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動手不動口

經曆過的, 就寫出來, 與大家分享.
個人資料
正文

送別

(2013-05-10 08:42:54) 下一個

我從未到過天津。說來慚愧,下麵幾個零落不連貫的詞句就可概述我原先對這個城市所知的一切: 

超繁華的天津衛,輝煌的海河治理, 民族工業的搖籃,老字招牌狗不理,國軍中將陳長捷, 木匠出生李瑞環,自然還有那當下紅透了的郭德綱和德雲社。 

但這些均不足論。 

直到有一天, 我偶然得知李叔同(弘一大師)的出生地是天津時, 天津這個城市才在我心目中變得豐滿, 親切起來.

我少年時就極為尊崇仰慕李叔同大師。大師(1880-1942)字息霜,出家後號弘一,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 既是才氣橫溢的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大師1918年剃度於杭州西湖邊上的虎跑寺名刹。 對大師中途出家緣由的猜測主要有家風熏陶和看破紅塵兩說。我推測兩者皆而有之。 

令人稱奇的是,大師就是半路出家最後也做得“功德圓滿”,後被佛門弟子奉為中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大師1942年圓寂於泉州開元寺。

我對李叔同大師崇拜的起因之一說起來好笑, 竟是他那首《送別》詞和曲另一原由則顯得更不可思議: 隻因他名字中的字和我曾祖父的名闈相同。

大師所創作的溫婉動人的《送別》歌,是用自己於1905年在日本留學時所作的《送別》詞配上美國人奧德威所作的美國鄉村民歌《夢見家和母親》中的旋律所成,問世後經久不衰,曾被電影城南舊事》,弘一法師《一輪明月》用作主題曲. 這首歌也是我上班路上經常聽的。可去網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0OTkyNDA4.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3OTcxMTc2.html
下載欣賞,或去網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4MzMwMTcy.html 細細品讀這首詞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後有人改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又有人改成更傷感的詞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孤雲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

還有人模仿重新寫了一首: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驪歌一曲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離悲,世事堪玩味。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我相信,即使身處現今五光十色的喧囂塵世中,讀著這些詞,再浮躁的心也會沉靜下來。

《送別》歌用的是大師原作第一首詞。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歌用的是第一首和第二首詞。我個人對第一首和第三首更喜歡些,尤其是第三首孤雲一片雁聲酸中的”字可謂用得別出心裁,多愁善感的純情女子讀到此說不準會真的鼻酸。

除去在其人生鼎盛時期的令人膛目的出家之舉外, 大師的另一另人扼腕但鮮為人知的經曆是我後來才知曉的.

兒時在我每天去小學校的路上, 需途經南京師範學院院長,江蘇省副省長吳眙芳的官邸。之前,都是看她坐一伏特加小轎車進出的。文化大革命初期,小轎車是不能坐了,改由一男的打著一把陽傘接送她。襯著貼在她小洋樓外圍牆上鋪天蓋地的大字報背景,這在那時絕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至於每每遇見必駐足觀看,直到兩人背影消失為止。這景像到現在還深深存於我腦海中。 

我原本以為那頭發斑白, 忠心耿耿的男人是吳眙芳副省長的丈夫,後聽說那是她多年的貼身老司機而她是一未婚女人。

再以後,老司機被造反派撤了, 從此便看她孤獨一人,無論晴天雨天都打著一把黑色陽傘去省政府上班。望著她獨自一人從我身旁走過, 不知為何, 不由從心底起了絲絲敬仰之意。 

再再以後,得知她與李叔同大師三十年前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師生之戀,聯想起大師的遁入空門一事,才明白她為什麽一輩子單身,立時對她肅然起敬。

直到現在, 有時夜深人靜,忽然想起多年前這些往事, 仍唏噓不已, 久久不能釋懷。

不知怎麽就從天津說到了李叔同大師,繼之《送別》詞曲,再之吳眙芳副省長了。

就此打住吧。


(
值李叔同大師駕鶴西去70周年際, 感謝"文學城博客"得以讓我借此園地奉上此拙作短文, 以略表我對大師的深深敬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金豆豆銀豆豆的評論:
金豆豆銀豆豆,

對不起,我今天才看到你5月27日發在我博客文章“送別”後的評論。
是的,我是南京大蘿卜,我想你也可能是。
望和你繼續聯係。

祝周末愉快。
金豆豆銀豆豆 回複 悄悄話 兒時在我每天去小學校的路上, 需途經南京師範學院院長,江蘇省副省長吳眙芳的官邸
--莫非遇到老鄉了?
南京大蘿卜路過~~~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花甲老翁的評論:

花翁,

我最初是從雪影處得知你的。 雪影是我博客的入門介紹人。凡雪影的朋友我必敬之。

和你博客的資曆比,我隻能算是初出茅廬之輩了, 還望以後多指教。

在此還想提的雪影朋友圈中另一人是白玫瑰。也很喜歡她的作品。

謝謝訪問。

君子



北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雪影雲痕的評論:
雪影,

真沒想到你還和你父母住過牛棚。
和你一樣,喜歡原來的版本,詞和曲都很美。 現代音樂歌曲中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作品了。

謝謝欣賞。

君子
雪影雲痕 回複 悄悄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我還是最喜歡這最初的版本,很美。
================================================
{兒時在我每天去小學校的路上, 需途經南京師範學院院長,江蘇省副省長吳眙芳的官邸。之前, 都是看她坐一伏特加小轎車進出的。 文化大革命初期, 小轎車是不能坐了, 改由一男的打著一把陽傘接送她,襯著貼在她小洋樓外圍牆上鋪天蓋地的大字報背景,這在那時絕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至於每每遇見必駐足觀看, 直到兩人背影消失為止。 這景像到現在還深深存於我腦海中。 }
------------------------------------------------------------君子對這段情節的描寫很感人。原來你還有這麽一段經曆。

文革開始時我5歲,跟著大人住牛棚,看著他們挨鬥。那時父母教導:“不能低頭。”也許這是為什麽我的性格特別倔強。我一直都特別同情當年被迫害的無辜的學者。

祝君子周末愉快!
順問樓下花翁好!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我求學時,上音樂課,曾經唱過這首歌,謝謝給我帶來回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