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爾蘭的故事(下)

(2017-05-12 08:13:37) 下一個

 

離開莫赫懸崖一路往南來到愛爾蘭島的東南端,這裏也是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祖先的家鄉,不過我來此的目的不是去參觀他的祖屋,而是想去看看那裏的一種海鳥——海鸚鵡,可惜的是晚了幾天,這些海鳥大多已經往南遷徙了。無奈隻能去旅館入住。

 

 

當地不是旅遊熱點,沒有大量的酒店可以選擇,我入住的是一家位於奧塞斯的家庭旅館。旅館的女主人是一位慈祥和藹的老太太,由於我 主要目的沒有完成而提早很多時間到達旅館,心裏不免有些擔心會不會被要求等到規定時間才能入住,沒想到女主人非常客氣地把我迎入旅館,安排好房間,還帶我參觀了一遍她的家庭旅館。

 

 

 

 

最後讓我在三樓的客廳休息,並奉上她親手烘培餅幹以及下午茶,讓我獨自一人在這個可以看海的古樸的房間安靜的讀書,消磨這個意外的閑暇。

 

 

 

 

 

 

 

 

我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讀起了有關愛爾蘭的曆史:

 

大約公元前7000年左右,愛爾蘭島出現了最早的人類活動,相繼發展了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文明。公元前6世紀,凱爾特人陸續入侵愛爾蘭,逐漸形成統一的文字和語言,建立起至少五個小王國,成為現代愛爾蘭人的祖先,但未能形成統一國家。公元432年,聖帕翠克到此傳播基督教及羅馬文化。9世紀以後,開始受到來自挪威的維京人入侵。

1169~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率軍入侵。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成為愛爾蘭國王,1560年起愛爾蘭多地出現反對英國殖民的戰爭,但1801年愛爾蘭還是被並入英國。

1845年愛爾蘭因馬鈴薯歉收發生大饑荒,英國政府在能進口美洲糧食的情況下卻未提供太多幫助,造成愛爾蘭人大量死亡人口銳減了四分之一,這讓愛爾蘭人對英國政府產生極大的不滿,埋下了愛爾蘭獨立運動的種子。1916年,都柏林爆發抗英的“複活節起義”但慘遭失敗。

 

1919年1月21日,共和軍誌願者在丹·博林(Dan Breen)的帶領下,殺死兩名皇家愛爾蘭保安團(愛爾蘭偽軍)成員,因為此二人拒絕交出他們看管的炸藥。雖然這是在自主行動,但被廣泛認為是愛爾蘭獨立戰爭的開始。槍聲打響的同一天,國會在都柏林市政廳召集會議,批準1916年獨立宣言,發布一篇新的獨立宣言,要求英國撤軍,以及呼籲“世界上的自由國家”承認愛爾蘭獨立。

 

(1921年8月-12月) 愛爾蘭共和國人民誌願軍(參加這場戰爭的愛爾蘭共和軍經常被稱作“老共和軍”“Old IR”,以區別於之後使用同樣名稱的其他組織——北愛爾蘭共和軍。)開始攻擊英國政府財產,發動奇襲以獲得武器與資金,鎖定及殺害高級英國政府官員。他們模仿了布爾人的成功戰術——便裝的迅猛突襲(遊擊戰)。雖然某些共和派領導人,著名的如埃蒙·德瓦萊拉,偏好傳統的常規戰爭以使新生共和國得以在世人麵前以合法麵貌出現,但是更有實際經驗的邁克爾·柯林斯與更廣大的共和軍領導層反對這一導致1916年“複活節起義”的軍事慘敗的戰術。剛開始進行暴力活動非常不為廣大愛爾蘭民眾所歡迎,但在麵對英國政府的廣施暴行、破壞財物、隨意逮捕和無故槍決的報複行動之後,運動爭取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活動開始時進展緩慢,但到了1920年暴力廣泛蔓延。

 

1920年3月在西利默裏克郡,共和軍第一次殺死一名充當間諜的男子。4月上旬,焚毀了400座被遺棄的保安隊(愛爾蘭偽軍)軍營,以防其被再次使用。另有近百所所得稅稅務局同時被付之一炬。幾天之後,蒙特喬伊監獄的囚犯開始為政治犯問題進行絕食,導致都柏林的大規模聲援示威,之後進行了一天的總罷工。在混亂中所有人都被釋放,而本來隻打算釋放未被宣判有罪者。

 

共和軍在整個衝突過程中的主要目標是大體上由天主教愛爾蘭人組成的警察部隊——皇家愛爾蘭警隊(愛爾蘭偽警察)。共和軍將其視為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的耳目。保安隊(偽軍)成員以及營房(特別是孤立無援者)容易受到攻擊,它們是共和軍非常需要的武器的來源。1919年,11名保安隊隊員和4名都柏林大都會警察死亡,另有20名保安隊隊員受傷。1920年,143名保安隊員死亡,197人受傷。1921年,205名保安隊隊員死亡,291人受傷。在戰爭中總共有362名保安隊隊員死亡,510人受傷。

