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賞

新手入門,多多關照。老學生遇到新問題,你問我,我也不知道怎麽辦啊!“欲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穿越一下青春夢,自我陶醉一下,聊勝幾杯老酒。
正文

中科大6221(3)“八個大字閃金光”

(2013-05-11 01:10:14) 下一個

中科大62213)“八個大字閃金光”

 

         1962年時,中科大在北京,位於玉泉路和西長安街延長線的交點上,學校正門是南大門。大門旁邊是校長郭沫若親筆題寫的校名,八個大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金光閃閃。兩邊影壁上,同樣也是金光閃閃的八個大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撥”。

        我拿到了中科大學生證,帶上了紅底白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徽,從此跳出“農門”,踏入“龍門”,成了大文豪郭沫若的不名或“廣義”弟子。用下流行的來表達,我高,我傲。半個世紀過去了,然此後也拿到中科院的士,美國名牌工學院的博士,但是,再也無法找到那種幸福感。

        中科大成距型分布,南北為長,東西為寬。東邊朝玉泉路開了南北兩道門,東校門(南)開在學校中段,進門直通圖書館門前。東校門(北)開在家屬生活區。南大門麵對一片農田,出南大門右轉可達八寶山烈士公墓。1964年地鐵一號線修建以前,有38路和37路公共汽車可達西單。東邊緊鄰解放軍政治學院,東南角是鐵道兵司令部。出東校門(北)左轉再左轉,可到一風景優美的小山。

        進入中科大的的第一課至今記憶猶新。

        記得我是從家步行15裏到離家最近的高河(懷寧新縣城)汽車站坐車到合肥,從合肥乘慢車到北京。路上花去太多時間,到校時已經錯過了新生入學訓練。當晚,係教學幹事賈榮書把我領到宿舍,安徽老鄉,從蕪湖一中考進來的陸廣耀第一個對我笑臉相迎,一麵自我介紹,一麵為我準備洗臉水,使我備感親切。第二天去食堂吃早飯,一個玉米窩頭,一碗高糧米稀飯,現如今都是要花高價去求的健康食品,但那時對於我這吃慣大米的安徽學生來說,中科大生活中的“第一課”,是很痛苦的。

        人們對第一次總是記得很深刻。我第一次走進教學大樓,在中科大上的第一節課是王述老師的“機械製圖”。從武漢去的盧俊在椅子背上掛著一個綠色行軍水壺,現得很瀟灑。可是我雖然口渴,卻不敢向他要水喝。乘著中間休息十分鍾,跑到一食堂去喝水。幸好科大校園不大,十分鍾從教學大樓主樓四樓到一食堂可以跑一個來回。

        由於離校後,很少有機會“製圖”,對王老師這門課已經沒有多少印像了,隻記得課代表潘貴忠認真負責,很像後來我在美國大學教書時的TA. 對王老師印像很深的倒是他在中科大“沙家浜”劇組中擔任的“司鼓”。他既是指揮,又是導演。能把一群沒有京劇基礎的大學生組織和訓練出來,演出一台“革命現代京劇”,真是有才。隻可惜那位胖胖的“阿慶嫂”嗓子太差,把“風聲緊”那華彩唱段唱成“ 胖氏 ”派,有負趙燕俠和洪雪飛  等大師演譯程派的苦心。

       由於我的高考成績全係第一,所以入學時被係裏指定為學習委員。人還未到,學習委員的名子已經貼到宿舍門上。6221第一屆班委會班長是苗慶海,中學生黨員,山東藤縣人。文體委員是辛芳勤(F),四川樂山人。

       以苗慶海為班長的6221第一屆班委會,認真負責,熱心服務,竭力組織各種活動。6221曾經是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