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歲幼兒初入園

(2006-09-05 16:45:44) 下一個
作者: 文/張丹彤
對於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我常說的一句話是:“某某真乖,上幼兒園不哭。”可我發現這看似表揚的一句話,對於某些孩子卻象一幅“催淚劑”。使得一些本來忍住眼淚的孩子哇哇大哭。 
情景一: 
今早,當杉杉來園時,我便豎起大拇指稱讚道:“杉杉真棒,今天高高興興來上幼兒園。”我的話音剛落,她原本苦著的臉立刻變得燦爛起來,對我自豪地說:“我乖,我不哭。” 
幼兒園尤其是小班幼兒具有極強的受暗示性。如當成人問小班兒童:“好不好?”時,幼兒回答“好”。接著問:“壞不壞?”時,他們回答:“壞”。當幼兒講述或回答問題後,如果成人提出疑問,兒童會立即改變原來的意思。這就表明兒童易受暗示。陳鶴琴指出,還有一種消極暗示,如孩子跌倒了,母親說:“不要哭,”孩子會立即哭起來。情景一就屬於這種現象,所以教師要多說正麵的語言,也就是要正麵陳述要求,正麵表揚兒童具體行為,幫助他們及早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情景二: 
“老師,我不愛吃這個菜,不愛吃這個菜……”睿睿是一個比較挑食的孩子,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把愛吃的菜挑光,不愛吃的菜剩在碗裏,然後緊緊地閉著小嘴。 
今天,我用小勺盛了一口菜,送到他的嘴邊說:“咚咚咚,小勺子來敲門,快開門,青菜要來做客了。”睿睿高興地說:“老師,再來敲門。”我馬上說:“你歡迎青菜做客嗎?”“歡迎”,他笑著說。就這樣一口一口的菜在不斷的“敲門”活動中吃進了睿睿的嘴裏。 
3歲兒童的行為受情緒支配的作用很大,還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動,所以,給3歲的孩子講“多吃青菜有營養”或者簡單批評都是無法讓3歲兒童理解和接受的。我們要在教育行為上適應這一特點,用教師誇張進餐的表情,用蔬菜寶寶的對話、用兒童喜歡的遊戲,幫助兒童快樂進餐。 
情景三: 
源源第一天入園,哭得很厲害,抱著媽媽的脖子不撒手,給他接過來的時候,哭得撕心裂肺,怎麽哄都不成。 
今天的加餐是桃子,當我把桃子遞給子源時,哭聲一下停止了。隻見他大口地吃起來。我說:“源源別著急,慢慢吃,不一會兒,他就把一個大桃子吃完了。桃子止住了源源的哭聲。一天下來源源可乖了,再也沒有哭。第二天,源源來園很高興地進了教室,第一句話就問我:“張老師還有桃子嗎?” 
3歲兒童有強烈的依戀情感,尤其對於經常和他生活在一起的親人,依戀程度更高。一方麵他們知道要上幼兒園了,一方麵情感上舍不得離開他依戀的親人,表現為大哭、拉著手不放等。我們認為依戀感的產生是自然的,是兒童情感發展在3歲階段的一種正常表現,不要指責,也不要割斷,可以通過家長和幼兒園雙方的共同努力,從關心疼愛兒童出發,慢慢地度過與親人分離的焦慮情緒。作為教師要細心觀察兒童,敏感而及時的發現兒童的心理、生理需求,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用遊戲、娛樂等活動轉移兒童的注意力,變消極為積極情緒。 
情景四: 
子鈺是新入園的孩子中說話最不清楚的一個,小嘴裏不停地念叨:“找姐姐,找姐姐。”“睡醒覺姐姐就接你來了。”我話音剛落,隻見子鈺跑到睡眠室,脫下鞋子就躺在了床上。 
“寶貝,我們要吃完午飯才能睡午覺,睡醒後姐姐才能來接。”子鈺聽完我說的話立刻從床上下來了,“我要吃飯,我要吃飯。”“先和小朋友、老師一起玩,到了中午才可以吃飯睡午覺。”我的話音又剛落,子鈺轉身坐在了自己的小椅子上,然後又起身去這個活動區看看,去那個活動區看看。見此情景,我把他帶到了建築區和他一起搭起了高樓,不一會,他就進入了角色。 
孩子的想法很直觀,對於剛剛入園的孩子我們要善於引導讓他們循序漸進地去體驗集體生活。 
總之,3歲的孩子從專門有人陪護到獨自進入新的群體;從無所不知的家到一無所知的教室;從家庭生活的中心到圍繞群體中去生活,必然感到缺乏依靠、感到不舒適、感到無奈,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作為教師首先要用平靜的心態去接納他們,根據幼兒不同的需求應有不同的滿足,例如:語言上的鼓勵,擬人話的口吻,遊戲話的形式,循序漸進地與幼兒溝通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等。為幼兒營造一個寬鬆、平等、和諧的生活氛圍,消除憂慮、緊張和不安的情緒,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體驗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