 

愛爾蘭誌共和軍注冊成員超過10萬人,邁克爾·柯林斯估算大約隻有1萬5千人在戰爭中積極參與共和軍活動,和約3000名長期活躍分子。另有支援團體愛爾蘭婦女團以及愛爾蘭青年軍,為共和軍運送武器與情報,並保障其食宿。

 

英國部隊的標準戰術:破壞財物以報複共和軍的攻擊,謀害共和派領導人。1920年3月,新芬黨科克市市長托馬斯·麥克田(Tomás Mac Curtain)在家中被幾名蒙麵男子槍殺於妻子麵前,隨後有人看到他們返回當地警察營房。

 

英國對於在愛爾蘭不斷升級的暴力活動以越來越強硬的武力回應。由於不願在該國部署更多的英國正規軍,英國建立了兩個準軍事警察組織以輔助保安團。“黑棕部隊”用於支援萎靡不振的保安團。7000多人,大多是一戰後復員的英國老兵。它首先在1920年3月部署在愛爾蘭,多數人來自英格蘭與蘇格蘭城鎮。正式場合他們是保安團的一部分,實際上他們是一支準軍事部隊。1920年3月部署之後,該部隊迅速由於酗酒和軍紀不整惡名遠揚,對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的道德權威造成的損害大於任何其他團體。為回應共和軍的行動,1920年夏,黑棕部隊在愛爾蘭全境焚燒和掠奪了一大批小鎮。1920年7月,另一支準軍事警察部隊,由2214名前英國陸軍軍官組成的預備隊到達愛爾蘭。預備隊的聲譽由於虐待平民,和黑棕部隊一樣差,但是對付共和軍往往更有效率。

 

1920年11月21日,柯林斯的小隊在都柏林的不同地區殺掉了18名英國特工。作為報複,預備隊乘卡車開到正在舉行足球比賽的科羅克公園,胡亂向人群射擊。14名手無寸鐵的民眾被槍殺,65人受傷。當天晚些時候兩名共和派犯人和一名無關但被一同逮捕的友人莫須有地“在越獄時被擊斃”(事實上是處決)在都柏林城堡。這一天成為了眾所周知的血腥星期天。今天克羅克公園內的一座看台被命名為霍根看台,以紀念一名在攻擊中被殺害的球員。

 

1920年11月28日,僅僅血腥星期天一周之後,共和軍的西科克部隊,在湯姆·巴裏的帶領下,在科克郡的基爾米克爾伏擊了一支預備隊的巡邏隊,18人中被打死17人。這項行動標誌著衝突開始急劇升級。1920年12月11日,科克市中心被英軍付之一炬,並且阻止消防員前去救火,以報複共和軍在該城的偷襲。不久之後的1921年1月,“正式報複”行動被英國批準,在柯克的米德勒頓7幢建築被焚燒。3月,愛爾蘭國會對英國宣戰。

2月1日,第一名共和軍在軍事管製法下被處死。28日,另外6人也在科克市被處決。在戰爭過程中總共正式有14名共和誌願軍被處決。

 

1921年3月19日,湯姆·巴裏的100名西科克共和軍對1200名英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戰鬥行動——克羅斯巴裏伏擊戰,巴裏的戰士們勉強地保持不被聚集的英軍部隊包圍並造成對方10-30人的死亡。僅2天之後,3月21日,凱瑞郡的共和軍在海德福德道口靠近基爾拉尼處襲擊一列火車,估計打死20名英軍士兵,另有2名共和軍和3名平民死亡。戰爭中的其他大部分行動規模較小,並有眾多的奇襲失敗,在失敗的伏擊戰之後對於告密者的恐懼經常導致大批或真或假的告密者被共和軍槍決。

 

戰爭在1921年7月11日以停火協議結束。對停火協議最初的突破應歸功於三個人:英王喬治五世,南非的揚·史末資將軍和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國王對黑棕軍團在愛爾蘭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滿,史沫資是國王的密友,建議國王應該在愛爾蘭進行和解,國王要求他將自己的想法草擬在紙麵上。史沫資準備了草稿並抄送國王和首相勞合·喬治。首相於是邀請史沫資參加了一次英國內閣谘詢會議,討論首相收到的一個“有意思的”提議。國王和首相都沒有告知內閣該提議的作者是史沫資,麵對史沫資,國王和首相的認可,大臣們不情願地接受了了國王準備的‘愛爾蘭和解’演講。

 

1921年7月雙方在倫敦開始談判,愛爾蘭代表阿瑟·格裏菲斯和邁克爾·柯林斯於12月6日簽訂英愛約。

 

很多軍事史學家得出結論說共和軍進行了一場十分成功和致命的遊擊戰,迫使英國政府得出共和軍不能在軍事上被擊垮的結論。但是至停火協議為止,很多共和派領導人,包括邁克爾·柯林斯,相信如果戰爭進行更長時間,那樣有組織的共和軍戰鬥會趨於停頓。因此製定了將“戰爭引向英國”的計劃。而共和軍也將戰線擴大至格拉斯哥街頭。經濟目標,諸如利物浦的碼頭,被決定炸毀。前一年的11月,19座倉庫被共和軍燒毀。負責此類活動的共和軍單位更易逃脫,因為英格蘭並未實施軍事管製。這些行動在停火協定限定後被放棄。

