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空

學習曆史,學習哲學,學習宗教,認清時事,感悟真理,與時俱進,定位人生,追求健康,淨化心靈,高尚道德,養生長壽
個人資料
正文

懷念二哥

(2013-03-12 16:43:18) 下一個

懷念二 文煥

一個多月前,二哥竟然出乎意外地突然離開了我們,真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昨天晚上在夢中與二哥文煥在一個會議上不期而遇,我非常驚異地看著他,還是那樣英俊瀟灑,一點也沒變,便問他道:“你怎麽到這來了?”,二哥沒說話,隻是和藹地笑了笑,點點頭。大概是二哥知道我喜歡寫一些東西,便給我托了這個夢。回想起來,文煥二哥確實有許多不同凡響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1. 二哥是一個好人

二哥重義氣,為人豪爽,慷慨大方,助人為樂。與親戚、同學、朋友、同事、下屬、領導關係都很好。特別可貴的是與多年的老同學都保持不錯的關係與聯係,不分高低貴賤。無論親戚朋友同事,甚至他的學生有困難,有紅白喜事,一定要親自參加,甚至不顧自己多病的身體。前幾年他的一個學生出嫁,他為了參加婚禮竟然從太穀坐火車到介休,來回折騰了一天,沒有二話。

我們兄弟二人在 1969 年文革武鬥期間曾經回到榆林老家躲避幾個月,二哥念念不忘。幾年前侄弟文彬的女兒出嫁,打來電話邀請。那時家母尚在,已經臥床不起。二哥身體不好,我勸他多次,建議他不要親自去,二哥堅持一定要去。二哥與兩位朋友開車去後,受到老家親人們上上下下的盛情款待,也加強了與老家親人及兄弟姐妹的關係。後來母親於 2009 年去世,榆林老家來了侄弟侄妹親戚參加葬禮。兩年後二哥又離世,榆林老家侄弟侄妹又來參加葬禮和第二天圓墳,勝過了我們二個在美國的親兄弟。據榆林親戚說二哥葬禮當日風和日麗,之後當晚空中下起了一場大雨,他們第二天去圓墳神清氣爽,空氣清晰,非常吉利。一切都是二哥生前廣種善緣得到的福報和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

二哥對長輩更是尊重,尊敬,尊愛。山西農大數學教授陸智良先生與太太徐琳是我們家的世交。徐老師是二哥的小學啟蒙老師,陸先生在文化革命中輔導我們學習數學和物理,對我們兄弟更是恩重如山。二位老師近年來雖然年邁但是身體還硬朗,女兒一家人遠在北京,二哥有車,前幾年常常幫助他們解決一些交通與看病的困難。二位老人在二哥得病在北京與太穀住院期間,竟然不顧年邁和醫院傳染病危險,多次到醫院親自看望二哥,關懷備至,親如父母,無法言表,在此也特別感恩戴德。

我們的老朋友世平兄,其父劉惠之先生是原銘賢學院的董事長,母親洛敘英先生是原銘賢學院的教師,與我們家是世交。世平兄 1970 年曾經與我們兄弟二個同時在太穀上安插隊,我們是患難兄弟,二哥與世平一直保持來往。二哥後來還為上安村修路籌集捐款,道路修好之後,被村民立碑紀念。去年夏天世平母親洛敘英先生離世,二哥當時剛剛退休,人在北京,身體已不適,得了重感冒,二哥帶病專程跑到太原參加葬禮,那時的二哥還不知道他已經重病在身,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多年來,世平兄和他的舅舅、姐姐、姐夫前前後後都為母親和二哥在太原看病的事情幫了大忙。包括最近請太原和北京醫生為二哥會診,多次到太穀看望二哥,親自參加二哥葬禮,遠遠勝過了我們這些在美國親生兒子和兄弟。

還有許多同學朋友,包括我們家老鄰居,老同學李馬玲,李小玉,郭晉鳳,劉詠青,範美美,張曉明,張晉秋等等,都在二哥得病後去看望他,並且參加葬禮。也是二哥善有善報,才有這麽多的同學關懷紀念他,在此一並致謝。

也就此感謝山西農大領導,動科院,工程院和圖書館領導與員工在二哥病重後方方麵麵的關懷與照顧,在二哥後事處理上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2. 二哥是一個孝子

