顯然未能與時俱進,他們依舊習慣使用最原始的方式(電話)互相問候。聊的不外乎是惺惺相惜,語氣裏都多少帶點“壯士一去兮不複返”的悲壯,彼此鼓舞激勵的話語。你知道他們現在最在乎的是什麽? 當然是生命,在生與死之間,連健康也要退居其次。
小時候對過年的認識就是吃喝玩樂,大點才知道還有其它,工作了學會請客、交友,結婚了又學會了送禮。到了現在的年紀,知道了責任和奉獻,並將其貫徹到生活中的瑣事裏。都忙忙碌碌,都沒日沒夜,但也都快樂和幸福。這就是中國人,一生中的很多希望都圍繞著這個宗教畫圈,打轉。
除此之外,我幹的私活就是發光微信和QQ錢包裏的所有,偶爾搶來的也傾囊而出,給那些和我生命聯係密切的人們,再就是給朋友們拜年祝福。
在過年期間,大街小巷一片狼藉,空氣裏到處彌漫著硝煙的味道,這從小到大都不曾改變的味道和景象,讓人聞起來倍感親切,看起來倍加溫馨。在出國近二十年的時間裏,每到春節,身在他鄉為異客的我都會獨自回味在國內時過年的情景,但也隻能把濃濃的鄉愁散在異國土地和天空上,代為消化。
餃子還是要吃,但中國城裏買來的總不似母親親手包的那樣鮮美可口。其實想家就從吃餃子開始,直到能回國過年,坐在父母身旁,這份鄉思才告結束。
我很幸福,也很知足,因為我還能享受到父母的嗬護,關懷,記掛和溫暖。為此我非常的感恩!
今年節過得很充實,雞年的開端不錯,希望這年味十足的開始會幫助你們和我都能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度過新的一年!祝各位新年快樂!
謝謝問候!新春吉祥!萬事如意!
你說得真好!
謝謝!新年快樂!
謝謝!新年快樂!
好久不見,謝謝祝福!祝好友新年吉祥!闔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