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空

學習曆史,學習哲學,學習宗教,認清時事,感悟真理,與時俱進,定位人生,追求健康,淨化心靈,高尚道德,養生長壽
個人資料
正文

減肥無秘密

(2013-06-22 05:16:19) 下一個


減肥無秘密


 
張文燦

 
最近網上瘋傳習主席與奧巴馬在加州散步的照片,習主席的發福身材與奧巴馬的身材形成對比。如果我們把兩人的身材與健康的觀念與飲食習慣聯係起來,不難發現其中的必然聯係。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說到了麵食(澱粉)和糖尿病的關係,糖尿病和肥胖症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兩者都是和飲食有關,特別與澱粉的攝入有關。在美國和中國,肥胖症比糖尿病更為普及,和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日常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

肥胖症不僅可以引發糖尿病、血壓高和心髒病等多種疾病,而且可以減少壽命5-10年。在世界各地,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肥胖症患者在就業、升遷甚至求偶方麵受到歧視,成為父母親為後代培養的一塊心病。

肥胖症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都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甚至成為一個影響國民經濟效益和醫療健康體係的重要的社會問題,引起了各界高度重視。“病從口入”在過去是一個與傳染病有關的話題,現在卻是一個不僅僅與飲食有關而且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經濟問題。在2005年,美國與肥胖症的花費為1900億元,達到所有醫療健康費用的20.6%。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肥胖症列為人類健康的首要威脅,而不是過去的營養不良和傳染病。 


   肥胖症的定及其危害


人體的基礎代謝是維持生命活動的營養需要(加上未成年人的生長的營養需要)。對於食物的攝入正好能夠滿足身體代謝需要時,身體各個器官活動正常,各項生理指標也正常。如果這個等式的一端超過了另外一端,就會失去平衡,造成肥胖症或者營養不良。因此,對於成年人正常人來講,飲食的目的是保持這個等式的平衡,而不是單單是為了滿足食欲。當人的欲望大大超過了身體需要,過度地攝入糖、脂肪、蛋白質、酒精、藥物甚至尼古丁 (身體根本不需要)那就會造成嚴重後果。
 
肥胖症的指標是當BMI(按照與體重(kg)/身高(米)2比例計算的體質指數)。正常人BMI為18.5-25,25-30以上為超重,達到30-35以上是I類肥胖症,35-40為II類肥胖症,40以上為嚴重的III類肥胖症。美國有大約60-70%以上的成年人超重,大約30%以上的人患有肥胖症。雖然超重的男人比例高於女人,女人的肥胖症比例卻高於男人。

與日本和歐洲相比,美國的肥胖症比例高。其實這一點根據他們的飲食習慣很容易判斷。最害人的飲食應當首推美國的“爆肥”餐館,我們可以常常看到那些肥胖症患者在“爆肥”餐館裏,大盤大盤、風卷殘雲地盡情享用麵食、米食和肉類。


大部分日本人的身材保持較好,因為平均飯量大概不到美國人的一半,日本人中患有肥胖症的僅僅占人口的3.5%, 大約為美國人的十分之一。日本人平均壽命為83歲(去年全球第一),也使日本健康營養的壽司近來在美國大行其道。


同樣在日本,典型的相反例子是大相撲運動員,雖然他們每天運動,由於其過度肥胖的身體造成代謝紊亂和心血管係統疾病。他們的平均壽命隻有50多歲。看來,人的壽命,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之外,後天的飲食是居其首位的。據報道,肥胖的遺傳力很高,約為70%,如果家庭成員有肥胖症的人則需要更加注意。

 
肥胖觀念的曆史回顧


    孫中山先生說過“民以食為天”,吃飯一直是我們平民百姓的頭等大事。中國人過去幾百年饑寒交迫,大部分人都三餐不飽,饑不果腹。解放後前30年搞“一大二公”,人禍天災,糧食更加緊張。農民留的口糧一人一年400-500斤或者更少。在我們那裏,城市成人的定量供應每月為28斤,隻有20%為白麵,其他小米,玉米麵等等。一個人一個月僅僅3兩食油,半斤豬肉。那時糧食是國家統購統銷的戰略物資,倒賣糧食屬於“黑市、投機倒把”,是要坐牢的。據說市民的供應定量還是周恩來總理親自計算的。這些故事,如今40歲以上的人記憶猶新,現在的年輕人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如果不信,看看今天的北朝鮮就知道了。

