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動手不動口

經曆過的, 就寫出來, 與大家分享.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如何走出官民皆貪的死路(ZT)

(2013-08-15 12:36:23) 下一個

譚君是我醫學院同班同學,對時事政治頗為關心,時不時在我班論壇上轉發些針對時弊的值得一讀的論文。最近她上傳了下麵這篇雜文《中國如何走出官民皆貪的死路》(簡稱“死路”),並加注了短評。

我的評論短文“從《死路》一文說開去”將另文刊出。

———————————————————————————————————
譚君評(轉):

這是真正有政治智慧的文章

這是真正的以理服人的文章

文章脈絡清晰論據簡實可信

文章不帶偏見把時敝全揭露

———————————————————————————————————
(正文轉)

理想死了,隻剩下對金錢的追逐。我們不想這樣,但被潮流裹脅,無法自救。

中國改革走到今天,徹底被“金錢至上”這個惡魔給控製了。老百姓整天罵,說現在無官不貪,其實呢,每個老百姓也都是貪婪得要命,天天盼望暴富,不擇手段。如果明天突然任命1000個老百姓為高官,至少有990人會迅速成為貪官。如果製度不變,誰做官都是貪官。這不是故意自汙以顯示個性,而是必然的。

現在誰過得舒心呢?沒人舒心。老百姓固然痛苦,官員們呢,撈了巨額財產,不敢消費,得轉移到國外去。金錢至上,導致官民仇恨,導致人人絕望,對自己的未來絕望,對國家絕望。

看到一段話,希拉裏在哈佛大學演講時這樣評論中國:  “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麽是體麵和尊敬的生活意義!對民眾而言,唯有獲取權力或金錢就是生活的一切,就是成功!全民腐敗、墮落、茫然的現象,在人類曆史上空前絕後!”  該言上傳到騰迅微博後,反響異常強烈。這段話是否真的如希拉裏所說,無所謂。重要的是,大家都很痛心地認為這段話精確描繪了當今中國現狀。

其實此前還流傳過印度總理對中國的評價:他們沒有信仰,沒有思想,沒有選票,沒有自由,除了GDP,他們什麽都沒有。

這個國家是如何落到這步田地的?我們能夠走出目前這個人人絕望的境地嗎?

辦法是有的。

先說我們如何落到這步田地。

1976年,毛去世後,中國迎來了機會。我們以領導人為屆,來看路線走勢。

1)華國鋒時代,洋躍進。

現 在的人們,基本上是從教科書中了解華國鋒的,以為他是堅持毛左路線的。其實不然。當時無論誰當政,都要做兩件事:政治上打毛的旗幟,經濟上搞改革。華也如 此,他在經濟改革上還是做了很多事情的,隻是後來他下台了,他的經濟政策被定論為“洋躍進”。恰恰是這個試圖貶華的詞匯,反映出華的改革意圖。

在政治上,華缺乏權威,因此隻能寬容,這實際上是中國的一個大好機會。假設華當政20年,中國可能要比今天好得多。當然這種假設沒太大意義,不多說了。

2)鄧、胡、趙時代,調動私欲,經濟至上。

鄧小平是很偉大的,他把華國鋒零碎的經濟改革變成了全麵的經濟改革。他本身沒有具體改革設計,他是從領導人的高度發表意見的。“黑貓白貓”,“不問姓社姓資”,“摸著石頭過河”,其結果,確如官方用語那樣,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

同時,鄧很清醒地意識到:僅僅依靠經濟刺激,很危險,所以他提出:  “如果我們的改革出現了億萬富翁,出現了兩極分化,就說明改革失敗了”。遺憾的是,鄧無法活到200歲,他無法把他啟動的“經濟至上”在必要的時候轉變為對公平、公正的關注。

