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紫蘇炒田螺是陪我長大的記憶,是我最熟悉最喜歡的一道菜。
不記得第一次跟老爸回爺爺家幾歲,反正不太大,每次回老家我都騎在老爸的肩膀上,吃飯都在四嬸家,四嬸家廚房外有一口很大的缸,缸裏裝滿了我們撿的田螺,爺爺的住房在廚房後麵那間,出後門是一顆很大的柚子樹。而洗澡歇涼在大伯媽家,伯媽家小天井裏有一口無花果樹,記憶中的無花果並不是很甜;晚上我和五叔家的女兒睡一起。爺爺家住的是地主那裏收回的房子,很大很大,幾個兒子成家後都住在一起。
現在爺爺的老屋早沒有了,每家都蓋了新屋,從前的一大棟變成了現在的6棟,每家都有各種各樣的果樹,全村滿樹的桔子沒人吃,柚子更沒人吃了。
我媽72年搬回老家的時候,沒有和他們住一起,在水塘對麵的山上另起的房子。
田裏水稻剛長的時候,水很多,田螺繁殖很快,老爸帶著我拿著小桶出去撿田螺,那時候的鄉下人雖然沒飯吃,卻沒有現在人這麽饞,見什麽吃什麽。像田螺泥鰍很多,吃的人並不多,所以我們出去撿就非常多,而且田螺個頭特別大,肉特別多,很鮮嫩。
田螺撿回來,放大水缸裏養,因為撿的多,有時半大缸滿,養1天後,用石頭砸開田螺,挑出田螺肉,洗幹淨用辣椒紫蘇炒。
撿田螺的習慣一直持續到我去廣州,放暑假的時候我還會去撿,後來工作了回家的日子少了就不再撿了。也許我屬於好吃的那類,因為從來沒聽說侄兒侄女這樣撿田螺,不過他們70後80後,基本都沒做過農活。
多倫多沒田螺撿,去中國店買了一包凍田螺,趁紫蘇季節,家裏也收獲也一大盆辣椒,滿滿的炒了一盤。
田螺解凍後切小片飛水,油爆薑豆鼓,加入田螺炒,然後加辣椒,酒醬油麻油鹽蔥:
後院收獲的辣椒,做了2大瓶蒜蓉辣椒醬:
用自己種的土豆做了咖喱蝦,用買的咖喱調料做的,放了不少椰奶,很入味。
$1.79買了一袋10磅洋蔥,得快快吃掉哈,網上學做的法國洋蔥湯,洋蔥炒了快45分鍾,也加了紅酒,顏色卻並不那麽好看:
這是前天的晚餐,一頓吃了中國餐,法國餐,印度餐,自己做飯就是好:)
下個月底就退了,LD一再給我看各種材料,保證退休後的日子隻有好不會差,讓我不要擔心,安心退休。另一個科裏的同事說退休後不再續執照,我幾次勸她,執照一定要續的,要不要工作是你的選擇,能不能工作就由不得你了,這其中的區別太大了。
茶餘飯後說句不敢起頁亂說的話:如果有來世,我不再做護士!如果有女兒,絕不讓她做護士!這是我第一次這麽說,因為前幾天上班我們幾個護士同時受傷,因為照顧一個晚期老年癡呆的病人,因為他打罵踢咬捏,因為幾個老年科醫生和精神科醫生都不肯給他用太多的藥怕影響他的生活,因為他的家人不願意用藥控製他的暴力行為(他也打過他女兒,他一打她們就回家)。
幾個月了,每次給他換洗上下床都是一場戰鬥,4個護士同時出馬,有時還要叫上2個警衛。我們都學會如何減少他的暴力,比如幾個熱床單先給他保暖,輕聲細語的跟他說話,洗漱都是熱水,有的護士還給他輕輕唱歌,就這樣,他有時還會突然中途發怒,吐口水咬打踢捏(罵髒話我們不當回事),那天我們4個護士全受傷了,下班休息我的脖子疼了2天要吃止疼藥(別說他一個大男人,昨天一個很小個的老太太突然發威我們3個都難收下:)!科裏好幾個護士被他捏的手腫,2個還有傷口,1個護士被他踢傷臉和嘴休病假!
