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空

學習曆史,學習哲學,學習宗教,認清時事,感悟真理,與時俱進,定位人生,追求健康,淨化心靈,高尚道德,養生長壽
個人資料
正文

基辛格:烏克蘭危機的四個結局

(2014-03-21 09:01:27) 下一個
基辛格:烏克蘭危機的四個結局
  據參考消息3月10日報道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烏克蘭不應成為東西方對抗前哨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3月6日文章】題:烏克蘭危機如何結束(作者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
  關於烏克蘭問題的公開討論全都談到了對抗。大家過多地把烏克蘭問題視作攤牌:烏克蘭究竟加入東方還是西方。但是,如果烏克蘭要繼續存在並蓬勃發展,就絕對不能成為一方與另一方對抗的前哨。它應該充當雙方之間的橋梁。
  促進派別和解方為上策
  俄羅斯必須認識到,如果迫使烏克蘭成為衛星國,從而再次變動俄羅斯的邊界,莫斯科就必定會重蹈曆史的覆轍,陷入與歐洲和美國相互施壓的自我實現的循環。
  西方必須明白,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絕對不是簡單的另一個國家。俄羅斯曆史的開端是所謂的基輔羅斯公國,那裏是俄羅斯宗教的發祥地。烏克蘭在數百年的時間裏是俄羅斯領土。它們的曆史在那之前也緊密交織在一起。俄羅斯爭取自由的戰鬥從1709年的波爾塔瓦戰役開始,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戰役是在烏克蘭領土上進行的。作為俄羅斯在地中海投射影響力的工具,黑海艦隊按照長期租約駐紮在克裏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就連索爾仁尼琴和布羅茨基等知名持不同政見者都堅稱,烏克蘭是俄羅斯曆史乃至俄羅斯這個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歐盟必須意識到,在圍繞烏克蘭與歐盟關係展開談判的過程中,其官僚主義的拖拉做派和把國內政治置於這個戰略要素之上的做法使得談判變成了危機。外交政策是一門確立優先重點的藝術。
  烏克蘭人是決定因素。他們所在的國家有著錯綜複雜的曆史和語言構成。西部是斯大林和希特勒1939年瓜分戰利品時並入蘇聯的。克裏米亞有60%的人口是俄羅斯族人,直到1954年才並入烏克蘭,是烏克蘭裔的赫魯曉夫為慶祝俄羅斯與哥薩克達成協議300周年而送給烏克蘭的。西部大多信奉天主教;東部大多信奉俄羅斯東正教。西部講烏克蘭語;東部則大多講俄語。烏克蘭的任何一派如果試圖支配另一派(以往就是這種模式),最終就會導致內戰或分裂。如果把烏克蘭視作東西對抗的一部分,就會毀掉在今後數十年裏把俄羅斯與西方(尤其是俄羅斯與歐洲)納入國際合作體係的希望。
  烏克蘭隻獨立了23年,問題的根源在於,烏克蘭政界人士試圖把他們的意誌強加於該國頑固對抗的部分,先是一個派別,後來又是另一個派別。這就是亞努科維奇及其主要政敵季莫申科之間衝突的實質。他們代表了烏克蘭的兩派,都不願意分享權力。明智的美國對烏政策應該是設法讓該國的兩部分彼此合作。我們應該謀求和解,而不是讓一個派別占據支配地位。
  俄羅斯和西方都沒有按照該原則行事,其中尤以烏克蘭各派為甚。每一方都使形勢雪上加霜。在多條邊界不穩的情況下,如果俄羅斯強行采取軍事解決辦法,就會使自身遭到孤立。對西方來說,把普京妖魔化不是一項政策,而是缺少政策的托詞。
  普京應該逐漸意識到,無論他有什麽樣的不滿,強行動武的政策都會導致又一場冷戰。就美國而言,必須避免把俄羅斯視作需要耐心學習華盛頓確立的行為規則的異類。普京是以俄羅斯曆史為前提的重要戰略家。理解美國的價值觀和心理不是他的強項。理解俄羅斯的曆史和心理也不是美國決策者的強項。
  尋求達成“平衡的不滿意”
  各方領導人應該回過頭來檢視結果,而不是爭相擺出各種姿態。以下是我認為符合所有各方價值觀和安全利益的結果:
  1.烏克蘭應該有權自由選擇其經濟和政治聯盟,包括與歐洲的聯盟。
  2.烏克蘭不應加入北約。7年前最後一次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持這個立場。
  3.烏克蘭應該自由組建與民眾表達的意願相一致的政府。明智的烏克蘭領導人隨後應該在該國不同部分之間實施和解政策。在國際上,他們應該努力采取芬蘭那樣的姿態。該國明確宣示自身的絕對獨立,在大多數領域與西方合作,但又小心避免對俄羅斯采取製度性的敵對態度。
  4.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不符合現有世界秩序的規則。不過,應該有可能把克裏米亞與烏克蘭的關係置於不太危險的基礎之上。要實現這個目標,俄羅斯就得承認烏克蘭對克裏米亞的主權。烏克蘭應該在國際觀察員監督下舉行的選舉中加強克裏米亞的自治。這個過程要包括消除關於駐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地位的所有不明確因素。
  這些是原則,而不是處方。熟悉該地區的人士知道,並非以上所有原則都會得到各方認可。考驗不在於絕對滿意,而在於得到平衡的不滿意。如果不能基於以上或類似原則達成某種解決方案,就會加速滑向對抗。那個時刻很快就會到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