我們兄弟三人都曾經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習。二哥於 1989 年 6.4 風波後毅然回國,當時回國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家父已經於 1986 年去世,母親多年來一直與二哥一家人相依為命。最近 10 多年來,母親年事已高,身體漸漸力不從心,到她生命最後幾年,一直臥床不起。大哥和我不在國內,二哥便擔當了為母親養老送終的全部責任,十年如一日。母親幾次心髒病,重感冒在太穀與太原住院都是二哥跑前跑後,關懷照料,幾次使她老人家脫離生命危險。二哥還為母親最後幾年需要雇傭的幾個保姆大傷腦筋,費盡了心血,他常常開玩笑說除了當教授,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平衡 4 個女人間的關係(母親,二哥媳婦以及不斷更換的兩個保姆)。另外,母親晚年身體有許多難以啟齒的不適都打電話叫二哥過來,包括便秘的問題,都是二哥親自盡心盡力解決,關懷程度勝過女兒。可以說,母親能夠安度餘生,盡享天年,無疾而終,享有 93 歲高齡,與二哥一家人的悉心照料息息相關。

老人家 2009 年七月過世後,二哥,媳婦與許多四川老鄉親自為老人家洗淨身體,穿戴壽衣,親自把老人家送到火化場。然後遺體告別火化之前七日,二哥一日三餐到火葬場為老人家送飯。遺體告別時,大哥和我匆匆趕了回去。火化那天,二哥精心安排照相,接待親友和學校師生等大大小小事情,井井有條,沒有絲毫差錯。火化後,一行人要先回到招待所吃午飯,然後開車到太原為老人家下葬。二哥堅持在高溫酷暑中為老娘守候骨灰,他滿身大汗,僅僅在汽車裏匆匆吃了幾口盒飯。此前二哥早早選好了墓地,母親過世後,二哥已經去過幾次打掃修繕,刻好碑文,準備就緒。母親葬禮那天,二哥又去太原雙塔寺請到父親的骨灰,將父母親合葬於太原五福園。父親去世 23 年後,二老終於如願在天在地合二為一,為我們家辦好了一件大事。母親的葬禮隆重熱烈,場麵宏大,莊嚴肅穆,盡享哀榮,二哥功不可沒。

去年秋天二哥在北京得病後,曾經於元旦時在兒子一凡的陪同下回到山西太穀短住幾天,那時他情況還沒有那麽糟糕,一凡要回北京上班,二哥竟然冒險自己開車到太原五福園,最後一次為二老掃墓訣別。

二哥為紀念父親張龍誌先生也出了大力。 2007 年學校為父親豎像,二哥積極配合學校,提供不同時期父親的照片,三番五次去山西大學,幫助藝術家模擬矯正模型,以達到最佳效果。 10 月 5 日豎像那天,天空中下起了霏霏秋雨,二哥(右一)榮幸地與書記石揚令(右二)、校長董長生(左一)一道為父親銅像揭幕。

學校百年校慶時,學校為父親出版《張龍誌文集》。二哥積極配合郭傳甲教授,為文集提供大量珍貴照片和 10 前收集的回憶文章。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二哥及時發現了父親過世前於 1985 年夏天撰寫的《我的自傳》一文,為文集畫龍點睛,大大增光增色。如果沒有二哥的精誠努力,文集是不可能達到那樣最後的效果。我這裏有許多二哥掃描的父親母親照片,他甚至給了我一套他們全家的照片,也是上天的安排。

3. 二哥是一個好父親

當年二哥於 1989 年 6.4 風波後回國的眾多原因之一是他那獨子一凡還在小學上學,到了上中學的關鍵時刻,一凡天資聰明但是有點大器晚成。二哥回國之後,對一凡恩愛有加,花了很大的精力抓了一凡的學習,可謂及時春雨。打那以後,一凡的學習排名逆流而上,初中,高中,節節升高。最後,一凡考入山西工大,又在二哥的輔導下讀了電器工程碩士。現在在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擔任電器工程經理,已經結婚生女。他的媳婦也是北京在外資企業工作,也是“掙大錢”的, 兩口子在北京屬於中等階層,年青一代。二哥對他兒子的成長盡到了父親的責任,兒子也是知恩圖報。

有其父必有其子,像二哥孝敬我們父親母親一樣,一凡在二哥病重後真正擔負起一個孝子的責任。一凡在北京工作也很忙,家裏才添了一個閨女。本來去年 3 月,二哥剛剛退休,兩口子是去北京幫助兒子一凡看顧小孫女,享受天倫之樂的。誰知道在短短幾個月後,二哥突然生病,一家人的工作重點被迫轉變到了二哥身上。一凡在北京到處聯係好醫院,聯係好大夫,請教大夫意見,確定治療方案,到處請客送禮,燒香磕頭。二哥在北京整整住了四個月的醫院,一凡和他母親每天白天晚上照料病人,忙的不可開交,甚至焦頭爛額。今年四月,二哥回到太穀保守治療後,一凡親自開車將二哥送回山西太穀。今年五月,一凡知道二哥來日無多,請假 2 個月在家,日日夜夜為他父親忙裏忙外,後來又購買墓地。二哥過世後,一凡又幫助母親在家裏設置靈堂,接待客人,親朋好友。五日後又遺體告別,火化,安葬,圓墳,盡到了一個孝子為老子送終之責。

