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空

學習曆史,學習哲學,學習宗教,認清時事,感悟真理,與時俱進,定位人生,追求健康,淨化心靈,高尚道德,養生長壽
個人資料
正文

毛澤東鄧小華國鋒和習近平的治國理念

(2013-05-13 16:25:12) 下一個


 
                                                                            毛澤東鄧小華國鋒和近平的治國理念


銘恩

習近平即位後雷厲風行,麵貌一新,萬事歸正,逐步樹立起自己領袖的形象。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嚴懲貪官汙吏,猛殺官員的腐敗奢侈吃喝之風,頒布中央提出八項規定以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第二整頓軍風、整肅軍紀,頒布《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第三在外交領域對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說不,樹立大國形象,嚴格執行安理會協議。
 
不由得想起我們的另一位英明領袖華國鋒主席。比較一下,二位領袖雖然曆史使命和機遇不同,竟然有著許多的驚人相似之處,人們可以總結出來其中的必然聯係
 
一、      習近平和華國鋒都是北方人,有著北方領導人高大威猛、雷厲風行、誠信厚道、是非分明、重義輕利、豪爽大氣、光明磊落、無私無畏、氣吞山河的大將風度。他們都是從南方人手中接過權利,在共產黨政權 60餘年中,大部分時間是南方人的天下。華國鋒從南方人毛澤東接過權利4年後又被迫交給了南方人鄧小平。鄧小平之後的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是南方人。希望北方人能夠繼續為政壇帶來新穎的作風。
 
二、      他們都德才兼備,廉政公明,正直坦誠,剛柔並濟,文武雙全。他們都來自基層農村,密切聯係群眾,關心群眾疾苦,作風民主,謙虛謹慎。
 
三、      他們都有很好的文才,雖然他們都厚重少文,不會誇誇其談。華國鋒曾經因為文才出眾而得到毛澤東的賞識。習近平也能夠寫出很好的文章,他的講話畫龍點睛,很有見地和新意。能夠寫好文章的人,多半思維邏輯好,有思想、有深度、有感悟
 
四、      不破不立。華國鋒臨危授命,力挽狂瀾,粉碎天怒人怨的四人幫之後,受到人民擁戴,被稱為英明領袖。習近平在粉碎薄熙來後,被正式任命為中共中央總書記。支持薄熙來的人現在還很多,薄熙來和四人幫在思想上其實是一丘之貉,薄熙來比四人幫更加心狠手辣,更加沒有道德底線。人民對於薄熙來的支持,很類似於文革初期對於四人幫的支持,是出於對於貪官汙吏的不滿,也是出於對毛澤東的懷念。四人幫和薄熙來都在失去老一輩後台之後下台,也是曆史之必然。
 
五、      兩位領袖的治國理念都是中庸之道,都為自己的執政黨的合法性和理論基礎找到了一個支點,那就是毛澤東思想體係。華國鋒在30多年前就推出“抓綱治國”開始經濟建設“新長征”,偏離了毛澤東的極左經濟和政治路線,回歸了中庸正道,開局很好,百業俱興,隻不過曆史沒有給予他更多的機會。習近平在30年後提出“兩個30年不互相否定”的中庸之道,開始了他的“中國夢”,實際上,他所執行的就是一條沒有華國鋒的華國鋒路線。
 
