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Magyar人的遠東祖源1

(2007-03-08 10:32:47) 下一個


朱學淵


一、引言
作為一個現代歐洲民族,Magyar人(即匈牙利人)和他們所使用的Magyar語的起源,始終是曆史學、語言學和人類學的一個難題。盡管Magyar人已經在印歐人種環伺的中歐腹地生活了一千多年,但是他們仍然使用著一種在語辭、語法和韻律上,都與亞洲北方諸族相似的語言,他們的姓氏和稱謂仍以亞洲式的姓氏-名字-身分為順序,如:Arany Janos ur(愛新 亞諾什先生), 而與歐洲各民族的習慣相反。可以肯定,Magyar人是從東方遷移來的許多民族集團中的一個。然而他們的祖源,他們遷徙的動因和年代,以及他們的種族內涵,則始終都是一些難解的謎。
西方關於Magyar最早的記載,是出現在康斯坦丁凡 陳薷?嵬妓?( 905-959 )的一部拜占庭地理-曆史著作中[1]。它提到過在九世紀末,進據今匈牙利地區的"突厥"部落中,就有一個名叫Megeris的部落。1896年,布達佩斯曾經舉行過一次Magyar人穿越喀爾巴阡山而"征服家園"(匈牙利語honfoglalas )的一千周年紀念活動。此前,當時的匈牙利政府曾要求匈牙利科學院的一個由曆史學家所組成的委員會來確定這一曆史事件的確切時間。然而,學者們雖然無法取得一致的意見,但都肯定這一重大事件是發生在公元888到900年之間,而895年又是一個較可接受的年分。根據這一假設,這一紀念活動,因技術上的原因,於1896年舉行[2]。
很遺憾的是,早於這一事件的漫長歲月,都成了Magyar人的史前期,留下的隻是一些飄忽不定的傳說,或極具爭議的推測。較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和匈牙利的學術觀點,大概可歸納為:Magyar人的祖先曾居住在烏拉爾山脈,和伏爾加-卡瑪-奧卡河流域的森林地帶;他們與西西伯利亞鄂畢河流域的Vogul人和Ostiak人,在語言上有親緣關係。由於某種不見諸記載的原因,使他們遷徙到南方的草原地帶。在九世紀時,Magyar人和一些突厥部落,在黑海北岸結成了一個名為On-Ogur (突厥語"十箭")的部落聯盟,這個名字被鄰近的斯拉夫人訛讀為Vengr,而其諧音即是今世盡人皆知的Hungary。[3]
以後的史實則是,889年左右,受到另一支後續西來的亞洲遊牧部落Pechenges[4]人的攻擊,Magyar人西遷到歐亞草原的西端-喀爾巴阡山脈的邊緣。892年,東法蘭克王國的皇帝阿諾夫 (Arnulf)邀請Magyar人參與針對新興的斯拉夫人的莫拉維亞( Moravia )公國的征戰。895年,拜占庭皇帝列奧六世 ( Leo VI )又曾利用Magyar人,來反對多瑙河下遊的保加爾人。最後在保加爾人和Pechenges人的聯合進攻下,Magyar人由其酋長Arpad率領,穿越喀爾巴阡山脈,進入多瑙河和蒂薩河之間的平原地區。據歐洲的曆史記載,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中,Magyar人仍以其遊牧部落的快速襲擊能力騷擾西歐各國,並曾引起西歐地區的一片恐怖。但是在953年,他們在巴伐利亞地區被日耳曼人決定性地擊敗,此後他們便明智地退守家園,開始農耕生活,並皈依基督教,從而在文化和意識上開始轉化為歐州居民的一部分。
由於東西方史籍中的均無九世紀以前Magyar人的活動記載,兼之於歐亞草原上遊牧部族高速和頻繁的流動,又沒有為考古學留下充分的遺跡。因此,語言學或比較語言學的研究,幾乎是研究Magyar人起源的不多的幾種有效手段之一。在各種關於Magyar語的屬類和祖源的現有理論中,"鳥拉爾語係"是一種較為流行卻又頗多爭議的假說。這個假說將匈牙利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以及分布在烏拉爾山脈兩側的,總共擁有2,500萬使用者的,近20種非印歐係、非突厥係的大小的語言納入了這一語言集團中。其中匈牙利語的使用者即達1,500萬,構成了"烏拉爾語係"中的人口主體。與現今接近湮滅的Vogul語和Ostiak語 (兩者合稱"鄂畢-烏戈爾語", Ob-Ugrians) 一起,Magyar語被劃歸為"芬-烏戈爾"(Finno-Ugric)語族屬下的"烏戈爾"(Ugric)語支。據說"烏拉爾語係"的各組成語言的共同祖先,是一種在7,000到10,000年前便已存在於烏拉爾山脈北部地區的一種"原始烏拉爾語"(Proto-Uralic Language [5])。必須指出,這是一種缺乏考古學、人類學和語言學堅實依據的假說;但由於過早地被奉為成熟的理論,它實際上已成為不利於科學地追溯所謂的"烏拉爾語係"諸族真實祖源的障礙。
