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位的貼子,不僅啞然失笑,
看來真是子女壇,以娃為貴,言必稱娃,沒娃免談。
Quant,作為一個職業,起於5,60年代,Markowitz 1952年就搞了 efficient frontier, 通過計算資產相關係數,優化投資組合,我頭一次接觸到這個理論的時候,佩服的五體投地,次年即90年,德高望重的諾貝爾獎也給了他,當時大大激勵了我們很多同學決心投身金融的信念。
到了7,80年代,金融衍生品層出不窮,計算機和數據庫突飛猛進,數學,統計,計算機模擬(比如蒙特卡洛),人工神經網絡,等等使得quant迅猛發展
90年代,大批中國留學生進入 quant 職業,難道搞了 30年quant的人,還不如剛剛畢業的小毛孩?
而且有人隻認40萬,80萬,120萬,Jane street, Citadel等等對衝基金 量化交易的quant。而quant職業存在於很多領域,他們的工作大同小異:
從 沃頓,芝加哥,MIT,到 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萊、花旗、黑石,到維多利亞,凱雷投資,到 Citadel, JS, HRT, 2σ, Renaissance, D. E. Shaw, AQR, 。。。。如何一家機構,都有龐大的quant 團隊,集中了各自人才,開發著各種先進的量化模型和算法,以實現對市場的快速反應和精準預測。
總之,大家可以集思廣益,無間交流,不必先查對方有無礦娃,而且確保對方和礦娃交流,才讓別人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