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這一生,我們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個人資料
正文

薦讀 | 奧運會,致敬那個退賽的冠軍,永遠的烈火戰車

(2016-08-10 08:26:22) 下一個
2016-08-10 恩典之旅

比風景更美好     比旅行更寬廣  

關注靈魂   才是真正的方向

 

 

 

編輯設計:Grace  /  視頻:網絡

轉載請注明恩典之旅

 

恩典之旅

2016年裏約奧運會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體育精神再次點燃人們的熱情。謹以此文紀念第八屆奧運會400米冠軍、為中國獻上生命的赴華宣教士利迪爾(中文名字李愛銳),奧運精神的升華者,靈魂賽場的得勝者……

 

 

奧斯卡獲獎影片《烈火戰車》MV

 

根據奧運冠軍李愛銳故事改編

 

 

 

1924年利迪爾參加在巴黎舉辦的第8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起程赴法時,利迪爾才知道百米預賽將在星期天舉行。作為基督徒的他堅守主日的敬拜,在信仰與比賽的矛盾中他選擇了信仰,即使英國王室施加壓力也不更改,退出比賽。

 

利迪爾的選擇震驚了巴黎賽場,也在英國國內引起轟動,他被一些人指責為叛國者。英國選手林賽勳爵見狀,主動把自己參加400米賽的權利讓給了利迪爾,因為那場比賽不在安息日舉行。 

 

利迪爾於是改為練習400米跑。 而他信仰的上帝也給他以回報,靠著對上帝的信心贏得了原本並不是自己擅長的400米比賽。經過幾周的苦練,他竟出人意料地以47秒6的成績打破400米跑的奧運會紀錄和世界紀錄,奪取該項目的金牌,還獲得了200米跑的銅牌。而100米跑金牌被另外一位英國運動員哈羅德·亞伯拉罕獲得。 

 

1924年,利迪爾在巴黎奧運會上奪金,這個動作被製成雕像,擺放在他的母校愛丁堡大學以及濰縣集中營遺址

 

他的這段傳奇故事,以及哈羅德·亞伯拉罕做為猶太運動員頂著反猶主義他的這段傳奇故事,以及哈羅德·亞伯拉罕做為猶太運動員頂著反猶主義壓力參賽的故事,1981年被拍成電影《烈火戰車》(也譯為《火的戰車》)。該片奪得了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影片中利迪爾上身直挺、閉目仰頭的奔跑姿勢被認為是他獲得奧運冠軍的真實寫照。而且《烈火戰車》的主題曲也被評為當屆奧斯卡的最佳原創配樂,成為世界經典的體育音樂,曆屆奧運會轉播以及BBC的體育節目中經常會使用,成為全球體育迷熟識的旋律。

 

奧運會後,1925年8月,他又以優異成績從愛丁堡大學畢業,可以想象他會是多麽搶手的人才, 可是他卻放棄優厚的條件和待遇,毅然回到他的出生地中國天津。那個正在軍閥混戰之中貧困落後的國家,去做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中學教師。他進入的是天津新學 中學(現天津17中)。

在新學中學,利迪爾承擔高中理工科的教學工作。他的獨特教學方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讓他成為學校裏最受歡迎的老師。而在這期間,利迪爾仍然會抽空參加一些在 中國進行的田徑比賽。1929年,在民園體育場舉辦的萬國田徑賽上,利迪爾取得了自己一生中的最後一枚金牌。1995年,在利迪爾去世50年之後,他的小 女兒把利迪爾最後獲得的一枚金牌捐獻給了父親曾經執教過的學校。

 

利迪爾對中國的教育和體育事業做出了很多貢獻,而他生命的光輝在他生命最後的時間裏,在日軍集中營中放射出了最明亮的光華。

 

利迪爾一家人

 

1932年被正式按立為牧師。於1934年在天津與加拿大傳教士之女叫佛羅倫斯·米肯西(Florence Mackenzie)結婚,在中國生有兩個女兒:特利西亞(Patricia),席瑟兒(Heather),她們現在都居住在加拿大。

1937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利迪爾輾轉到貧困的河北農村衡水市棗強縣肖張鎮(倫敦教會在河北省的2個傳教站之一)工作,幫助在那裏病倒的哥哥羅伯特。羅伯特是一名傳教醫生。當時戰亂,災荒造成物資的極度匱乏,病人很多。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局勢十分險惡。當妻子第三次懷孕之後,利迪爾讓她帶著兩個女兒回加拿大避難。在抗日戰爭中,利迪爾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多次幫助抗日軍民,1943年利迪 爾被日本軍隊抓獲,和芝罘學校(山東煙台)的宗教人士一起被關押在山東濰坊的樂道院集中營。

 