華國鋒的曆史貢
 
當年(1976106日),在毛澤東去世短短一個月之內,華國鋒順應天意,運籌帷幄,計劃慎密,指揮若定,費一槍一彈,不流一滴血,不損一毫一發,一舉粉碎禍國殃民四人幫,迅速清理了四人幫的在上海和各地餘黨。在國際國內沒有造成大亂,甚至沒有小亂華國鋒結束了禍國殃民的十年文革,開啟了中國撥亂反正,抓綱治國長征的大好局麵。華國鋒也結束了解放以來中國一直由左派統治的局麵。華國鋒領導英明,功勳蓋世,大快人心,大得人心。當時他的威信如日中天,萬方朝拜,萬民敬仰,被聶榮臻詩稱為“華暘出穀天下明,陰霾一掃九州
當已經被打倒、休息在家的鄧小平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首先慶幸自己至少可以逃過四人幫的迫害魔掌而安度餘生。鄧小平在十月十日第一時間給中央寫信:僅在政治上思想上華國鋒同誌是最適合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就年齡來說可以使無產階級領導的穩定性至少可以保證十五年或二十年之久,這對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來說是何等重要啊!”那時候他的要求是能夠出來工作,沒有想到後來會取而代之。
華國鋒不僅文武雙全,具有領袖魄力,魅力和能力,而且寬容大度。他以博大的胸懷,順應潮流,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權位利益幫助當時被毛主席親手打倒幾次的鄧小平複出,並且給予他黨政的二高職務。這樣的寬容給他自己占領了道德高地,也給自己後來的下台埋下了不幸種子。華國鋒甚至天真地認為鄧小平將會感恩戴德,不會忘恩負義。當然,華國鋒下台和鄧小平上台有很多因素,不完全是鄧小平個人的因素,也有形勢發展的需要和民心所向等因素。說華國鋒沒有能力和“兩個凡是”都是無稽之談,如果真華國鋒真的是兩個凡是,敢抓毛澤東的老婆和侄子毛遠新,解放毛澤東打倒幾次的鄧小平嗎?
不得不佩服華國鋒在被擠下台之後,服從大局的平和心態和寬容大度,在1981年11屆三中全會下台後到2008年去世的27年裏,從一個“英明領袖”到一個普通中央委員,他能夠做到榮辱不驚,豁達開朗,看破放下,默默無聞,不謀其政,盡享天年。這一點非常不容易,許多人被下位之後都會耿耿於懷,鬱鬱終日,怨天尤人,身體很快垮下來,甚至不久於人世,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華國鋒沒有為自己的親戚朋友和孩子謀取任何私利,也就是沒有把官位、把權利、把自己看得那麽重,“人到無求品自高”,說明了他高尚的人品和人格。這一點,與官場那戀卷權位的貪官汙吏形成強烈對比。在一個崇尚強人和奸人的時代,像華國鋒的老實厚道的偉人幾乎變成了無能的代名詞,甚至被世俗取笑。實際上,任何國家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需要華國鋒這樣忠厚誠信、道德高尚的領袖,行行業業都最缺乏這樣的領袖和人才。我們希望習近平也是這樣一個道德高尚的領袖,為全黨、全民樹立榜樣。
中國人的“革命造反”情結
 