"烏拉爾語係"中的兩大主要語言,匈牙利語和芬蘭語之間的相似程度,有人說接近但略低於英語和俄語之間的關聯[6],也有人說僅相當於英語和波斯語之間的那種極為疏遠的聯係[7]。與之相反的是,許多研究匈牙利語的學者們很早就注意到了,在Magyar語中有一個規模相當大的蒙古語辭集合,它不僅包括了大量的基本物質、動植物、人體器官和家庭關係等方麵的初等辭匯,而且還包含了很多社會組織、軍事、體育和娛樂方麵的高等辭匯。這不僅揭示了現代匈牙利人的祖先,即古Magyar人的內部必定融含了相當數量的蒙古語族的成分,而且還表明了古Magyar人一定是在脫離了蒙昧狀態之後才離開亞洲東部地區的,烏拉爾山地區隻不過是他們到達歐洲之前的一個暫居的營地,而決不是他們的祖宗的發祥之地。
但是,有一些學者並沒有得到上述的結論,而是將這些匈牙利語中蒙古語辭的來源歸結為突厥語族的中介作用。這個"突厥中介"的假說,實際上是假設十三世紀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的興起和擴張後,蒙古語言對突厥語世界的巨大衝擊,並由此而引發了對歐洲地區語言的次級影響。可是,蒙古語言的力量遠不如蒙古騎兵來得強大,除去蒙古高原的突厥原住民被徹底蒙語化之外,進入中亞和南俄地區的蒙古人都被在人數上占優勢的突厥語族同化[8]。後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語言不僅在東歐,甚至在中亞都沒有造成過有形的影響。Magyar語中的蒙語成分不大可能是轉手於這個時代的突厥語族,更可能是Magyar人自已從遠東地區帶到歐洲去的。
為了避免無謂的爭論,而以事實來證明Magyar人的遠東起源,我們進而將中國滿族的祖先所使用的女真語,與現代匈牙利語進行了語辭比較,結果我們發現了一些前所未知的驚人的關聯現象。緊接著,我們又將金朝女真姓氏係統與現代匈牙利人的姓氏係統進行對比,則發現了更為驚人的一致現象。由此我們猜測匈牙利人的族名Magyar就是女真-滿族的唐代祖先"??"或"勿吉"的源音,古Magyar民族是一個由??族和諸多蒙古語族部落(如契丹,室韋,奚等),以及相當突厥語族部落融合而成的人類集團。在進入歐洲之前,他們所使用的可能是一種以女真語和古蒙古語為主體的混合語言。
女真-滿族,源於唐代 (618-907) 的??族,北魏 (386-534)時稱勿吉(讀作"莫吉"[9]),古稱肅慎。1115年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1125年滅契丹族的遼朝政權,次年滅北宋,與南宋對恃於秦嶺淮河一線,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聯合進攻下滅亡。十七世紀女真族在東北地區再度興起。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1635年其子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 (Manchu),次年改"後金"為"清",1644年入主北京,漸次統一中國,直至1911年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所推翻。
??-女真-滿族的語言屬通古斯-滿語族,與蒙古語族和突厥語族同屬阿爾泰語係。北魏年間?? (勿吉)族從其祖居的黑龍江、鬆花江和烏蘇裏江匯合處,擴張推進到嫩江、扶餘和遼東地區,與當地的屬蒙古語族的室韋、契丹和奚以及扶餘諸族混居和融合,並開始與中原地區直接地接觸。唐帝國興盛後,持續地對遼東和朝鮮半島用兵近三十年,北部??族與高句麗結盟,在遼東和扶餘地區頑強抵抗並曾重創唐軍。666年高句麗王朝宮廷內爭,部分王族降唐內應,668年唐先自遼東地區攻入??族後方扶餘地區,然後移兵朝鮮半島,九月間攻陷平壤,高句麗-??聯盟遂戰敗瓦解。
關於古Magyar人西遷的原因和時代,在中國史籍似乎也不是完全沒有線索可循。據《新唐書 黑水??傳》:

