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滿徑

想耕耘一塊園地,熱愛是陽光,思考是土壤,付出是水分。
正文

初識潮汕(一)

(2013-04-14 12:26:13) 下一個

 


多年前曾到潮汕地區出差兩次,但每次都行色匆忙,不曾好好地了解過這方獨特的人文水土。今年公司高層管理年會在汕頭舉行,幾天時間裏開會、參觀、聽潮汕人講解他們的文化,這使我覺得此次才是第一次走進潮汕、認識潮汕。

會議在汕頭“耕月人會館”舉行。這是一所高級私人會館,有三層樓、數千平米。會館裏設有多功能會議室、影音室、考究豪華的中式餐廳、西式餐廳,最為重要的是設有以展示潮汕文化為主的收藏品和藝術品展廳。在這裏我們欣賞了近現代潮汕名家的字畫、百餘個紫砂壺、精美絕倫的潮文化風格的木雕、牙雕、潮繡等,還有從潮汕鄉下收集來的有著相當年頭的雕花鏤刻的門、床、窗、桌、椅等。高高懸掛在會館門頭的木匾“耕月人會館”幾個字是由旅居香港的文化大師、也被稱為“潮學大家”的饒宗頤先生所題,當然饒先生也是潮汕人。——這個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潮汕文化藝術品展覽中心的會館但不對外開放,僅作為朋友或生意夥伴聚會聚餐、喝茶交流、欣賞藝術品的場所。會館麵朝大海,無遮無攔,從寬大的落地玻璃窗望出去,是近海安靜的港灣和港灣裏停泊的幾艘貨船。

這所私人會館其中的主人張先生與曾先生都是頗有成就的商人,也是我公司老板多年的朋友以及生意上密切的合作夥伴,因此緣由我公司高管人員一起被邀來到這裏。張總曾總都是潮汕人,且早已分別遷居至香港和加拿大,但我感受到的是他們對於作為潮汕人的無比自豪以及對於鄉土故園的無限眷戀和肺腑深情。

早餐時間裏張總講述起關於潮州的故事。他說他出生於潮州大埔,僅他們這個村就有過很多名人,近代傳奇商人張弼士就是他們大埔與他一個村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葡萄釀酒公司是張弼士創辦。張弼士早年離開家鄉遠赴南洋謀生,經過幾十年打拚,竟成為擁有資產8000萬兩白銀的南洋華僑首富,這樣的資產比當時清政府一年的國庫收入還高,真是富可敵國。清末期50多歲的張弼士懷著實業興邦、商業救國的夢想,從南洋回到祖國,投入巨資在煙台開辦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即是希望祖國富裕昌盛。此後張弼士用十幾年時間、幾百萬兩白銀購買開辟了千畝荒山種植優質葡萄、添置了西方先進的釀酒設備、聘用了歐洲一流的釀酒師、建造了中外聞名的地下大酒窖,曆經種種艱難終於使中國葡萄酒讓世界得以認可。在首屆世界博覽會上,70多歲的張弼士前往參加,張裕葡萄酒一舉奪得多項金獎。他還積極支持孫中山革命,曾向孫中山先生捐助巨資。張弼士先生去世時希望把自己安葬在家鄉的土壤裏,當他的靈柩自馬來西亞經過新加坡、香港時,每到一地當地都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親往憑吊,孫中山先生也曾親寫挽聯…… 張總說如果把張弼士先生的故事拍成電影或電視劇,那一定可以是一部恢宏巨作。我問你如此熱愛潮汕的文化曆史,有沒有想過作此投資呢?張先生笑著沒有明確回答,但我卻被這個故事深深感染了,眼前似乎已在閃現出電影中的一幕幕場景、片段……

YH

2012年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