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家姓》研究2

(2007-03-08 11:35:20) 下一個

(《百家姓》研究 )接上頁博訊www.peacehall.com

   “屍突”: 司徒、司鐸、司土,

   “息慎”: 司星、司甄、司城,

   “石古苦”: 司空、司寇、司國。

   “諸葛亮”出身南陽,卻自稱“琅邪諸葛”,他的族祖必曾居膠東半島,“諸葛”應是“東夷”姓氏。有人說宋國大夫“瞻葛祁”之姓“瞻葛”,就是“諸葛”;我以為孔子學生“鄭國子徒”之姓“鄭國”,亦是“諸葛”。蒙古人統治了波斯幾百年,波斯著作《史集》說蒙古人名“鎮國”是“大鳥”的意思,《女真譯語》則記“海東青”(即“鷹鶻”)作“申科岸”。中原姓氏“諸葛”,女真姓氏“準葛”,蒙古部名“準葛爾”,可能是源自東夷—通古斯語“鷹鶻”一字的。

   《百家姓》中的“軒轅”(擬音xi-wei或xu-wei ),就是“室韋”(si-wei或xi-wei)。“轅”是“袁”的繁字,而“袁”和“韋”兩字又是相通的;例如《魏書》記載的“袁紇”,《隋書》作“韋紇”,《唐書》作“回紇”。因此“軒轅”就是“軒韋”,也就是“室韋”。

   《百家姓》姓氏“宗政”(擬音jun-zen)就是族名“女真”。“女真”不讀nü-zen,而是讀ju-jin或chu-chin的。它亦叫“女直”,蒙古人叫“女直”作“主兒扯”,即ju-r-ji或chu-r-chi。北狄族名“厥機”和“沮渠”,西域地名“龜茲”或“屈支”,中原古姓“諸暨”和“祝其”等,都是“女直”的另寫;而複姓“宗政”就是族名“女真”。

   古人把越王“句踐”之名訓做“勾踐”,否則可成笑柄。乃至新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為了免訛,幹脆隻留“勾踐”,而無“句踐”。然而,顧頡剛先生校點的《史記》,是不取這個說法的。“句踐”是分封越地的北方夏族之裔,他是用族名“女真”做的人名,因此還是應該叫它“句踐”(ju-jian)。

   《百家姓》中的複姓與北方民族的族名的關聯是廣泛的,下麵我們將一些尚未述及的對應作一個表列:

   北方族名 《百家姓》之複姓

   “伯顏”(ba-yan) 即“濮陽”、“伯賞”,

   “昭武”(dju-wu) 即“淳於”、“宰父”,

   “蔑裏乞”(mi-r-kh)即“百裏(奚)”,

   “勿吉”(mo-ji) 即“萬俟”,

   “長孫”(jun-sun)即“長孫”、“顓孫”、“仲孫”,

   “兀者”(wu-zi) 即“尉遲”,

   “薛延陀”(xi-an-du)即“申屠”。

   大約在一萬至五千年前的史前期,大批中原部落朝北方遷徙,形成了中國北方諸族的祖先;而南方民族又不斷向中原填充,改變了那裏的血緣和語言,形成了中原漢族和古代漢語。這個趨勢在夏商周三代已經基本停止,但上古時代的部落和氏族名,仍為中原漢族的姓氏。秦漢以後,中原姓氏開始朝“單姓”發展;曆盡千年的滄桑,祖傳的“複姓”所剩無幾。

   然而,北方諸族卻恪守著上古的族名,和以族名為人名的習俗。這也就是先秦中原姓氏和人名與北方族名人名如此相關的原因。北方諸族多次入侵中原,帶回的許多“胡名”“胡姓”,卻又都是些中原的古族名。今世登高俯視,原來大家本是同根生;即便在蒙童識字的《百家姓》中,也有此多的例證。(7/29/2003)

(《百家姓》研究 全文完博訊www.peacehal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