白山臣高麗,王師取平壤,其眾多入唐,汩(泊)咄,安居(車)骨等皆奔散,寢微無聞焉,遺人迸入勃海。

而《金史 世紀》則稱:

金之先,出??氏。??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車骨部,曰拂涅部,曰號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稱??,而七部並同。唐初,有黑水??,粟末??,其五部無聞。

所謂"其五部無聞",應該是唐朝對遼東和高麗的連年用兵的結果。高麗-??聯盟的敗滅和平壤的陷落(668年),是導致??社會分化、重組和遷徙的重要原因。以安車骨和泊咄為首的??諸部抗唐失敗而出走,就此失聞於中國曆史;而在二百年後出現於歐洲Magyar人,可能就是西遷的??人的後裔。
在高句麗王朝覆滅和??強部出走以後,滿洲地區出現過一段和平的時期,粟末和黑水兩部均有附唐的傾向,而粟末部則表現出較高的政治技巧和模仿力,它不僅對唐朝采取不對抗的態度,而且與唐朝和新羅合作瓜分了高句麗的領土。在??族的內部,它也不失時機地吞並了其他各部。在武則天的時代,大概是公元700年左右,粟末部以中原皇朝的行政模式,建立了渤海國。《新唐書渤海傳》對這個興盛了二百餘年的北方王朝有如下的記載:"初,其王數遣諸生詣京師太學,習識古今製度,至是遂為海東盛國,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十五府,大部分又以原??和高麗各部領地為域界,如:

?頡府領?、高二州。挹婁故地為定理府……。率賓故地為率賓府……。拂涅故地為東平府……。鐵利故地為鐵利府……。越喜故地為懷遠府……。

挹婁,率賓,拂涅,鐵利,越喜均為??部落名,其中"?頡"無疑是"??"或"勿吉"或Magyar的異譯。有理由認為渤海國的這一?頡府,就是西遷的??或Magyar人的餘眾居地。
《中國曆史地圖集》將渤海國最盛時 (820年左右) 的?頡府界定在嫩江、鬆花江和粟末水之間地區,而?、高二州分別為今黑龍江省阿城(舊名阿什河)和賓縣[10],這一帶恰是隋末唐初安車骨部的曾居地。位於府界內粟末水入注嫩江和鬆花江地區的,今吉林省扶餘市,古名"伯都訥",有人認為這就是當年泊咄部落的聚居地[11]。
"奔散"的安車骨和泊咄兩部之餘部被同族類特指為"?頡",也許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曾以"勿吉"或"??"自許,而是因為它們本來就是"勿吉"或"??"的核心部落。北魏年間,他們是驅逐豆莫婁和扶餘兩族,進據鬆嫩平原的先鋒。隋唐兩代,他們又是對抗中原帝國的中堅力量。因此,在肅慎族的內部,他們大概是繼挹婁之後,最具文化代表性和軍事進取心的領袖部落,盛名震動中原,其餘各部亦都以"??"自冠,"肅慎"之名黯然失色。隻是在他們戰敗潰散以後,肅慎才又以"女真"或"女直"重新正名。
更重要的是,經渤海國和遼朝先後各二百年的統治以後,於十一、十二世紀之交興起的完顏女真部,又是源發於這一地區的按出虎水, 即今哈爾濱-阿城地區之阿什河。1115年阿骨打興立金朝,建都上京,即當初的?州故地。《金史返乩碇盡匪 ?

國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於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蓋取諸此。

韓儒林先生,早於1942年便考定"安車骨"與"按出虎"本乃一詞[12]。唐代的"安車骨部"應出自於"按出虎水"。從地望上來看,金代的完顏部及其鄰近的女真諸部,很可能就是安車骨和泊咄等部後裔,因而也與西遷的??人或Magyar人同源。
故爾,將現代Magyar語,與源出按出虎水流域的金代女真語進行比較,是極具史學價值的。通過這種比較而得出的,它們之間不同尋常的對應關係,應該是Magyar人來自遠東地區的一種可靠的證據。

二、語辭比較
《金史》是一部成書於蒙元末年的一部重要史學著作,因得力於金元相交之際的中原儒仕領袖元好問及王鶚等人的累積考撰,其學術價值頗為後世史家重視。《金史》全書135卷,後附一卷《金國語解》,亦即金代女真統治部落的語辭解譯。如前所述,從地望和族名來看,這些部落應與七世紀奔散的安車骨部同脈,而與十七世紀始興滿清的建州女真部相去稍遠。倘若"安車骨"就是"按出虎",而安車骨部又是西遷的Magyar和"金源"諸部的共同先世之一。那麽,在匈牙利語和《金國語解》所錄載的西部女真語之間,有非同尋常的關聯現象,則應是意料中事。
《金國語解》收錄了金代官稱,姓氏,和女真語辭共125條,其中"人事"、"物類"和"物象"各類辭匯共77條,它是十二世紀西部女真語的一個極為粗略的記載,但也是曆史語言學的極為重要的遺產。這些女真語辭意義散亂,顯然是從各類漢文資料中羅致來的隻字片語。然而,這些無關的各類辭匯卻構成了一組隨機抽樣的語辭集合,對於語言比較而言,反而具有極為重要的統計學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