在曆史上,中國是世界上改朝換代最多的國家之一,整個中國的曆史就是一部“打倒皇帝做皇帝”的曆史,也就是將政治對手全麵否定”置於死地、你死我活的鬥爭哲學。從來沒有“聯合政府”和“輪流坐莊”。革命造反是一個能夠煽動仇富暴民和下層民眾揭竿而起,一呼百應的動人口號。一個一無所有的窮人,甚至地痞流氓,接過“打土豪、分田地”和“造反有理”的口號,就可以合理合法、不勞而獲地占有資源,一夜致富。許多人還可以冠冕堂皇地利用這個口號,渾水摸魚,撈個一官半職。一個一無所知的學生,接過“造反有理”的口號,就可以唯我唯大,目空無人,批判老師、教授,甚至批判校長,批判曆史上的任何聖人先賢。
另外,隻有全麵否定打倒對手,才能夠得到全麵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這就是大部分政治家基於的自己利益的政治策略,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他們不擇手段。如孫中山、袁世凱不同意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君主立議,堅持革命,堅持北伐,堅持推翻滿清。要知道,一百年前清朝政府當年已經提出了開放黨禁和報禁的建議。而那些滿口“民主共和”革命黨人和掌握軍權的袁世凱卻不肯接受清室的任何建議,不給他們任何機會,隻想自己取而代之。後來北伐成功,推翻了滿清皇帝,卻出現了袁世凱這個“民國總統”迅速演變為“洪憲皇帝”的事件,雖然僅僅83天,卻反映了許多政治家不守信用,一旦時機成熟,骨子裏還是想做“一言九鼎,一榮俱榮”的封建帝王本性。人民期望打倒了舊政府,就可以過上“民主自由”的好日子,殊不知,當政治家政治目的達到,政權到手之後,就會見利忘義,改變初衷,再加上沒有執政經驗,還要從頭做起,很可能比其前任更加獨裁專製,人民政治上更加沒有自由,生活更加水深火熱。
 “革命造反”在中國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如果不會被問罪殺頭,幾乎人人都想趁機造反,人人也都想當皇帝,這就在文化革命中所看到的現象。再次文化革命的危險是存在的,這個危險就是千千萬萬仇富的普通民眾匯集而成的革命洪流,用毛澤東的話講,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實我們在“六四”就看到了。
而那種非此即彼,不是敵人就是朋友的觀點刨根問底是一個哲學和理學“一分為二”,“合二為一”還是“一分為三”的命題,由於大多數人接受“一分為二”的觀點,也就造成了人們“非左即右”的偏激理念。文化革命中全國到處都是兩派,現在在台灣有“藍”“綠”陣營,美國有“共和”和“民主”兩黨,中國有“國”“共”兩黨。這種認識論具有很大普遍性。不過民主國家有反對黨,專製國家隻有一個政黨,一個領袖。
實際上“一分為三”更為合理,“左中右”三分法更合乎事物的狀態。中庸之道才是正道,隻是一般人達不到那個認識水平和境界,容易被事物的表象迷糊,得出簡單的結論,以致左搖右擺,不斷偏離正道。但是,中間派雖然正確,其危險總是少數派,因為大多數人分為左右兩派,中間派一定要倒向一邊。華國鋒與右派結合幹掉了左派,最後,他自己又被右派打掉了。 
 
毛澤東是革命家和精神領袖
 
毛澤東是中國曆史上千年一遇的雄才大略,他自稱一生隻做了兩件事,建立共和國和文化革命,那都是開天辟地,史無前例的大事。與曆次農民起義所不同的是,毛澤東不僅是一個軍事家、革命家,更是是一個思想家和精神領袖。毛澤東不僅深知農民對於土地的渴望和發財致富的訴求,而且把古今中外的“革命造反”實踐係統地總結上升到理論、思想和精神的高度,他的建黨、建軍和建國思想被統稱為毛澤東思想。這個思想超越了中國曆史上任何思想、哲學和宗教,在其指導下的共產黨和軍隊的戰鬥力、改造力、滲透力、控製力和組織係統都是空前無敵的,這個思想統治了近代每個中國人的生活、思想、家庭、精神、甚至生命。對於近代中國的軍事、文化、文藝、教育、科技、工業、農業、商業和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毛澤東和他的思想統治能力如此之強,以致在他有生之年,打敗了黨內外任何主義,黨派和軍隊對手,廢黜了中國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文明和三教九流。在他死後30多年後的今天,共產黨還不得不祭起他的大旗。
晚年的毛澤東為接班人的問題大傷腦筋,大動幹戈,為了打倒劉少奇政治鬥爭需要,不惜在繼續用革命造反發動群眾,點燃文化革命烈火。億萬青年學生罷課休學,狂熱激進,慷慨激昂,熱血沸騰,造反奪權,口誅筆伐,爭先恐後,甚至那些被打倒的牛鬼蛇神也為能夠高喊“毛主席萬歲”口號而感到無上榮光。文化革命全麵否定劉少奇十七年修正主義路線,全麵奪權,全麵內戰,造成天下無道,天下大亂,讓全國人民陷入了史無前例的浩劫,幾乎毀滅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和“洋務運動”以來近代科技和教育進步成果。文化革命禍亂達到十年之久,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七律】《文革起始[1]
 
