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這一生,我們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個人資料
正文

把脈“中國式抄襲” zt

(2015-06-03 13:19:50) 下一個
 

圖片說明美國厚仁教育發布《2015版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中8000名被開除留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的數據統計


 

文/劉超


 

當功利化的目標取代超越性價值,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不以抄襲、作弊為恥,作弊高手與抄襲達人不再被人歧視。工具理性泛濫之後,名譽成了牟利工具,敬畏之心蕩然無存。抄襲或不抄襲,造假或不造假,衡量標準在於是否對自己有利,在於回報是否能高於付出。


 

近日,複旦大學為慶祝110年校慶而發布的一部名為《To My Light》的宣傳短片,在上線當天就被多名網友質疑,指出該片無論從構思、主題,還是文案、鏡頭等諸多細節均係抄襲日本東京大學2014年宣傳片,片中的背景音樂在沒任何版權說明的情況下,直接使用了電影《地心引力》裏的配樂。


隨著宣傳片抄襲事件的不斷發酵,細心的網友們還發現,就連複旦大學110周年校慶的標識也幾乎與蘋果Touch ID的標識完全一致,隻是進行了少量變形和裁剪……然而,就在大批網友列舉出種種“抄襲”證據,各大媒體介入進行報道之時,複旦大學官方對抄襲行為先是予以否認,聲稱“創作劇本的過程是獨立的”。之後遭到輿論更為猛烈的指責後,才出來道歉。其中所引起的反思也著實令人痛心。


 


製度缺陷?


 

無須諱言,在學校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抄襲與造假早已算不得什麽新聞:下至學生作業抄襲、考試作弊,上至教授實驗造假、論文抄襲,比比皆是。


而此次複旦的抄襲事件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為抄襲的主體由單獨的個人變成了學校官方,性質由此發生了改變。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抄襲事件?


有網友認為:“不要以為智力資源密集的地方就一定樣樣都能過人一等,在一個機製落伍老舊的環境下,資源錯配和浪費是極為嚴重的。”這一分析,的確是抄襲事件的原因之一,即目前中國高校管理製度的缺陷。


但不得不承認,之所以教育領域抄襲與造假屢禁不止,除了學校製度的漏洞之外,實際存在著一係列客觀原因。


首先,電腦與網絡的發展使如今的抄襲方式不斷推陳出新,成本也大幅降低——當全球各地的優質資源隻需複製粘貼就能占為己有時,誰還願意再廢寢忘食、苦思冥想?


其次,在浩如煙海的人類知識海洋中,抄襲一段他人的文章與觀點,很難被發現。在各類自媒體不斷湧現的今天,好文章去掉作者姓名與出處,隨手一轉就變原創。特別對於那些劃分精細的學科,很多博士進行的研究,連自己導師甚至都一知半解,就更不要指望學術監察委員會發現問題了。最後,雖然抄襲的成本低,利潤卻相當高。當年的漢芯事件,一塊摩托羅拉芯片打磨一下,填上自己的Logo,便騙取了高達11億的科研經費,利潤高達萬倍。


應試教育之過?
 


但此次事件更為大眾所詬病的,是如此明目張膽的抄襲行為,活生生地將道德、誠信踐踏一地。特別是當此事被日本媒體所報道,並要求複旦校方“公開謝罪”時,無論是複旦校友還是愛國人士,無不感到顏麵掃地。


很多人將此歸因於中國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培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盡管天天以“素質教育”為名進行改革,但仍然一切向著分數看。


可仔細想來,應試教育並非現代的發明——中國曆時1300年的科舉也是應試教育,蘇軾、張居正、湯顯祖、鄭板橋、劉墉等等一大批中國文化與政治名人都經由科舉考試脫穎而出。他們多為詩詞歌賦、天文地理、醫藥卜筮各方麵觸類旁通的全才,很多人的道德操守也堪稱典範。即使在現代,仍然有眾多歐洲中學,如英國的伊頓公學、法國的路易勒格朗中學以及德國一些著名的文理中學非常重視考試。那麽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呢?


究其根本是在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超越性的價值訴求被功利化所取代。從小學開始,功利化的思維方式已經開始侵襲教育。小學認真學習是為了考個好中學,中學認真學習是為了考個好大學。


“提高一分,幹掉千人”,“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這類的雷人高考標語正是教育功利化的突出體現。然而從中國古代與歐美的教育理念看,考試僅僅是一種手段,在考試之外一定有一個超越考試本身的崇高目標,這個目標正是決定應試教育優劣的關鍵。


《禮記》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大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追求,都遠遠超越了考試的狹窄視域。這種超越性的價值訴求才是中國古代士人屢考屢敗,卻能鍥而不舍、堅持到底的根本原因。歐美的政治家與教育家也很強調超越性價值對於教育的引導作用,傑斐遜說:“隻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國家才能保持自由。”


 

超越性價值迷失的苦果


 

當以功利化的目標取代超越性的價值,久而久之,學生、教師的道德與價值判斷必然發生混亂,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不以抄襲、作弊為恥,反倒當作司空見慣的現象;作弊高手與抄襲達人不再被人歧視,相反備受推崇,享受著同學與同事豔羨的目光——這正是抄襲與造假屢屢發生的首要原因。


聖經上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乃由心發出。”心若迷失了方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荒謬乖張,雖可通過健全的法律與製度加以規範,但根本性的動機卻無法改變。