胡、趙,是鄧的左膀右臂。因某種原因先後折斷,是他們個人的悲劇,也是國家悲劇。

那時候,已經出現了民眾的不滿。1989年學潮,起因是反官倒、反通貨膨脹。當時,鄧和趙的家人是有嫌疑的。

小平“經濟至上”的改革實際上就是充分調動起人們的“私欲”,鼓勵對金錢的追逐。這在當時是必須的,但他並沒有說要長期這樣,可惜,後來有人一直摸石頭,不肯過河。

3)江澤民朱容基時代。三個代表,以德治國,官富民窮。

 這 個時候,“經濟至上”的改革已經顯示出墮落。所以,江澤民提出“以德治國”。從政治理論上看,以德治國顯然是有問題的,因為,明顯要依法治國嘛。但我們從 江澤民對“德”的重視上,可以想象他當時看出了問題,遺憾的是,他的參謀軍師沒有想出更好的口號。“以德治國”終究沒有遏止住全民道德敗壞。

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因為拋棄了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陳舊基調,擴大了共產黨的基礎概念。

朱容基以總理身份開創的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住宅商品化,尤其是他的分稅製改革,影響太深遠了,導致官富民窮,把中國的地方政府和百姓徹底推向了對金錢的無限追逐。

4)胡溫時代,和諧社會,高房價。

與前任江一樣,胡錦濤也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所以他提出和諧社會,其實,與“以德治國”一樣,都是想化解一些社會矛盾,可惜,矛盾已經太嚴重,和諧社會執行到下麵的地方政府,就異化為維穩,並將中央政府綁架到維穩的戰車上。

 這是貨幣濫發、房價暴漲的10年。溫家寶年年講控製房價,但房價年年漲。高房價葬送了前10多年積累下的改革紅利,老百姓怨恨不已,恐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隻好更加貪婪地追逐金錢,試圖避免淪為赤貧。

5)習李時代,以反腐為開局。

就像1976年誰上台都要搞經濟改革一樣,今天,誰上台都要反腐,因為中國的腐敗導致的兩極分化已經讓全世界瞠目結舌,神人共憤。至於經濟政策,某些人試圖把“城鎮化”作為本屆政府的經濟基調,這還是延續“經濟至上”思維,非常要命。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問題的脈絡:每一屆政府都允諾讓百姓享受改革成果,都試圖用經濟增長來替代政治合法性。於是經濟狂奔,無人願意踩刹車,都想把問題擊鼓傳花。於是全民追逐金錢,各種喪心病狂的手段層出不窮,全民墮落,人人互害。

這個脈絡分為政府自肥、官員貪腐、民眾貪婪三個層次。先是政府自肥,中央政府利用高稅收,地方政府利用高房價,然後又利用濫發貨幣、通貨膨脹進一步養肥各級政府,接下來就是官員貪汙,最後是民眾貪婪。

怎麽辦?出路何在?簡單提幾條“五要搞”,大家商榷:

首先,政治製度有動作。甩掉“用經濟增長彌補合法性”這種贗品思維。把經濟增長降下來,把政治變革加快速度。

其次,用公平正義取代兩極分化。取締公務員特權,取締國有企業,取締醫療雙軌製,取締住房公積金雙軌製,取締養老金雙軌製。

第三,權力製衡,讓官員不敢貪。真正全麵反腐敗,公布官員財產,殺一批,關一批,查封一批,讓官員處於民眾監督之下。官德主宰民德,官員的墮落必然導致全民墮落,反之亦然。

第四,政府擔責,讓百姓不用貪。現在,你要是對百姓說:別那麽看重金錢,生活中還有更多美好的追求。百姓肯定罵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上學看病住房養老,哪個不要錢?”。過去20多 年,用改革的名義,把政府原本該負擔的教育、醫療等職責都拋給老百姓去自己負擔了,現在,政府必須盡快承擔起職責,承諾居者有其屋,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老有所養。這麽多年積累下的高稅收以及巨額國有資產,完全可以承擔得起。一旦百姓沒有這幾座大山壓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然會調動起來,自然不再單一 追逐金錢。

第五,用自由營造多元化。思想多元化,言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元化,生活情趣多元化。人民自然會明白:人生的意義是追求自由,而不是金錢。

這五條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條。沒有政治改革,就沒有民生,就沒有未來。

今天中國的全民墮落,前無古人,希望能後無來者。我們必須改變。過去我們要解放生產力,今天,我們要解放自己,不再做金錢的奴隸。

中國現在雖然有錢了 ,但沒有信念、也沒有道德,會遭受怎樣的報應?讓人不寒而栗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