4. 二哥有個好媳婦

二哥的媳婦玲香已經退休好幾年了,在二哥去年秋天在北京得病住醫院之後,玲香幾乎每天以淚洗麵,半年多的時間幾乎每天徹夜不眠。在北京時,她每天坐車 7-8 個鍾頭往返於醫院和家中。北京醫院裏一個病房裏住 3-4 個病人,但還有 6-7 個陪侍的人,許多陪侍的人連站的地方也沒有,誰受到了那份罪?有時在醫院 15 元租個臨時鋪位,胡亂湊乎一夜。二哥這半年每天在輸液中度過,有時每天輸液十幾個小時到半夜,一到輸液時,玲香就在旁邊守候,因為二哥一動就針頭就可能脫出血管,將液體漏輸到肌肉裏,腫個大包。後來二哥的手上、胳膊上都紮不進去了,隻好從腿上紮,從脖子上紮。回到太穀後,二哥住院的條件要好一些,玲香也有了一張床,有時可以睡睡覺了。二哥的情況卻是每況愈下,開始吃飯穿衣都需要人幫忙,後來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半年多時間,玲香基本上沒有雇人,完全是一個全勞力,吃喝拉雜,為老公盡心盡力。

醫院裏空氣不好,加上勞累及心理壓力,她自己也感冒肺炎了幾次。當然,玲香半年來,每天都盼望二哥能夠起死回生,發生生命奇跡,一直到二哥離世的前幾天。但是事與願違,二哥還是回天無力,一天天衰弱,終於告不治,玲香根本不相信。玲香最後為二哥洗幹淨身體,她自己的身體也非常虛弱,心力交瘁,人也瘦了 20 多斤。不過她接受醫生勸告,沒有參加遺體告別和火化,以免過度悲傷,發生意外。

在此特意感謝玲香的兩個妹妹,妹夫都為二哥的病在北京在太穀醫院中輪流照顧,送飯,喂飯,日日夜夜忙碌了半年多,操盡了心血。二哥去世後又忙裏忙外, 時時處處為老二家分憂解難。

5. 二哥是個好教授

二哥是我們兄弟三人中間最聰明,腦子最好的一個人。他腦筋靈活,學習反應快,講課條理清楚,辦事心細嚴謹,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他回國後在山西農大工程學院擔任付院長,教授,學院對他介紹如下:
張文煥,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副院長, 1950 年 3 月生, 1982 年太原工業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後留校至今, 1987 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農業工程學院留學獲碩士學位。留校以來主要講授《 機械製造工藝學 》、《 金屬工藝學 》、《 農業機械專業外語 》等課程。近年來,在《農業工程學報》、《 山西農大報 》等學術刊物及國內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了丘陵山區蓄水灌溉試驗示範研究,低糖甘薯脯加工工藝及設備, 94 年以來主持了全係的科技開發和創收工作,為我省的暖氣片行業設計製造了 CF—8 暖氣片流水線,近年來為全省 七個省級科技示範園區製作了連棟大棚。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兼職 :金屬工藝學會山西分會副理士長,華北分會副理士,晉中市喬聯主席 . 考

二哥在美國留學三年,耽誤了一次評級,回國後工資比他的同學低,延續了較長時間。回國後開始幾年搞了開發創收,二哥工作能力很強,負責院辦工廠業務,搞得有聲有色,業務開展良好,給學院創收巨大。相應的問題是,他發表論文少,教授職稱卻遲遲沒有定下來。母親非常有遠見,說他每天忙忙碌碌,跑來跑去,應酬太多。應當安靜下心來,坐下來專研業務,搞好教學和科研“大事正事”。二哥後來決心抽出工廠業務,一心一意搞科研,很快就發表了一批論文,終於在 2006 年評上了教授,工資才調了上來。

二哥講課講的好,人長的也精神,學生們都在網上親切叫他“煥哥” 反映相當不錯。去年退休前二哥講課的任務還比較繁重,有時在課堂上一站就是 3-4 個小時。他那時候身體已經不太好了,還是咬牙堅持下來,回家後累得不能動。我說你累了不能坐下來講講課?他說多媒體教室講課的講台很高,不可能坐著講。二哥每年分別為上百個同學的畢業論文設計也費盡了心血,同學們反映也很好。

總而言之,人生苦短,二哥已經離開了我們,他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他為學校,為我們家父母親,為長輩,為同學朋友,為他的家庭,為他的學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二哥光榮地,勝利地,無悔無怨地完成使命,也付出了生命代價。他可以安息瞑目,長眠在無憂無慮的天國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