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8)
2015 (85)
2016 (96)
2017 (119)
2018 (119)
2019 (114)
2020 (113)
2021 (148)
2022 (71)
2024 (56)
【西江月】瘦西湖遊記
曲徑若秋氣爽,
舫樓如織波翻。
湖光山色說風流,
惟見龍顏處處。
奇石園林楚楚,
綠荷溪間翩翩。
杜鵑聲盡竹林邊,
目轉杜橋忽見。
注:
(1)杜橋指二十四橋,因晚唐詩人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而名聞天下,故將其稱為杜橋。
(2)龍顏指帝王如隋煬帝,康熙,乾隆,領袖如毛澤東。。。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xNTQ0MDQ0.html
(古琴《卷珠簾》)
曲徑若秋氣爽
湖光山色說風流,惟見龍顏處處。
乾隆一次遊覽瘦西湖,船到五亭橋畔,乾隆盡觀四周,然後對隨行的官員說:“這裏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蔭啊,隻可惜差一座白塔”。隨行的,有很多當時富甲天下的大鹽商,聽皇上如此一說, 為了討皇上歡心,不惜萬金,詩畫成圖,連夜用鹽堆砌了一座高塔。次日,乾隆打開窗簾一看,以為有白塔從天而降,非常高興,同時也深感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名不虛傳。乾隆離開以後,兩淮鹽總江春,集資仿北京北海白塔建造了揚州白塔。塔形和北海白塔相似,略顯修長,高度也比北海白塔矮,同時充分發揮了磚刻特長,是揚州園林藝術與佛教雕刻藝術的巧妙結合。
五亭橋又稱蓮花橋,是揚州地標建築之一,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
乾隆南巡時,曾感歎五亭橋像北海瓊島春陰之景,點出了該橋是借鑒北京北海之景的形態而建造。
吹台,又名釣魚台。相傳乾隆曾於此釣魚而得名。釣魚台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成為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典之作。
奇石園林楚楚
綠荷溪間翩翩
杜鵑聲盡竹林邊,目轉杜橋忽見。
二十四橋(杜橋)。
還有種傳說,當年隋煬帝的遊船到了揚州的西郊,看到一座小橋,問叫什麽橋。太監說不知道。一個寵妃就說了:“我來給它起個名字,就叫二十三橋吧。”遊船上的公主、妃子有二十三個,稱為二十三嬌。“嬌”和“橋”韻母相同,右半部分也相同。聽了寵妃說的緣由,一個太監報告皇上,說船上有二十四嬌——有一個妃子肚子裏有一嬌,她懷孕了。因此,這一座橋就叫二十四橋了。
盡管隋煬帝是一位被褒貶不一帝王,也確實是位大暴君,但他的貢獻卻具有曆史性意義,且最為深遠。例如:開創科舉、修通運河、統一中國......客觀地講他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