昨晚上班,某小同事笑說我們都是受虐狂,被病人打罵還開心的有說有笑,其實我傷心的並不是被晚期老年癡呆病人的打罵,傷心的是專科醫生其它人員和家屬的不理解不關心,好像挨打挨罵是護士工作的一部分!用點根本不能控製暴力的藥量說要保證晚期老年癡呆人的生活質量?什麽生活質量?他連自己的孩子老婆都不認得!
是的,做護士很容易習慣這種暴力,因為醫院的環境,因為的確絕大多數暴力是因為病人譫妄delirious和其它原因引起,因為這些護士才不計較,這十幾年好些護士由此意外受傷,記得很多年前一個晚期癡呆病人打到好幾個護士WSIB, 因為家人不讓用藥!還有個病人白天用熱咖啡潑了一個護士晚上把跟他解釋藥名的另一個護士突然推倒受傷,護士去急診,那個看過病人不肯給藥的精神科醫生還說護士撒謊(後來這個病人去了精神科)。
LD跟我下了命令:退休前不準受傷! 因為退休已批,不論工傷多重,醫院一樣到期要我退休!他說不論什麽時候給這個病人護理都要喊警衛到場,如果病人開始發怒就離開不要牽強的給他洗漱,清潔沒那麽重要!如果家屬不開心,叫她們自己做!如果專科醫生不用藥,一級級往上報告,通知護士長你不要護理他,因為你不要退休前受傷!
LD經常聽我講的一些事像聽天方夜譚,他挺佩服護士的忍耐力和同理心,但他反複說醫院有政策“zero violence" ,為什麽到護理這塊不一樣了?就算病人是病情原因暴力護士就該忍嗎?被打被罵是護理工作的一個部分嗎?昨天工會雜誌到了,我沒看,他看,其中有篇文章講的就是護士遇到的暴力,67%!我認識一個護工,在老人院給某晚期老年癡呆病人踢到下頜,腦震蕩,病休了2年不得不退休!那個老人早歸西了,而60多歲她現在還經常頭疼不能過正常的生活。值得嗎?
這2天上班,收一個病人換洗時發現他大便顏色有點深紅,像吃了beets的顏色,當時就告訴主管護士病人可能下消化道出血,檢查發現他血色素特別低(病人自己都不知道);另一個病人我接班發現她脖子有點腫,檢查口腔發現有瘀斑(她坐在椅子上吃飯說吞咽有點不舒服,但沒有呼吸問題,血氧98%),懷疑氣管插管受傷,馬上CT確診,專科會診發現聲帶腫的快封了,立即轉大監護病房(我又發現一個超級耐絲的專科醫生,我們醫院有好幾個年輕漢生超耐絲的男醫生)。第3個病人用了大量稀血藥牙齦出血一天多,我上班用不粘紗布很快就止了血。這2周做得最多的是訓練一個我最喜歡的小年輕抽血打靜脈針(她願意學),看著她的技術一天比一天好,別提多開心了,我跟她說今後她就是科裏的"go to girl", 雖然我說來世不再做護士,但每逢自己能給病人帶來生活質的轉變,看到他們和家人開心的微笑,又覺得護理工作特有意義。
生活護理雖然是極小的一部分,但如果不被理解反複被抱怨或挨打受罵,真讓人覺得沮喪。這些年走過來,發現家人對護理不滿意的其實都是慢性不能康複不能自理的病人家屬,說句良心話,護士對這樣的病人好得不能再好了,比家人照顧好得多,要挑剔真是雞蛋裏挑骨頭。但無論你做的如何好家屬都不滿意,因為他們不能接受家人不能康複的現實,把一腔怨氣發到護士身上。護士怎麽會知道家屬抱怨?看那些社工的記錄啊,他們沒事到病房轉轉,把家屬的抱怨點點記錄,越愛抱怨的記錄越多。
這種喜歡抱怨的家屬需要心理谘詢,因為他們不能接受現實,但誰會告訴他們,找罵!喜歡抱怨的長期慢性住院家屬什麽人種都有,見過一個國內來的,40多歲吧,那個潑!高職家庭的,比我見過最潑的鄉下有人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