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86)
2017 (160)
2019 (124)
2021 (91)
2022 (160)
2023 (160)
這一周不準備上班,過生日嘛。
前天護士長說有個會診,實在找不到護士陪,求我幫忙。
到了科室,正逢保健科的人打流感和新冠疫苗(自願接種),本來哪個都不想打,但轉念一想還是接種了流感疫苗。
會診時間不長,也沒有身體檢查,為啥不視頻會診?人力物力財力都省了,每次看到各種浪費我都很心疼,納稅人的錢啊,但很多人好像根本意識不到,不從自己的腰包裏掏沒感覺?
會診醫生告訴病人和家屬,這次的癌症很可能是20多年前其它部位癌症放療後引起的。
第一次聽到專家這麽說,因為這些年看到好多二次癌的病人,癌變都在很多年後,都是不同部位不同性質的癌,我早就懷疑是不是基因突變,但從沒聽到任何專業人士親口證實。
癌症後期放化療傷害的不隻癌症細胞,正常細胞也涉及,基因突變後其它癌細胞長出來一點也不奇怪,是吧?
昨天陪診的老人80多歲,非常坦然,一路上興致勃勃的跟我聊吃的,接送車職員(每個接送車都有2位職員)笑說,從來沒有聽到這麽多吃的故事。
從基因變異想起人生中期突發的過敏,我和兒子都在20多歲經曆過,兒子現在還對各種海鮮過敏,蕁麻疹,他可是從小吃海鮮長大的,怎麽會突發?
唯一能解釋而且有某些科研依據的:大量抗生素破壞了腸道菌群,在殺死壞細菌的同時將好的細菌也殺死了,沒有調理飲食將好細菌調節回來,腸道壞細菌繁殖過度引發身體各種炎症,過敏反應是其一。
能不能糾正腸道菌群?能!吃大量的益生菌,同時也要吃能讓益生菌存活的纖維,讓益生菌在腸道內再次大量繁殖,消滅壞細菌,反正BB裏絕大多數都是細菌。
吃過敏藥是指標,改善腸道菌群是治本,治本才是根本。
就像我現在的重量鍛煉和改變飲食結構加強骨質,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也是想治本。
路上跟老太太說,我60歲了,她很驚訝,連說不像:)
年齡就一個數字對吧?心態比什麽都重要,你覺得自己老了,走路姿態會改變,看的出來。為什麽說某人像中年婦女,體態像唄。
我不服老,這樣的老虎能老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