    那時候,人人見麵首先問候的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有”或者“有空來我家吃飯吧”,那往往是一句客套話,因為人人家庭口糧有限,自己都不夠,何來多於糧食請客。許多家庭的母親往往自己忍饑挨餓,以致皮包骨頭,得了浮腫病把那多出來的一口糧食給了孩子。

 
那時像如今的北朝鮮一樣,人人麵帶菜色,除了做飯的“大師傅”和大官,很少有胖人,因此胖人是身體健康和社會地位高的一種榮耀。人與人如果一段時間沒有見麵,見麵後最好的褒獎的話是“你胖了”。反之是“你瘦了”,那是很難聽的話。所以孩子們的小名叫“小胖”或“胖胖”的很多,連電影小兵張嘠裏邊的一個人人羨慕的角色也叫“胖墩”。

因為飲食中有大量難消化的粗糧,很多人為了長胖而吃壞了胃口,得了胃潰瘍,甚至開刀做胃切除手術也不在少數。那時候基本上沒有聽說有人的糖尿病,但是不少人因為營養不良而得了浮腫,肝硬化和肝癌。那時候得心髒病和癌症的人也沒有現在多。


 
觀念需要更新


肥胖症患者與種族、社會地位以及其受教育程度關係極大。其患者的基本判斷為“富國的窮人與窮國的富人,Poor People
in Rich Country and Rich people in Poor Country”。例如在印度,大腹便便是一種有錢和財富,至少可以衣食無憂的炫耀表現。在中國這種觀念也有一定市場。
 
我們在這裏回顧那段曆史,目的不是要“痛說家史”,而是想聯係到那段曆史對於我們觀念的形成的關係。因為“存在決定意識”,這個認識的誤區就是“吃少了會造成營養不良,吃多了,甚至多多益善才能夠營養全麵,至少沒有壞處”。
 
當然這樣的觀念會存在於許多有這樣曆史背景的人,同樣存在於許多沒有這樣背景的人之中。這樣的觀念在中國人中有,在美國人中也有。 如此錯誤的觀念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有,同時也影響到了下一代。

 
對後代的影響


成年人患肥胖症有許多因素,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生長發育時期就患有的肥胖症,其定義是他們的BMI指數為95%百分數以上。

經常有中國人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外國人辦的幼稚園裏孩子們得不到精心“喂養”,似乎隻有追著喂孩子吃飯才是正常的。有的母親甚至為了讓孩子吃飯而大動幹戈,不惜以“家法”伺候。殊不知,如此“填鴨”式的增肥方法會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其實,外國人順其自然的喂養方式是科學的。我們想想,喂養過寵物的都知道,連動物都不會為了自己的後代進食而追趕甚至逼迫,作為高智慧人怎麽會“拔苗助長”到如此愚昧無知的地步呢。

如果采用這種方法使孩子得了肥胖症,家長們日後將會為孩子節食的問題大傷腦筋,也會為自己過去的行為追悔莫及。因為孩子在小小年齡,肚子已經“撐大了”,身體已經“發福了”,會越吃越多,沒有節製。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被身體控製,已經身不由己、積重難返,再控製已經非常困難了。他們可能害了小孩一輩子。

當然小孩子得肥胖症的不完全是大人逼迫的結果,有的孩子天生貪吃。無論如何,大人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減肥節食也應當防微杜漸,堅持原則,食可而止,“從娃娃抓起”。

