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空

學習曆史,學習哲學,學習宗教,認清時事,感悟真理,與時俱進,定位人生,追求健康,淨化心靈,高尚道德,養生長壽
個人資料
正文

張龍誌傳簡介

(2013-03-24 13:01:04) 下一個
 張龍誌傳 簡介

( 附文化革命清理階級隊伍日記 )

銘恩

張龍誌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農業教育家、畜牧學家、養豬學家。曾任山西私立銘賢學院代理院長,山西農業大學校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屆、第五屆代表,全國科學代表大會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龍誌先生曾於 1959 年和 1978 年兩次主編全國農業院校《養豬學》教材。

龍誌先生最大的貢獻之一是在上世紀 50-60 年代國民經濟“三年大饑荒”時期,在糧食飼料極其匱乏的情況下,龍誌先生帶領團隊經過多年科學研究,發現在我國農村中等營養條件下,用我國南方豬(內江豬)北方豬(馬身豬)雜交可以獲得較大雜交優勢,二元雜交豬日增重為北方豬的 140% ,再加上外國豬的三元雜交豬日增重為北方豬的 154% 。此項成果經過大麵積推廣,如雪中送炭,解決了直到國家上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糧食過關之前的重大時代難題,可謂中國雜交豬之第一功臣。

龍誌先生於 1910 年出身於一個中醫世家,自幼受孔孟之道熏陶,以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為己任。他少年喪母,曾經失學在藥店當夥計三年,在 19 歲那年他為了圓求學之夢,逃婚離家出走,步行千裏到孔祥熙先生在山西省太穀縣開辦的 “ 銘賢中學 ” 半工半讀求學,受教於 “ 學以事人 ” 和 “ 真知力行 ” 的銘賢精神。他孤身自力,先後求學於北京燕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並獲得學士學位。 19 45 年獲得國民政府資助赴美留學機會, 1948 年在 IOWA 大學獲得動物生產碩士學位回國。

龍誌先生是西方為我國培養的第一代學術專才和學科奠基人,肩負著引進西方現代科技文明,培養造就人才和科教救國的曆史使命。同處於一個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滿目瘡痍,波瀾起伏,走向複興的動亂和偉大時代。解放後他經曆了一係列的政治運動和 “ 極左 ” 路線幹擾,特別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的浩劫和對教育的破壞和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圍繞著這位偉人的人生曆程,本書還詳盡收集了他眾多朝夕相處的同事、朋友和學生在不同曆史時期對他的回顧與評價。

在文化革命九死一生的歲月裏,龍誌受到迫害,曾經多次不堪淩辱,忍無可忍,痛不欲生。他愛人桂琴曾經多次勸告他 “ 我相信你沒有問題,你怕啥子嘛?真金不怕火煉 ” 。 “ 你一了百了走了,丟下三個上中學的兒子,讓我怎麽辦? ” 。 在文化革命中期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審查交代更加嚴酷,批判鬥爭更加慘烈,政治空氣更加窒息。龍誌被批鬥四次,隔離審查兩次,甚至受到連續日夜逼供和體罰,他的生命也受到有生以來最為嚴峻的心靈和肉體考驗。在得知一位講師自殺後,龍誌非常痛惜,在日記中寫道: “ 萬一你認為你沒罪,那麽你怕什麽,真金不怕火煉”。 那是他們夫婦在走投無路時的唯一希望,在黑暗冬夜裏的一線光明,也是他們在生死關頭互相鼓勵、堅持到最後勝利的勇氣和力量。

求生有道 》 (清隊第一年, 1969-1970 )

文革深入兩派分,文攻武衛硝煙濃。 軍管戒嚴息戰火,革委清隊來勢凶 。 曆史現行立百案,留美教授首其衝。 四番揪鬥陷狼窩,口誅筆伐輪番攻。 俯首弓腰洗耳聽,條條罪狀觸靈魂。 兩度隔離落虎口,晝夜逼供烤高溫 [1] 。 久罰高凳幾暈厥,絕不違心寫偽證。 玉碎遺恨徒加罪 [2] ,身全載愛恩後人。 求生有道理開路,屈死無辜冤斷魂。 寧為公職身殉道,不為私冤枉輕生。 真金不怕烈火煉,清白何懼妄罪名。 漫漫長夜終有盡,強大內心化堅冰。 春節解禁呼萬歲,重會妻兒淚沾巾。

書中最為珍貴的史料乃是龍誌先生在文化革命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親筆撰寫的 200 多篇日記,把讀者帶回那個瘋狂年代,原汁原味地詳盡紀錄了一個留美教授在長達兩年時間裏被誣陷、被審查、被勞改,被打入另冊和全家受到株連,度日如年、浴血拚搏的心靈路程。

