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空

學習曆史,學習哲學,學習宗教,認清時事,感悟真理,與時俱進,定位人生,追求健康,淨化心靈,高尚道德,養生長壽
個人資料
正文

再也不飯後吃水果了

(2014-04-02 08:32:55) 下一個
再也不飯後吃水果了(耐心看完)
述:王正一教授
(北京301醫院田院長供稿)
空腹吃水果......
多虧了有關這個水果和果汁的電子郵件,它告訴了一個治愈癌症的戰略。
我的成功率為80%癌症病人死不了了,不管你信還是不信,治療方法終於找到了。
對那些用常規療法治療癌症而死亡的患者,我深表遺憾。
他們中沒幾個存活5, 大多數用常規療法的人僅活兩三年而已。
常規療法沒有任何作用,因為不用常規療法治,病人也活兩三年。
癌症病人一旦用了化療或放療,他們的細胞就中毒了。就衰弱了。
癌細胞就會因沒有強壯的抗體而得以迅速擴散。
吃新鮮水果......
一說吃水果,我們就想到把水果切成塊,大快朵頤。
其實,沒那麽簡單。要講究吃水果的方法和時間,什麽是正確方法呢?
千萬別再飯後吃水果,一定要空腹吃鮮果。這樣水果會起到身體殺毒作用,起到提供身體能量,消肥減瘦作用,
以及參與生化活動的作用。
鮮果是重要食物。
試想,你在吃兩片麵包後,又吃了一片水果。本來水果是要透過胃壁進入腸子的,但被食物擋住了。
與此同時,胃發酵,變酸,水果一接觸到它們,配著胃酸,整個食物就壞了.
你會聽到有人抱怨:我一吃西瓜就愛打嗝兒,我一吃榴蓮就脹肚,我吃..香蕉愛拉稀,等等。
那是因為水果與胃中腐敗的食物混合後產生的氣體造成的。但是你空腹吃水果,就不會出像上述情況。
白頭發,禿頭謝頂,神經緊張,缺覺黑眼圈,在你空腹吃鮮果以後,以上症狀一概消失。
赫伯博士研究。因所有的水果到了身體變成堿性,所以像桔子..檸檬這樣味道酸酸的水果,還是都屬於堿性食物。
隻要正確掌握吃水果的時間,你就掌握了問題的關鍵,讓水果助你美容,長壽。
健康,富有活力,幸福和苗條。
當你想喝果汁,就喝鮮果汁,別喝罐裝果汁。
也不要將水果或果汁加熱,否則除了味道尚存,其他所有營養全部流失。
 
吃完整的水果比喝果汁好。
如果非要喝果汁,那就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喝。
讓果汁與唾液充分混合後再咽下。
你還可以連續三天隻吃水果不吃它物,這樣你的身體得以清洗,容光煥發,眾人驚喜。
奇異果(獼猴桃):小而精,富含鉀,鎂。維生素E,和纖維質。維C含量是桔子的兩倍。
一天一個蘋果,醫生找不到我。
蘋果:雖含維C低,但它富含抗氧化劑並可提高維C的活性,從而有利於降低結腸癌,心髒病和中風的發病率。
草莓:人體衛士。
含有最強抗氧化力的水果大王,保護機體免遭癌患,血栓和自由基。
桔子:每日吃2-4個,可抗感冒。降膽固醇,預防或化解腎結石,降低結腸癌風險。
西瓜:含水92%,是解渴最佳食品。所含大量的穀能強化免疫係統。
還含有關鍵的西紅柿紅素,抗癌氧化劑,維C,以及鉀。
番石榴和木瓜是維C冠軍。番石榴還含有高纖維,能治便秘。
木瓜富含糊蘿素,對眼睛有好處。
飯後喝涼水等於得癌症
相信嗎?
涼水能將剛吸收的油質立刻變成固態,從而影響消化。
固態油脂在酸的作用,變成小碎塊,比固體食物更易於被腸道吸收,並附著在腸子的內壁。
很快形成脂肪,導致癌的生成。
所以餐後要喝熱飲。
女同胞應該知道,並不是所有心髒病發作始於左臂疼痛。要警惕下顎的劇痛。
甚至從未首先感覺到前胸疼痛。通常伴隨的症狀還有惡心,大汗淋漓。
60%心髒病人在熟睡時發作,再也沒醒過來。
下顎疼痛能疼醒。要細心,提高警惕。
我們在這方麵知識越多,存活的幾率越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各位好友
您可能收過以下內容的文章
說 水果要空腹吃 才不會如何如何
還有人說這是台大榮譽教授王正一的忠告