偉大領袖揮巨手,風雷激蕩憾神州。                                                            
紅色塵暴卷大地,批判浪濤衝霄九。               
 師長權威被遊鬥,書記校長官位丟。                                                            
一夜威風盡掃地,結隊勞改如犯囚。
毛澤東發動文化革命,一個人打倒了全黨,打倒了劉少奇,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寫入黨章。後來對林彪也不放心,開始收拾林彪,以至於林彪被逼迫全家叛逃滅門。毛澤東的文化革命到林彪事件後就難以維係,因為對於林彪的否定就包括了對於他自己的否定。毛澤東最大的失策是晚年將鬥爭矛頭轉向威信很高的周恩來。周恩來去世和“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人民開始清醒並且痛恨四人幫,文化革命的喪鍾已經敲響了。毛澤東雖然在文化革命中依靠、保護、培養四人幫,“洞察一切”的他臨終前還算有自知之明,鑒於天安門事件的教訓,把權力交給了中間派華國鋒而不是四人幫。如果交給四人幫,雖然最終結果還是被粉碎,但是其勢力將會更大,清除起來會更加困難,可能會造成較大的混亂。
毛澤東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那些在文化革命中就學的青年學生。那些被批準“停課鬧革命”後歡呼雀躍,滿腔熱血地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文化革命中的紅衛兵小將,大部分人失去了一生中唯一的教育機會,他們的精華歲月都被用來搞政治運動,後來又上山下鄉(或回鄉務農),返城待業,下崗失業,
最後退休在家,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課堂學習。多年之後,才知道他們當年所批判的正是傳統文明中的精華孔孟之道,他們中大部分沒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僅沒有成為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反而因為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早早被時代拋棄,他們的後代也在激烈競爭中處於弱勢。這些當年最幸福的“祖國花朵
”成了最不幸的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知識分子中的幾代人都感同身受地嚐到了毛澤東“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滋味。
當然,因為文化革命把的一套推到了極致,也就為後來鄧小平的一套奠定了基礎。這是物極必反,相反相成的因果關係和客觀規律,雖然不是像有人解讀改革開放成了文化革命的成果,文化革命確實起到了反麵教員的作用。按照牛頓力學定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文化革命首先發生了,那麽與之截然相反的改革開放也就必然會發生。 
 