 
貪吃以及對糖的依賴


 
正常人有一定的食欲,但是過量的、無節製的食欲就成了貪吃。貪吃是人的本性之一,在國內現在叫“吃貨”。貪吃是在上述錯誤觀念的指導下,再加上沒有節製的欲望形成的。貪吃的人自謂“美食家”,如果沒有把胃口吃壞,如果沒有體育鍛煉,幾年之後,一定會體重增加,血壓增高,血脂增高,膽固醇增高。糖尿病,心髒病等等病患是隨之而來,跑不掉的。

 
肥胖症病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旦上身就容易上癮,形成惡性循環,非常頑固。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時防微杜漸,一旦木已成舟,就非常麻煩。因為那一身的肥肉會掌控人的大腦,特別對於糖塊、甜食、油炸食物、含糖飲料沒有抵抗力,甚至到了嗜糖成癮的嚴重程度。反之,甜品對於瘦人的吸引力要小的多,遠遠沒有達到那種如饑似渴的程度。

曾經認識一位患有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外國同事,她在公眾麵前飯量也不大,平時也十分注意喝非糖飲料,甚至不吃蛋糕等高能量食物。但是她在辦公桌下麵有一個20-30磅的口袋,裏麵全是豌豆大小的糖塊。在她辦公桌的幾個角落有幾個小碗,裏麵盛滿糖塊。她在工作期間幾乎一刻不停地在不同的位置隨手將那些糖塊仍到嘴裏,隔三差五她又會從口袋裏挖出一碗碗糖塊及時補充。這位同事一定知道那些糖塊對於她的健康的危害,但是,她的身體決定了她的大腦,發出了死命令。而此刻的對於她,那些糖塊倒像是一種依賴的毒品。無疑於吸毒、酗酒和抽煙。

 
肥胖症的治和預防


雖然人們都知道運動和控製飲食是控製肥胖症和減肥的有效途徑,      大部分人減肥都不成功。一般人在減肥3個月到6個月就會反彈。如此循環往複,周而複始。現在國際上公認有效的減肥方法是開刀手術,將胃口切除到原來10-20%大小,強迫減少進食。還有用手術切除或者吸收腹部脂肪的,非常殘忍和殘酷。

 
要想治療肥胖症,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戰勝自我,控製食欲,減少進食,而且應當早早下手,持之以恒。沒有秘密。

運動也非常重要,運動是為了促進身體血液循環,保持身體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轉,但是運動的目的不應當是為了將多餘的食物(能量)燃燒掉。如果真是那樣,節食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我們又何必同時開啟熱風和冷氣呢?

另外,增加運動量之後,人們都會增食,如果少增食,就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反之,減少運動量之後,也一定不要忘記減少進食,否則體重會迅速增加。當然,節食也好,運動也好,都要有度,不能過度,要循序漸進,也應當根據自己的年齡做適當調整。
 
我認識一位美國同事,他已經50多歲了,但是每天還堅持鍛煉2-3次,而且強度較大,包括舉重一類的重金屬訓練。他身材保持很好,滿麵紅光,身上的肌肉一塊塊的,與年輕人有的一比,他也為此引以自豪,走起路來挺胸抬頭,兩腿生風。我常常擔心他會運動過度。有一段時間在GYM沒有見到他,再次見到他時,走路一瘸一瘸的,他說他腰部筋骨受損,需要休養治療。我勸他說,我們的年齡不能再作年輕人的運動量,應當適當調整。可以考慮減少運動量,也可以考慮一下太極拳、打坐和瑜伽一類的運動。他言聽計從,在休養了一段之後減少了運動量,把GYM的訪問減少到了每天1次。又過了一段時間,再見到他,身材卻變了,體重突然增加了20磅,大概是減少了運動量,卻沒有及時減少進食。

結束語

總之,健康與減肥的道理非常簡單,隻是知易行難。在樹立了正確的概念之後,不管是對自己還是自己的下一代,都是一個持之以恒的日日功,甚至是口口功。如果能夠戰勝自我,食可而止,中道為正,精打細算,量出為入。減肥就一定能夠成功。
 
祝福大家身材健美,健康長壽。

 
神龜入定



 
垂餌漾碧波

肥魚擺尾來

電閃雷鳴處

神龜眼半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