 

條約的主要內容是:把原先統一的愛爾蘭島分割為兩部分,南部26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北部6郡(現北愛爾蘭),則劃歸英國。自由邦名義上享有自治自決的全權。但其對外政策和一部分內政仍置於英國監督之下。自由邦必須效忠英王,議會通過的法律,需經英國總督批準方能生效。

 

條約也規定新的愛爾蘭議會的成員必須宣讀如下的“效忠誓詞”

“我……莊嚴宣誓誠心信服與效忠依法成立之愛爾蘭自由邦憲法,依照愛爾蘭一般公民之職責,與大不列顛及其依附與加入之大英國家聯邦之組成國家,忠於國王喬治五世陛下及其子嗣和合法繼承人。”

 

該誓詞以及條約之下新的國家不是被稱作共和國而是一個“自由邦”,並且隻包括愛爾蘭西部與南部的26郡,等等引起許多愛爾蘭共和派分子強烈反對。雖然領導愛爾蘭談判團的共和派領導人邁克爾·柯林斯,勸說道,條約“沒有給予所有民族渴望和追求的最根本的自由,而是實現自由的自由”。之後的事件最終證明他是對的,自由邦後來演變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共和國。但是,1922年時反條約鬥士們相信條約永遠不會導致愛爾蘭的完全獨立。

 

條約的支持與反對派最終沒有達成妥協而走上了戰爭的道路,獨立戰爭中的親密戰友此時反目成為敵人。雙方在1922年6月18日的愛爾蘭大選中作為敵對黨派參選,雙方都自稱為新芬黨。讚成條約的新芬黨以23 9193票對13 3864票戰勝反條約新芬黨。但德瓦萊拉和他的政治追隨者與大多數共和軍繼續反對條約。有人引述德瓦萊拉的話說:“多數人也沒有權利做錯事”。

同時在邁克爾·柯林斯與亞瑟·格裏菲斯領導下,按照條約成立了臨時政府以建立愛爾蘭自由邦,並組建了愛爾蘭國民軍,和一支新的警察部隊。

 

1922年4月,200名反條約共和軍戰士在羅裏·歐康納領導下,占領了都柏林的四法庭,同年6月衝突全麵升級,雙方宣戰。至1923年2月,共和派領導人廉姆·迪西已經向自由邦投降並號召其他共和派分子也投降。隨著衝突逐漸轉變成為支持條約派“事實上”的勝利,德瓦萊拉要求共和軍領導層下令停火,但是遭到拒絕。某些曆史學家提出,共和派不肯妥協的領導人廉姆·林奇在4月10日在沃特福德郡諾克米爾唐山區一場戰鬥中戰死,使得更加實際的弗蘭克·艾肯接替共和軍參謀長位置,能夠下令停止看來毫無意義的戰鬥。

 

內戰短暫而血腥,許多上層人物犧牲,包括獨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邁克爾·柯林斯被暗殺。雙方都有暴行上演:反條約武裝謀殺議員,燒毀多處古跡;政府正式或暗地處決反條約囚犯。最終包括支持條約的國民軍傷亡800餘人在內,總共4000人死亡。另外有1 200名共和軍被拘押直至內戰結束,大多數在1924年以前仍未釋放。1923年10月至11月,多達8000名共和軍囚犯進行絕食以抗議繼續被監禁。內戰導致的死亡人數遠超過獨立戰爭的死亡人數。

1949年4月1日通過的愛爾蘭共和國法案最終廢除君主製,將國王職權全部交予總統,愛爾蘭成為共和國,自動退出了英聯邦, 1955愛爾蘭共和國年加入聯合國。

 

簡單的了解了一下愛爾蘭曆史,某些地方與中國的抗戰及以後的國共內戰有些相似,可見曆史總有其一定的規律,雖然發生的時間地點不同。

 

讀完愛爾蘭的曆史也已經是日落時分了,我獨自一人來到海邊參觀了當地的燈塔,並拍照留念,作為這次愛爾蘭旅行的最後攝影活動,第二天吃過早晨,就趕往都柏林,搭機前往下一站蘇格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英政府對愛爾蘭一直無視,直到現代才改變。愛爾蘭也是窮,四處謀生,沒發現愛爾蘭口音和米國口語很近嗎?
烏事烏黑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兩次鴉片戰爭很多“英國”士兵都是英國政府雇傭的貧窮愛爾蘭農民;當時愛爾蘭農業歉收,百姓生活疾苦。
andy47 回複 悄悄話 逸師不愧是攝影大拿,即便是拍攝途中居住的旅館,室內家具物品的拍攝也能透露出靜物拍攝的美。色調,角度和光線柔和極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