最近我收到好幾次
有一醫師竟也轉此信給我(希望他不是受騙 而是要我求證)
讓我覺得網絡謠言 以訛傳訛 實在太過份了
同一忠告還說飯後喝冰水等於癌症
真的是荒謬至極

所以已到了必須有人去更正的時候了
我過去曾建議大家少轉寄有關
養生 癌症 保健 醫藥知識的檔案
是因為錯誤的信息太多了
各網站互相轉貼 所以千篇一律
你上網去查 看到大家都這麽說
就會誤以為這是真的
這很像曾參殺人 講多了就變成真的
很多人都不查真偽
以為趕快告訴別人是做功德
其實讓我們的醫療文化 質量 知識 越來越落伍

大家還是轉寄風景的 藝術的 生活的 旅遊的 新聞的
檔就好了

醫藥方麵的專門知識
讓你的家庭醫師 衛生署 媒體醫藥版去公布就好了
隻要想想 那麽多 那麽重要的 有關生死的知識
竟然要靠網絡傳播
那麽 沒有計算機的人 豈不都該死
因為他不知道

王英明
----------------------------------------------------------------
原來的網絡文章如下:

一說吃水果,我們就想到買水果,切成塊,大快朵頤。其實,沒那麽簡單。要講究吃水果的方法和時間。
什麽是正確方法呢?千萬別再飯後吃水果,一定要空腹吃鮮果。這樣水果會起到身體殺毒作用,起到提供身體能量,消肥減肥作用,以及參與生化活動的作用。鮮果是重要食物。試想,你在吃兩片麵包後,又吃了一片水果。本來水果是要透過胃壁進入腸子的,但被食物擋住了。與此同時,胃裏所有,的食物都在發酵,變酸,水果一接觸到它們,配著胃酸,整個食物就壞了。飯前吃水果。你會聽到有人抱怨:我一吃西瓜就打嗝,我一吃榴蓮就脹肚,我吃香蕉愛拉稀,等等。那是因為水果與胃中腐敗的食物混合後產生的氣體造成的。但是你空腹吃水果,就不會現上述情況。白頭發,禿頭頂,黑眼圈,神經緊張,在你空腹吃鮮果以後,以上症狀一概消失。

赫伯博士研究。因為所有的水果到了身體裏都變成堿性,所以像桔子、檸檬這樣味道酸酸的水果,還是都屬於堿性食物。隻要正確掌握吃水果的時間,你就掌握了問題的關鍵,讓水果助你美容,健康,長壽。富有活力,幸福和苗條。當你想喝果汁,就喝鮮果汁,別喝罐裝果汁。也不要將水果或果汁加熱,否則除了味道尚存外,其它所有營養全部流失。吃完整的水果比喝果汁好。如果非要喝果汁,那就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喝。讓果汁與唾液充分混合後再咽下。你還可以連續三天,隻吃水果不吃它物,這樣你的身體得以清洗,容光煥發,令眾人驚喜。

奇異果(獼猴桃):小而精,富含鉀,鎂。維生素E,和纖維質。維C含量是桔子的兩倍。
蘋果: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蘋果含維C雖低,但它富含 抗氧化劑並可提高維C的活性,從而有利於降低結腸癌、心髒病和中風的發病率。
草莓:人體衛士。含有最強抗氧化力的水果大王,保護機體免遭癌患,血栓和自由基。
桔子:每日吃2-4個可抗感冒。降膽固醇,預防或化解腎結石,降低結腸癌風險。
西瓜:含水92%,是解渴最佳食品。所含大量的穀胱甘肽,能強化免疫係統。還含有關鍵的西紅柿紅素,抗癌氧化劑,維C,以及鉀。
番石榴:還含有高纖維,能治便秘。
木瓜:富含胡蘿卜素,對眼睛有好處。番石榴和木瓜是維C冠軍。