鄧小平是改革家
鄧小平的貢獻在於在曆史上開創了共產黨領導下的資本主義和私有化的先例,雖然他的私有化改革在本質上與共產黨的基本信仰背道而馳。共產黨在中國經濟上的成功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再次向世界證明共產黨不但可以革命成功,也可以在經濟上成功,甚至可以在違背自己信仰的情況下獲得成功。這樣做的風險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最終要動搖共產黨的領導這個上層建築。
鄧小平高明地采用“不爭論”和“摸著石頭過河”的實用主義做法,打破了過去30年、特別是10年文革毛澤東苦心經營和建立的所有理論和實踐條條框框,實際上是對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反動。鄧小平的“不爭論”是現代中國社會科學一個偉大的發明,使許許多多滿腹經綸的無產階級“理論家”束手無策。
鄧小平接受了毛澤東全麵否定的教訓,對毛澤東沒有全麵否定,保留了共產黨領導一條。 為了保持這一條底線,他不惜派數萬軍隊鎮壓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造成舉世震驚的“六四”慘案,在中國曆史上也是第一次。
鄧小平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給予中國人填補由於改革開放和放棄“共產主義”後,在倫理道德和精神信仰層麵的空白,雖然他自己也看到了這一點,隻是愛能莫助,超過了他的思想水平。因為毛澤東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和奪取政權之後,基本上否定了中國傳統三教九流和西方基督教的道德修養和信仰體係,但還是留了一些尾巴。到了文化革命,那些殘存的傳統和現代的精神文明徹底地被毛澤東思想取而代之。到了鄧小平時代,徹底否定了文化革命,這一點大家並沒有異議。但是,在所有人類共有的道德和信仰體係被揚棄之後,鄧小平又在精神層麵揚棄了在自己的最後一個“信仰”,共產主義。使新一代中國人信仰危機,道德缺失,唯利是圖,甚至圖財害命,圖色害命,基本上沒有了任何道德底線。薄熙來敢於下令行凶殺人,新一代的大小年輕學生在國內外都敢於投毒、行凶殺人,都是這個原因。這些現象是過去沒有的,令人觸目驚心。
    鄧小平的富民強國、經濟改革路線,不僅華國鋒在他之前就看到了,甚至之前的林彪、周恩來等等的許多誌士仁人都看到了。鄧小平廢黜了華國鋒,自己對於改革開放獲得了百分之百的話語權,全麵告別建國30年以來的路線,基本上實行全盤西化和私有化,執行了一條比周恩來和華國鋒更的路線,為中國經濟走上快速發展鋪平了道路。單純經濟快速發展的結果,也為全黨的腐敗和生態環境的奠定了基礎。
    所以,對於全國人民和中國曆史來講,鄧小平偏右線的全麵勝利,不一定完全是一件好事。如果鄧小平能夠按照自己原來的站出來時的初衷,配合華國鋒的工作,執行華國鋒的綱治國的溫和、科學發展路線,如今全黨腐態腐敗現象至少沒有如此嚴重,六四也不會發生。不過,那不是曆史,“矯枉過正”往往才是曆史。
鄧小平對於華國鋒的處理,雖然反映了政治鬥爭的無情和鄧小平的無義,但更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的民意。華國鋒綱中國的溫和路線不如更激進、大刀闊斧的鄧小平改革開放線有吸引力。所以,鄧小平改革開放也是人民的選擇。
    我們現在來評判這段曆史,與四人幫漢賊不兩立鄧小平的複出有其曆史的必然性,鄧小平全麵否定文革的30年的改革開放線也有其必然性。但是,鄧小平中國改革開放的曆史不是從1979年的三中全會開始,而是從1976年十月華國鋒粉碎四人幫開始。許多政治家的特點是見利忘義,文過飾非,貪天之功為己有,可惜鄧小平沒有例外。沒有華國鋒那裏有鄧小平,那裏有改革開放?
 
中國需要華國鋒和習近平
 
曆史上像華國鋒那樣老實厚道,重義輕利,表裏如一,胸襟開闊,德才兼備,大公無私,善始善終的政治家不多。但是,我們發現並希望習近平就是這樣一個政治家。習近平也接過了鄧小平的不全麵否定過去的提法,進一步提出了前後30年不能互相否定的理論,走上了中庸正道,實際上就是在恢複一條沒有華國鋒的華國鋒路線。
經濟建設和治理國家方麵,曆史給予了習近平比華國鋒更多的機會,我們期待習近平能夠痛定思痛,從嚴治軍治黨治國,恢複和重建我國傳統的道德信仰體係和生態環境體係,為中華民族的科學和平崛起導航,成為像唐太宗那樣海納百川的明君,成為華國鋒和周恩來那樣的道德楷模。人民創造曆史隻說對了一半,曆史是政治家和人民共同創造的。
辛亥革命已經100年了,我們不敢奢望民主自由能夠在中國馬上實現,我們希望我國能夠一步步走向民主自由、道德誠信、生態環保和人民幸福的目標,而不是被那些高明的政治家一再愚弄。中國並不需要薄熙來一類的“革命家”,中國最需要華國鋒這樣老實厚道,尊道貴德,穩健誠信的政治家,但是曆史沒有給他太多施展才能的機會。現在曆史把這樣的機會給了習近平,我們祝福他能夠成功。
 

臨江仙 《天地人間之二[1]

浩瀚宇宙廣無垠,生命日月星辰。                                               
循環往複越時空,                                                             
大小無外內,軌跡精毫分。                                                            
大千世界幻風雲,經濟政治紛爭。                                                
左右交鋒反相成,                                                             
激進禍天下,中道正乾坤。



[1] 張龍誌傳(2013LULU 出版社。



 


 


 


 












[1] 引自《張龍誌傳》,2013
LULU出版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