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莫利燉魚

(2006-08-02 17:23:51) 下一個
        話說這德莫利,乃白山黑水間的一個小鎮,本是默默無聞,卻因出了一道叫德莫利燉魚的吃食,竟也名聲撒播了開來。名字怎麽來的不管,但決非漢名,則是一定的了。

  塞外天寒,物產自不及關內豐盛,更比不了江南般講究。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德莫利燉魚卻也隻就出在了這種地方。

  出了山海關就稱關外了,但這關也隻是明朝才立起來的。

  這白山黑水之地古稱肅慎,其久遠不遲於商周。後來又變了夫餘,東胡,鮮卑,失韋,靺鞨,渤海,到宋時的女真(金),再到了後來的滿人,似乎和漢人拉不上什麽關係。可就自打明朝設了這麽一個關,分了內外,就生出多少個闖關的人。這關在裏麵的就少不了有想出來的,淘金的、販馬的、參客、妓女、逃荒的、采藥的、響馬盜賊、躲官司避禍的……跋涉在那條充滿傳奇的路上。人倒不少,可大都是些粗豪之士。這外麵的,覬覦了幾百年了,瞅了個時機,就因為守關的為了紅顏衝冠一怒,就被讓進來了,自此這關就成了個擺設。不過進進出出的,卻又多了些罪謫戍邊的將軍,貶抑寧古塔的朝臣,獲罪流放的士子。更多不安分的人,形形色色,也都踏上了這冒險之旅。有的找到金子發了財,有的客死他鄉,有的家財散盡,淪落為奴,還有的財沒發到,卻遇見了中意的姑娘,再也不回來了。金子見了,刀子見了,韃子見了;林海雪原見了,天寒地凍見了,恩怨情仇也見了。但天高皇帝遠,教化之未及,留下來的,大多被這山水林原染上了些許豪俠之氣,抑或匪氣。這就是關外為何多豪俠,也多土匪(地道講,是“胡子”)。

  管它是俠還是匪,兄弟見麵,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大聲吆喝,那叫一個痛快!哪怕外麵正鵝毛飛雪,獵獵寒風,大家夥兒,盤在熱炕上,等嫂子端上那三尺大盤,說它是盆,甚至鍋也不冤枉!這氣氛裏,也就隻有這大鍋燉魚最合適。

  往裏麵一看,嗬!三尺大魚,自腹中一分為二,平攤開來。諾大盤子,盛滿了滾滾的濃湯,下勺子一撈,脆生生的酸白菜,斤道道的粉條兒,燉的爛爛的豬肉塊,吸滿湯汁的凍豆腐,麵麵的土豆塊兒,林子裏的榛蘑,搞好了再扔幾隻哈士瑪子(一種類似雪蟾的東西)。單吃都是尋常之物,可就是混在一起,燉它個大半天,竟變的出奇的好吃,過癮,那魚肉就更是透滿了湯汁,還有那熱火朝天的氣氛!三個壯漢也吃不完!再來點二鍋頭,燒刀子助助興,哪怕出門就挨了仇家的刀子,明天腦袋就搬了家,也不怕了!

  歲月如梭,往事漸消。

  如今是找不到那往日的傳奇了,可就是有人,在一個叫德莫利的鎮子裏,在融融的炕頭上吃到了這原本並不稀罕的大鍋燉魚。回到城市裏,他便開了一家館子,專做燉菜,尤以大鍋燉魚為最,他請人寫了一塊匾,上書“德莫利燉魚”五個大字,生意出奇的好,甚至又一次入了關,在京裏也開了一家。但是,它不會再比得上那風雪中的小屋裏的大鍋燉魚了。

  隻有當再一次冰天雪地的時候,去到那好客豪爽的東北老鄉家裏,盤坐在熱炕頭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你才能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德莫利燉魚!


----後記
這本是幾年前以胡兒和胡天八月即飛雪等筆名在一個很雅的論壇--清韻論壇發的一篇短文。還有篇叫小雞燉蘑菇的。現在還清楚記得那是一個深夜,突然間特別的想家,就在網上遊蕩,直到看到有個東北的論壇在討論大鍋燉魚。我也被吸引了。

其實那之前我隻是看過,並沒有吃過。但是人的想象力太強大了。於是一氣嗬成。

後來這篇還被清韻收入網友文集,出版發行了,我還得了50元人民幣稿費。本想讓西安清韻網友買點兒零食吃了算了,結果人家真是認真,把書和款都寄到美國來了。

其實我至今仍是沒有正經吃過德莫利燉魚,也不見得喜歡吃。就讓它在我心中留個美好的想象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