飯後喝涼水等於得癌症
相信嗎? 涼水能將剛吸收的油質立刻變成固態,從而影響消化。固態油脂在酸的作用下,變成小碎塊,比固體食物更易於被腸道吸收,並附著在腸 子的內壁。很快形成脂肪,導致 癌的生成。
所以餐後要喝熱飲

-------------------------------------------

我找到這兩篇文章 您可參考看看
http://www.snopes.com/medical/myths/coldwater.asp
http://www.snopes.com/food/warnings/fruit.asp
裏麵首先引述上麵這些說法
然後以正確醫學觀點 提出更正

這也證明與王正一教授毫無關係
因為國外網絡流傳這些內容已超過二 三十年了
怎麽會是是王正一教授講的

我意譯如下:

1."水果要空腹吃"原文出自1998年 一位新加坡廚師Degavi Sanmugan所寫的文章
到2002年4月網絡流傳的版本陸續被改
添加了六種會致癌及可以神奇治病的水果名單
2006被添加了飯後喝冷水會致癌(事實上不會)的說法
2007又加上心髒病發可用咳嗽救命的秘訣(事實上很危險)
文章中提到的謝爾頓"醫師"(Shelton 死於1895年)
其實沒有醫學學位而是"自然療法"的學者
曾因無照行醫 被逮捕數次

水果混雜其它食物後的健康營養
與單獨吃 是一樣的
當然空腹吃水果 吸收會比較好
但飯後吃 胃部混了其它食物 並不會因此而變腐敗
(會變腐敗的說法 醫學上沒有根據 且是來自80年代一位作家戴蒙Diamond的書 )

事實上糖尿病人(或怕得糖尿病的人)如飯前吃水果
會使果糖很快被吸收 造成血糖快速增加
因此分泌大量胰島素
而對代謝不利
飯後吃水果會緩和水果所產生的血糖的急速上升作用
(王英明注: 胰島素功能異常,加上胰島素分泌過多,會造成血脂肪代謝異常,如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減少少、血液凝固異常、血管硬化 )

一天一蘋果可使醫師遠離的意思是:
如果你用蘋果丟擲醫師 並且丟得夠用力的話

2.最早發出"警告" 喝冷水導致癌症
是2006二月一篇反對吃太多米食的文章提及的
後來有一篇文章
提倡心髒病發時用咳嗽來應急(事實上這樣是很危險的)
卻夾帶 飯後喝冷水導致癌症 的觀念
並說女性要注意下顎疼痛可能是心髒病(雖這句是對的)(但其實男女都要注意)

該文開頭說 喝冷水會致癌 後麵突然卻又跟心髒病扯在一起
醫學論文沒有人這樣寫的

喝冷水導致癌症 也曾夾帶在一個怪異的網絡謠言裏
此謠言竟說方便麵的杯碗上麵的蠟(wax)
會使人死亡

飯後不要喝冷水 是很無聊的謊言(claptrap)
我們從未在著名文獻看到凝固的飲品(frosted beverage)會致癌的報告
而冰水不可能在胃裏與脂肪凝結
因為體內的溫度會快速中和所喝下的任何食物的溫差
在進入小腸前 胃酸會很有效地將食物硬塊分解
固體食物是不能進入小腸的
所以"固態油脂在酸的作用下,變成小碎塊,比固體食物更易於被腸道吸收"
根本是錯誤的理論
食物消化到了這步驟 所有成份都混在一起了 已一樣了
沒有誰比誰更容易吸收的問題
脂肪也不會黏在腸膜上
油脂隻是維持原來的形態 而不是油脂變成脂肪
醫學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油脂與癌症有關
(唯一較有關的 是亞洲女性得肺癌與廚房油煙的研究)

最後
如果胃對冷水會那麽受不了
則有趣的問題來了
為什麽它反而能承受那麽強的胃酸卻仍安然無恙?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301 院長姓李。
零不是數 回複 悄悄話 文學城的編輯為什麽要把這一類博文放到首頁當作“精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