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賞

新手入門,多多關照。老學生遇到新問題,你問我,我也不知道怎麽辦啊!“欲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穿越一下青春夢,自我陶醉一下,聊勝幾杯老酒。
正文

中科大6221(2) 喜跳“農門”

(2013-05-09 20:53:37) 下一個

中科大6221(2) 喜跳“農門

         半個世以前,19629月,我以全係最高分從著名的桐城中學考中科大技術物理係。六門課總分600分,我考了553分。據說,是在當年全國100名之內。

       桐城中學座落在安徽省桐城縣縣城“六尺巷”附近。在清朝康乾盛世擔任“總理”的張英和張廷玉父子宰相,不僅以一封歉讓鄰居的家書,“千裏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防”造就了“六尺巷”;而且也以位高權重和高處不勝寒的心態教育家人,“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現代為官者應多學這些先賢們的人生哲理。

      桐城中學是由桐城古文派最後一位傳人, 晚清文學家、教育家吳汝先生於1902創辦校園占地麵180,000平方米校園內,林木繁茂, 古香古色;1962時校內還有一條活水小河流過,我們 天不亮就起床,到小河旁背俄文單詞,偶爾也和幾個男同學議論一下F同學,充滿了詩情畫意。1959年到1962年,我就讀桐中期間,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是史耀明,比較開明,敢為人先。敢於起用“右派”,不拘一格。這種愛才惜才的領導和政策不僅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果是教學相長。教高三的老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理科慈昌幹雲生不為維諧以及文科王鐵柱等鉏成了“夢之隊”,不僅邦助我們301班的學生都考上了大學,而且所教的知識使我在後來的學習教學和科研中大大受益。

        1962年高考作文 不怕鬼”和“雨後”。班上有一位同學選擇了“雨後”,他在考前借我的模擬作文背熟了幾篇,選了最接近“雨後”的一篇“複印”到考卷,果考上了南京工學院,事後特。我自己了“不怕鬼”。在考前一晚,學校忙著殺豬改善夥食,製造了一些噪音,加上考前興奮,沒有睡好。拿到作文題時,不知如何下筆,心想這是生死悠關的考試,十分驚慌,出了一身冷汗。過後,霍然清醒。借用何其芳先生文章中的兩句話破題,“世界上本沒有鬼,說的人多了,也便有了鬼”。 接下去就下筆如有神了,將政治模擬試題中有關如何戰勝“三年困難”和在國際上反帝反修的答案裁減組合,寫成了一篇夾述夾議的政論文。事後十分害怕。因為有位數學很不錯的同學由於緊張,居然把作文題看成了“說不怕兔”,這位仁兄心想兔子有何可怕的,如是把兔子可愛之處寫得淋離盡至。還發揮了數學特長,將“費潑那奇”數列也用上了。說他們家正月買了一對已成熟的兔子,每個月可下一對有生育能力的小兔子,小兔子兩月後又可生一對小兔子,如此這般,他們家過年時就有一百多對兔子,再也不怕俄肚子。結果,當然隻有真的回家養兔子去了。

       有了考作文的教訓,我開始放鬆,果然有效。物理和化學兩門課考得勢如破竹。由於我平時模擬考試每場都是平均96分以上,全班第一,反而覺得高考是很容易。而且由於充滿信心,在數學考試的最後一分鍾,搶回了15分。那是立體幾何證明共麵的問題。在完成答案後,檢查到第三遍時才發現把題理解錯了,趕緊劃掉從來。那邊收卷鈴聲已響,幾乎在一分鍾內匆匆寫上新的答案,搶回15分。不少同學這道題都作錯了,其中包括後來成為我紅顏知己的操磊平。她平時在桐中是302班第一名。1962 年,桐中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學生設置了兩名校長獎學金,她是獲獎者之一,領取了20元。可惜她因這道數學題錯了而未能考取中科大,三十年後,她的兒子金科幫她實現了上中科大的理想。

       我家世代是農民,父母親都是文盲。父親忠厚老實,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忠厚是無用的別名。1960年四月,他在四十二歲時,就因“三年困難”而駕鶴西去了。其時我15歲,正讀高二。母親帶著幾個年幼的弟妹艱難度日。去桐中拿到錄取通知後,為了湊齊去北京的路費,母親賣掉部份口糧。三叔也賣稻相助。幸好,共產黨毛主席施以大恩,免去了我的全部學雜費,還發我甲等助學金,每月15元,減去吃飯8元,還有幾元零花,使我得已讀完中科大。

       就這樣,我帶著幾件洗換衣服三嬸贈送的一床被子,懷著跳出“農門”的喜悅和對未來的無限希望,踏上了去北京上中科大的路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