在文革漫長歲月中 , 龍誌被加以種種罪名打入冷宮,為了在政治上世世代代翻身,龍誌盡心盡力改造自己,甚至不惜以身殉道,不斷編織著一個個“入黨”和“英雄”的美夢。

1971 年夏天,清隊剛剛結束,“ 恢複自由倍感恩,驚魂稍定渴立功 ” 的他又花了三個月主動到全省各地調查豬種資源,保護了瀕於滅絕的山西“馬身豬”,並且於 1972 年與助手一道寫成“豬的雜交與育種”一書。最終,他竟然美夢成真,被學校評為思想改造積極分子。

本書還介紹了在文化革命後期 65 歲高齡時,龍誌先生又遇到新的挑戰,奔赴雁北分院開辟新天地,艱苦創業的曆史 。

雁北行

風雲突變辦分院,父子離鄉貶邊關。 年邁體衰心尤壯,師生話別心尤連。 梅花獨秀白雪美,青鬆笑迎朔風寒。 西口古道留足跡,塞外荒原建校園。 雁門關險知忠勇,金沙灘漠顯才幹。 大同基地育新種,天鎮現場推暖圈。 萬裏單騎巡三晉,倒在講台也心甘。 心湧清泉滌病患,道生公義守平安。 春雷一聲正乾坤,天下儒生遂心願。 暮年迎來夕陽紅,孤雁歸巢喜團圓。

粉碎“四人幫“之後,喜逢科學教育春天,龍誌先生返回母校, 擔任校長,大展宏圖的壯誌豪情。

在龍誌先生去世近 20 年和山西農大建校 100 周年之際,學校於 2005 年 10 月為龍誌先生豎立銅像,發生了“師生共彈重逢淚,天人同慶化秋雨”的動人場麵。

本書的一個亮點是作者在不同的章節裏,穿插了唯能把握及表達主人公當時意境和情懷的詩歌,她們沒有拘泥於韻律的規範。試圖高度地概括、臨摹和升華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與思想境界,旨在提高本書的文學性、思想性、精神性和真理性。

作者總結龍誌先生“ 順天應時多仁智,若水如山悟道深 ”。 龍誌先生一生執著地追求、學習、感悟、掌握、堅信、堅持真理,不斷克服重重困難,超越一個個難關,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他經曆了近百年國內重大曆史變故的曆練,甚至幾度個人生死考驗,他都能夠一次次麵對逆境,化險為夷。麵對重重政治和經濟困難,正是他對科學的那一份執著追求,成就了他的事業;麵對文化革命十年政治黑暗時期的精神打擊和肉體迫害,也正是他對於真理的那一份執著堅信和堅守,挽救了他的生命,完善、成就了他的人生道路,終於迎來了國家、人民和人生的春天。

龍誌先生一生忠烈,視死如歸。他的“成仁之道”不僅體現他在文革“天下無道”的黑暗年代裏“ 寧可就義身殉道 [4] ,不願含冤枉輕生”的決心、信心、膽略與智慧 ,更表現在他暮年不懼死亡、穿越死亡的精神境界。在他臨終“我的自傳”遺文中披露如果自己倒在講台上:“ 為事業而死,不是比泰山還重嗎!如果一個人死了,其他開會的同誌們一定會拿起接力棒奮勇前進!再接再勵,那麽對死者來說,他已鞠躬盡瘁,死得其所,不是雖死猶生嗎! ” 。最終成就了他“心血滴盡淩雲去,久願成真道殉身”的偉大遺願和他人生的最後一個夢想。

龍誌先生一生追夢的成功與成就是因為他的思想和行為符合了幾千年人類文明所沉澱的真理之道。其中主要有感悟領會,潛移默化幾千年我國根深蒂固儒家文化“孔孟之道”的精髓,也受到西方“耶穌之道”和“銘賢精神”的影響。當然,也不能不提到毛澤東思想的影響,畢竟龍誌先生的後半生是在那樣的政治氛圍中渡過的。這個“真理之道”就是本書力圖總結和弘揚的核心思想和精神靈魂。



http://www.lulu.com/shop/wencan-zhang/%E5%BC%A0%E9%BE%99%E5%BF%97%E4%BC%A0/paperback/product-20936856.html



[1] 為達到逼供目的,體罰和刑罰的代名稱,謂之“加溫度”。

[2] 自殺被謂之為畏罪自殺,自絕於人民,罪上加罪,甚至開會批判死者鬼魂。

[3] 陸遊《病起書懷 》

[4] “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 道。 《孟子 “ 盡心上”》

[5] 分子遺傳學用來測定基因型的 DNA 探 針,此處指豬遺傳學營養學科學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