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皴,擦,點,染是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技法,皴是表現石質紋絡的手段。自五代以來,皴法已發展出十多種繪畫流派,而披麻皴是其中主要的技法之一。根據百度:披麻又分長披麻、短披麻兩種,此法善於表現江南土山平緩細密的紋理,中鋒用筆,圓而無圭角,彎曲如同畫蘭草,一氣到底,線條遒勁,不可排列須有參差鬆緊,點法如“一”字或“混點”。宜表現江南土石丘陵等。
組圖1:山水畫中披麻皴技法
曆史上善用此技法的畫家有董源,巨然,趙孟頫,黃公望等。這種用含水量少,中偏鋒的筆肚走出飛白來,形成筆筆清晰,空靈透氣,難度甚大。在具有悠久曆史的瓷器行業,工匠們也受傳統山水畫技法的侵染,運用青花料的特點,實踐各種山水畫技法,披麻皴,斧劈皴,雲頭皴,雨點皴等等。其中,披麻皴的技法在17世紀風靡一時。有英國作家/收藏家Gerald Reitlinger首先提出這一青花瓷上山水畫法的特點,起個名字叫Master of the Rocks。隨後,西方國家研究中國瓷器的專家學者紛紛引用該詞至今。
組圖2:佳士得2016年紐約春拍‘16/17世紀青花山水人物大碗’,所用長披麻皴描繪山石,粗曠有力,質純樸拙,似鐵線描,是瓷畫師初用披麻皴技法的體現。
組圖3:Robert McPherson Antique的舊藏‘過渡時期明崇禎青花山水紋盤’,所用長披麻皴勾畫山石,已開始嫻熟,有張有弛。
組圖4:蘇富比2016年香港秋拍‘清康熙寄托款青花山水人物盤‘,所用長披麻皴細膩繪畫了近處的山石,采用勾線平塗的方法繪製遠景,使畫麵充滿立體感。
組圖5:玉鑒堂藏‘清康熙青花山水小梅瓶’,所用短披麻皴刻畫了山水,用筆勁健,畫風沉穩,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空間,表現流暢雋秀的主題。
組圖6:北京故宮珍藏‘清康熙青花釉裏紅攜琴訪友圖蒜頭瓶’,在純淨堅致的胎體上,工匠們以精湛的技藝,用長披麻皴勾畫了奇異嶙峋的洞石。
組圖7:Robert McPherson Antiques的舊藏‘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大罐’,是一用長披麻皴技法的精品佳作。匠師以東坡泛舟遊赤壁為主題,筆法疏密得當,氣韻雄渾,把皓月當空,波光粼粼,崖岸蒼翠的意境烘托在瓷瓶上,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隨著雲南提煉精純的珠明料的使用,康熙中期的青花器山石多采用斧劈皴技法,並以分水法做出幽箐清新的渲染,運用西人的繪畫手法,借光線強弱來表現山石叢林的陰陽向背,使山水畫麵色調的反差增大,長短披麻皴技法的山水青花瓷逐漸消失。為此,明代萬曆末鐵線描皴法的青花器,康早期以‘中和堂‘款斑片皴染的青花器,以及使用長短披麻皴技法的宗古畫風的山水青花器,存世量極少,已成為收藏家們的追逐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