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46)
2019 (104)
2020 (94)
2021 (100)
2022 (132)
2023 (89)
原標題:從感染到胃癌隻需6步!這種細菌“拿下”我國半數人
據說,“胃不好”是現代人的通病。
親友相聚,大吃大喝;早餐不吃,晚餐大補;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引起胃病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有一個最易被忽視——幽門螺杆菌。
我國是目前全球胃癌最高發的國家,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新發胃癌及因胃癌死亡的病例中,超四成發生在中國。
我國由於感染因素導致的癌症負擔中,幽門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其感染者發生胃癌的風險增加4~6倍。
幽門螺杆菌真有那麽可怕嗎,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可關注)特邀權威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成虹
重慶市腫瘤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陳偉慶
幽門螺杆菌是胃病元凶
幽門螺杆菌(簡稱Hp)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其進入人胃內酸性環境後生長繁殖,會引起組織損傷,誘導炎症反應和免疫反應。
感染Hp後,大多數人無明顯症狀,有的會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表現就診,症狀包括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等,如不經治療,少數患者會慢慢演變直至胃惡性腫瘤。
從感染幽門螺杆菌到胃癌,可能隻需簡單幾步。
感染後,胃黏膜細胞會發生一係列變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目前的國際共識是,不管有沒有症狀和並發症,幽門螺杆菌感染性胃炎都是一種感染性疾病。
幽門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目前我國人群感染率在40%~50%,多數患者在兒童期就被感染了。
大約6萬年前,幽門螺杆菌就伴隨著它的人類宿主走出了非洲,二十世紀後期,澳大利亞科學家巴裏·馬歇爾喝下菌株液體而患上胃炎,在應用抗生素後治愈,隨後驗證了胃炎及潰瘍與幽門螺杆菌感染的關係。
由於幽門螺杆菌與胃癌存在直接關係,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質。
幽門螺杆菌既可以在人的胃內生長和繁殖,也可在人類的糞便、唾液、牙垢和嘔吐物中被檢測出來。
排出體外的幽門螺杆菌會汙染水源和食物,蒼蠅也可以通過接觸糞便進而汙染食物。
近年研究發現,很多胃外疾病也可能與幽門螺杆菌感染相關,其機製可能與幽門螺杆菌長期感染所導致的持續性低度慢性炎性反應有關。
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缺鐵性貧血、微量營養素缺乏(如維生素B12缺乏)、某些皮膚病(如慢性蕁麻疹、酒渣鼻、慢性濕疹等)、結腸腫瘤、膽結石、糖尿病、冠心病、神經係統疾病(如腦血管病、帕金森病)等。
“吃進去”的幽門螺杆菌
最易在餐桌上感染
幽門螺杆菌是“吃進去的細菌”,它的傳染性很強,最常見的傳染方式是通過“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
在外就餐,若餐館的碗筷消毒不達標,或幾個人一起吃飯時不使用公筷,互相夾菜,都可能會造成傳染。
刺激性食物
|
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