即便是在集中營裏,利迪爾也永遠是一個深受大家歡迎的人,孩子們覺 得他是一位慈祥的父親,親切地稱他“埃裏克叔叔”,年紀大的,則將他視為一位可靠的朋友、絕對可以信賴的人。在集中營裏,利迪爾憑著記憶自編了化學課本, 教集中營裏的孩子們化學課程。

他還將那雙係著至高榮譽的運動鞋,送給一個同被關押的普通中國少年。他看重一位赤著腳的囚徒,遠超過金牌的榮耀,他以愛,讓生命超越了榮譽。

本來,集中營中的利迪爾有機會與妻女見麵,因為日本提出用集中營關押的僑民與英美等國交換戰俘,於是英國方麵就將利迪爾的名字列入了第一批交換名單之中, 據說是丘吉爾親自將利迪爾排在了第一個,但利迪爾把逃出苦海的機會讓給了別人,主動選擇留在集中營。

 

那時,他已經得了腦瘤,在集中營這樣的生活醫療條件之下必死無疑。1945年2月21日夜,離抗戰勝利還剩下半年的時候, 由於被迫過度勞動和營養不良,利迪爾這位奧運冠軍和國際主義體育教育家,與他在加拿大出生的第三個女兒瑪琳(Maureen),未曾見上一麵,即因患腦瘤而病逝於日軍集中營內。年僅43歲。上帝接他回到了天家,相信他必定能蒙上帝的喜悅,是上帝忠心而良善的仆人。

1988年,一批中外友好人士聚集山東濰坊,為在那裏建立的埃裏克·利迪爾墓地紀念碑舉行揭幕儀式。紀念碑由產自他的家鄉蘇格蘭的馬爾島花崗石製成,鐫刻 有中英文碑文,正麵是:“他們應可振翅高飛,為展翼的雄鷹;他們應可競跑向前,永遠不言疲勞。” 這應當是出自聖經以賽亞書40章31節:“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紀念碑背後則記載了利迪爾輝煌而短暫的一生。

 

利迪爾的紀念碑

 

在1943年3月被關進集中營之前,利迪爾曾為天津聯合教會出版了《每日禱告手冊》。在序言中他告訴讀者:“我發現在基督徒生活中,一些想法很有幫助,我試著把這些想法呈現在你們麵前。為的是學習基督的樣式:體貼、良善、慷慨、忠實、純潔,完全依靠上帝的幫助,尋求成為上帝希望我們成為的人,尋求去做符合他心意、討他喜悅的事情。”

 

有一個章節標題為《認識上帝的鑰匙》,可以看見埃裏克·利迪爾在信仰中采用的方法——

 

“ 有一個詞,是認識上帝的鑰匙,能讓你心裏滿有上帝的平安和堅定的信心,它在這方麵超過其他一切詞語,這個詞就是:順服。

 

對耶穌來說,順服上帝的旨意就像食物一樣,能夠更新他的心思意念,更新他的身體和靈魂。“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

 

順服上帝的旨意就是屬靈知識和洞見的秘密。它不僅是願意去了解,而且是願意去行(遵從)上帝那裏來的確定性的旨意。

 

順服是蒙引導的秘密。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過一種被上帝引領的生活。如果你不追隨上帝,就會追隨其他的事物。

 

一個不知道這種引領為何物的基督徒在生命中缺少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2004年上海星報刊發一篇文章《中國忘卻了英國奧林匹克英雄》,講的就是中國不能淡忘了利迪爾這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貢獻的英國奧林匹克英雄。

在天津、秦皇島的北戴河,都有利迪爾家族的別墅,是很有名的歐式建築。在香港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倫敦有個專門為他建立的紀念中心,他的孩子目前在加拿大,有九個外孫男女,其中不少人都訪問過天津和山東濰坊,最近,倫敦的一些電視機構,還在天津拍攝關於他的電視片。國際奧委會關於奧運會的宣傳材料 中,都提到他,香港專門拍了一個影片,是中國的奧運英雄和冠軍,BBC有專門的記錄片,反應他偉大的生平。 

 

美國作家大衛·麥卡斯藍(David McCasland)編著有《直奔金牌——埃裏克·利迪爾傳記》,中文本由蘇心美翻譯,2008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副標題是第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冠 軍、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戰車》主角、埃裏克 利迪爾傳記。

2016奧運會,讓我們致敬這位基督信仰造就的英雄——利迪爾。他愛上帝,勝過他自己的體育事業;他愛中國,甚至為中國人獻出了生命。 

 

 

點擊頁麵左下方“閱讀原文”,可觀看根據奧運冠軍利迪爾真實經曆改編的奧斯卡獲獎電影《烈火戰車》完整版。

 

 

 

 

--END--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