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美國學醫學 特別難

(2023-03-18 10:24:52) 下一個

我感覺有幾個原因:

1)英語造成的。學醫的很多精力花在死記硬背,而背的很多就是醫學英文單詞。英文造詞缺乏scalability, 當出現一個新的病的時候,英文就給你造個新詞,比如長期吸入矽化物後導致的肺病,英文叫 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 夠學醫 學生背一壺的。中文就簡單了,直接叫 矽肺病,即使根本沒有學過醫學的懂中文的人,看到“矽肺病”,也知道一二,而且根本不用死記硬背“矽肺病”這個詞。懂英文的就難說了,除了極少數 詞根專家一看可能能猜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是什麽,大部分人絕對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且你還需要死記硬背把這個詞給背下來。難不難? 比較病是如此,發明一個新的手術等等,也又要背一大堆新詞,比如 Hepaticocholangiocholecystenterostomies ,中文簡單了,就叫 “肝膽腸吻合術”

2)美國製度造成的,像 中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挪威、古巴 都有 centralized healthcare system,他們的政府控製著 醫學教育和培訓,他們的醫學學位可以是本科,然後行醫,醫生水平控製得比較好,全國比較統一,因為是政府控製。而美國的醫學教育和培訓是由 LCME / AAMC, ACGME, NBME, FSMB, AMA 多家機構聯合控製,所以比較鬆散。沒有國家中央醫療係統的國家,要麽那些第三世界國家,放任自流,醫生水平沒有保障,參差不齊。要麽像美國,不得不通過下麵方法保證醫生質量:

2.1)嚴格的入學要求:在美國,醫學院的入學要求非常嚴格,學生必須符合嚴格的學術和課外要求。這通常包括高GPA、強的MCAT分數以及大量的臨床經驗、研究或誌願工作經曆。所以在美國獲得學醫的資格就比其他國家難

2.2)很長的培訓周期,在美國成為一名醫生需要更長的培訓周期。完成四年本科學位後,醫學生必須完成為期四年的醫學院教育,然後再進入三至七年不等的住院醫師培訓,根據專業不同時間也會有所不同。這個長時間的培訓周期旨在確保醫生具備足夠的知識和技能來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造成學醫很長 很難

2.3)為了統一保證質量,沒有中央醫療係統的美國就必須強調標準化測試:美國的醫學教育體係非常重視標準化測試,學生需要在培訓過程中參加多個考試,包括美國醫學許可考試(USMLE)。這些考試需要高水平的知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必須表現出色才能通過考試、順利完成培訓並獲得醫師執照。

2.4)教育成本高昂:在美國,醫學教育的成本非常高,許多學生在培訓期間積累了巨額的債務。這種經濟負擔可能會增加醫學教育過程中的壓力和壓力,給學醫造成多方麵、全角度的難度,學術上的難度,詞匯上的難度,考核的難度,財力的難度,心理的難度,等等。

不對的地方請批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