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86)
2017 (160)
2019 (124)
2021 (91)
2022 (160)
2023 (160)
2024 (112)
2025 (1)
以為會下很多,結果不到0.5厘米,很多地方都沒有覆蓋到。
哈哈,晚飯時候開始飄起鵝毛大雪,到現在得有2存深的積雪了,明天是踩雪的好日子。
從多倫多往北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前幾天下了幾天很大的雪,我們常去的 Orillia 11號高速往北一點,雪大到要封路。
Barrie 到 Parry Sound 一帶是常見的雪帶( Snowbelt),往南到滑鐵盧地區到倫敦地區也是,因為大湖氣流的影響,這些地帶雪多雨也多,冬天開車的時候,經常莫名其妙的開始飄雪,有時飄的白茫茫的一片,看不清路。開過 parry sound 半個多小時,天氣又會突然變好。
大多倫多南部地帶到瀑布和東部的溫莎地區雨雪相對較少,氣溫相對比較暖和,假如我要搬遷到鄉下,漢密爾頓和聖凱瑟琳地區是我的首選,我現在住的奧克維爾,每年下雪下雨量都比其他地方少很多,喜歡。
水牛城往東南好像也有一片雨雪多的地帶,前2年從紐約開車回來在那一帶碰到大雨。
每年到了冬天,美國不少大湖邊的城市要比我們下多得多的雪,而且要早很久下雪,氣溫也比我這低。
這幾天在看“Travels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之前看過這本書的(最近下載的好幾本書過去都看過),作者開車遍遊美國大地就是因為他覺得到了快60歲的年齡,突然發現並不了解自己的國家和人文,雖然他出生在西部,常住紐約州,也經常到處出差,但他覺得自己並沒有近距離的接觸那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
我們每個人何嚐不是如此?我在中國出生上學工作到近39歲,學習開會出差等到了至少18個省和直轄市,但我發現自己並不了解很多民風,沒有看到很多美麗的地貌;來多倫多快24年,多倫多市內很多地方沒有去過 (移民的那年,我曾從頭到尾坐了多倫多市內所有地鐵,哈哈,2條),疫情這幾年,我們看車展和遊玩了安省很多小鎮(安省太大,西北麵很多地方沒去過,比如同事去她的度假屋要開17小時的車才能到);除了在工作中照顧和交流過生病的加拿大人和工作中的同事,我沒有真正的和當地人文融合過。我哪敢說自己了解加拿大?別說加拿大了,我了解安大略省嗎?我真正的了解大多倫多地區嗎?
我喜歡旅遊,每次出去玩都想看很多,所以每天都在不停的跑,好朋友笑我是特種兵旅遊(國內術語太多,俺不明白啥意思),真正度假是每次到奧蘭多,除了出去走路,哪都不去,我的短期旅遊其實看不了太多當地的民俗民風,尤其怕拉肚子,不敢亂吃東西(比如我老家的葬禮,直到2018年老媽去世我親自參與才知道其中的繁雜,鄰居親戚參與分工那麽細致,和城市的殯葬完全不同),還有每個地方過年過節習俗也相差巨大,所以那些說落葉歸根的人,真的要說仔細歸根在哪裏了,我在長沙/廣州/上海都生活過,生活習俗相差可不是一點點。
人生的旅程真的很短,芸芸大眾中,我們不都是不起眼的一粒沙麽?
這小小的一粒沙,靠的就是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
上周去看一個生病的同事,她單身帶大一個女兒,快做外婆了。我去她家,雙車庫獨立屋,疫情後還在康複期的她賣掉semi換了這個房子,要知道她當年感染新冠差點丟了性命。她的家布置非常漂亮,很多home sense 那樣的家具和擺設,她從來沒抱怨過生命不公啥的,出門的時候,她76年的媽媽開車從幾小時外的溫莎過來玩,老太太說冬天飛去南部過冬4個月。
前幾天去看了另一個同事(她公公96歲高齡突然過世)。朋友的幾個小孩都工作了,兒子生意做的不錯,朋友帶我看她兒子寄放在車庫裏的蘭巴基尼,我問她的比特幣兌現了麽?她說不知道,兒子過去幫買的,幾年了從來不提此事,跟打水漂一樣。看著那輛車,我心裏還蠻不是滋味的,他和別人合租住大房子,怎麽不把車存自己的車庫?那麽有錢的人,為啥不把豪車放在溫度控製的停車房(因為LD要把他的跑車寄存,我們查過,每個庫房( storage)都有這樣的服務。
人生一路走過,相遇的人數以萬計,誰能說自己非常了解居住國的文化和人民呢,你了解你的每一個親戚嗎?你了解曾經共事的每一個好朋友和同事嗎?你了解過去同寢室的同學嗎?你了解你出生的城市和鄉村嗎?你了解你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大學嗎(我從來不參加同學聚會,很多人本來就不太認識,好朋友也不需要聚會去看是吧)?如果不了解,你怎麽可以了解這個大熔爐裏來自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人?除了聽別人貼標簽外,你真正的了解那些人嗎?
那些張口就代表某個國家的人更是可笑了,別說一個國家很多政策不一樣,很多省的政策也不一樣,很多地區和城市的政策也不一樣,很多單位看誰當頭頭政策還不一樣呢。再說呢,真有大事,你能不跟LD小孩商量代表你家麽?
這一段會少進城一些,太多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