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至,也不知自己在忙些什麽,反躬自省,方知近來什麽收獲也沒有。吾本是業餘時間多醉心於古董把玩之事,信服鍾情於古瓷,漸夥於明清格物收藏,但又忽覺索然無味,逐日荒疏筆耕,隨似一年之久,不見作為。近日,偶翻倫敦幾場拍賣圖錄,索目於Duke's的一把執壺,其古樸清麗之姿,奢豔青釉之色,絕技窮巧之工,令我怦然心動。久違了,這種感覺。上周,該壺以八十萬英鎊易手。雖其估價1000-2000英鎊,我的心理價位也至萬把英鎊而已,但成交溢價800倍,還是出乎吾等之所料也。
古董拍場,往往是昌明隆盛之地。大凡有貴胄世家出入,亦有詩禮簪纓之族落座,蜂聚蝟集。拍行的經年銷售模式,也隨著世界的交融而更改。在這網絡發達的時代,拍品麵貌特征,早就在拍前被送至買家手中。吾輩們好尋出處,會及早地梳剔甄別,縱列橫剖。梨式壺,壺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記得馮先銘先生早在九十年代就著書認為:始於元,流行於明。後雖有出土發掘梨式壺,推早至五代,如四川邛崍十方堂窯和陝西黃堡窯,但業內沒有形成統一認知。2016年夏我去大英旅遊,曾在大維德爵士收藏的陳列室裏見到一件梨式壺,其雍容莊麗,端謹雅正之氣韻,令人印象深刻。
元龍泉青釉梨式壺
正是,茂林深竹之清悠,湖水碧儀之嬌嫩,梨式的娉婷儀態,懾魂攝魄,被後世頻頻仿製。至乾隆盛世,承平日久,海晏河清,多獻穎推新之作。粉青,乃南宋官哥窯的扛鼎之釉色,乾隆時期的粉青傳世品亦為多見。此壺之粉青色較淺,偏灰暗,但釉水肥腴,釉麵光潔平靜,胎體細密。壺身口部和底部堆凸一圈紋飾,彎流與曲柄相互對應,壺內施滿釉,製作規整,端可備為官製之一格。有趣的是傘形蓋上,置壽桃形鈕,間或置瓜子等象生瓷塑,稱奇道妙。雖有兩處殘損,但留有無限的想象空間,花生?紅棗?栗子?造型之精準,彩繪之逼真,了然不惑。
清乾隆粉青釉壽桃鈕梨式執壺(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