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詩人卡裏•紀伯倫(Kahlil Gibran)在他的《先知》(Prophet)裏,有一段關於孩子的論述。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為自身的渴望所誕生的兒女。
他們借助你來,卻非從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但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拚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但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裏射出的箭。
弓箭手凝視無垠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讀了這段論述不僅使我感慨萬千。看看我們不少人現在正在做的事吧:
功利的交易、扭曲的關懷,早在我們許多人身上打上了鮮明的烙印。即使移居海外,也會就地生根。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 就是孩子的教育。不管孩子是否同意、是否樂意接受,我們總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愛,按照我們的意願、方式管束他們。
從幼兒園開始,就不惜成本和代價,不惜剝奪他們的童趣、天真、興趣、幻想、真誠和創造力,把他們塑造成應試能手,變得像父母一樣呆板、封閉,缺少情趣和幽默,好叫他們去實現大眾的理想,完成父母未竟的事業──進名牌大學,賺取令人稱羨的財富,獲取權力、名聲或地位。這種操控、駕馭性的思想,正是父母們在膽怯、懼怕和附庸之下,從外界接受來的。
捫心自問,我們究竟是真愛孩子,還是愛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名聲和麵子?我們到底有沒有內在的原則與信念?我們的價值觀是建立在自立、自尊、自愛的磐石之上呢,還是建立在他人的評判與奉承之上?我們難道不能成為有風骨、有脊梁、有主張的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甘淪落,受偶像支配,為他人而活?
那些著書立說,宣揚功利、得意、自誇、虛偽、市儈、無禮甚至野蠻的“育兒經”或“教子方”的“虎媽”、“狼父”,或許尚未意識到,是在以羞辱為榮耀,是在把自己精神的枷鎖當作美麗的項鏈炫耀於眾。
這一切實際上反映出人們對教育的曲解和無知。不知道教育的立足點、發展方向和歸宿點都在於重視人的尊嚴、人的思想、人的品格和人的價值。
生命不會後退, 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你應該做的就是順其自然,讓他們的思想自由的翱翔,找到他們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