所以一有機會,便會鑽法律與製度的空子,防不勝防。為了防止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現在各大高校普遍會將學生論文統一進行“機撿查重”,規定引用率、重複率不得超過某一規定數值,否則不得進行論文答辯。


誰知這一規定,卻衍生出一個龐大的論文查重市場:學生為了降低論文重合率,紛紛自掏腰包自行購買各類查重服務,並且通過網上盛行的《查重寶典》,將抄襲的內容進行修改——什麽中英文相互轉換、文字改成圖表、語序進行調整,各種手段五花八門,如此生硬修改出來的文章,連學生自己都看不懂,老師更是覺得語句不通,匪夷所思。


除此之外,超越性價值的迷失對於教育的危害,還表現在對人創造力的磨滅。“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麽我們教育不出人文方麵的大師與科學方麵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難以回避的問題。


有人統計過1901-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信仰情況,其中有明確宗教信仰者116人,占72%。與之類似,有宗教信仰的化學獎獲得者占56%,醫學與生理學獎獲得者占75%。在這些有信仰的科學家中,基督徒科學家又占了絕大多數。


 

科研與上帝的呼召相連

基督徒科學家常常對所學專業有深度的委身。在他們眼中,大自然是上帝書寫的一本美麗的書卷,“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詩篇19章1-2節)


所以,基督徒可以通過對自然規律的探尋更加理解上帝的創造和他的榮耀。其次,上帝又交托了人類管理的責任,“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創世紀1章26節)


這樣,科研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光榮,而是與上帝的呼召、人類的使命相連。“正如懷特海和奧本海默所強調的,如果牛頓或其他科學家不以聖經為基礎,他們根本無從發展科學。”(弗蘭西斯·薛華《前車可鑒》)


相反,中國學生高考選專業,大學老師選擇研究方向,多是以方便就業或者容易申請課題為導向。很少有人僅僅為了個人理想而選擇某個專業,並且將個人理想連於一個更大的具有永恒與普遍價值的使命。


所以他們很難委身與深入所學、所研究的專業。僅僅以利益與興趣為動力,很容易懈怠,最後學習成為了就業的階梯,科研成為了糊口的工具。當學生與教師無法真正熱愛自己的專業,懷著熱情使命感去投入科研時,創造力隨之下降。


5月26日,美國厚仁教育發布了《2015版留美中國學生現狀白皮書》,其中統計出2014年約有8000名留美中國學生被開除,其中超過60%就讀於美國排名前一百的名校,80%被開除的學生是因為學術表現差或學術不誠實,並且這種情況還有逐步增加的趨勢。


學術表現差並不是說這些學生不努力或者不優秀,他們大多是“中式”考場的佼佼者,勤奮是他們一貫的風格。但是,在美國崇尚獨立思考,推崇創新思維的教育體係中,很多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勤奮與努力解決。此時,中國學生又背負著自己的夢想與家人的期望而無法放棄學業,鋌而走險的抄襲與造假仿佛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尋找失落的敬畏之心


 

超越性價值迷失對於教育的第三個重要影響是去除了人的敬畏感。當複旦抄襲事實隨著輿論的聲討最終無法否認時,複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該片製片人滕育棟終於承認:“這部片子對學校聲譽造成的傷害深感自責,在此真誠地道歉。”


可見,當事人所懊悔的,是抄襲給他者造成了傷害——這裏的受害者是複旦大學。從道歉中基本看不到對於抄襲行為本身的檢討與良心的責備,這是頗令人失望的。也許,抄襲者更加關心的是下次抄襲如何不被發現,因為隻要不造成傷害,也就不用道歉和負責了。


2014年4月,日本“美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論文有篡改、捏造等造假問題,屬於學術不端行為。隨後,她的博士學位被早稻田大學取消,本人宣布從研究所辭職。8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小保方晴子的導師,日本著名細胞生物學專家笹井芳樹自縊身亡,終年52歲。


盡管笹井芳樹的行為有些極端,卻能從中看到對名譽的珍惜以及由此產生的一顆敬畏之心,甚至甘願以死亡承擔造假的責任與後果。在儒家的文化中,文人看中名譽,名譽也成為了保持敬畏之心的原因。現在,在工具理性泛濫之後,名譽成為了牟利的工具,敬畏之心蕩然無存。抄襲或者不抄襲,造假或者不造假,衡量的標準在於是否對自己有利,在於回報是否能高於付出。


聖經說:“不要隻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仆人,從心裏遵行神的旨意。”(以弗所書6章6節)上帝既然是全知的神,基督既然是複活的主,就沒有什麽事情可以瞞過祂。“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道書12章14節)


抄襲與造假無論行的多麽隱秘,對於基督徒而言都是做在上帝麵前。上帝的聖潔與公義的審判是懸在基督徒頭上的利劍,使人有敬畏之心。即便利益誘人、代價微小,也不敢抄襲與造假。


總之,擁有對超越性價值的追求才是治愈教育中抄襲與造假泛濫的根本方法。這是一個尋回信仰的過程。就如在哲學家康德看來,離開了上帝,道德就失去了基礎。同理,離開了信仰,教育也失去了基礎、失去了方向。


信仰是真理顯現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教會人類自高天俯視生活,自未來回望現世。離開信仰,對於教育僅僅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所謂“改革”,我們的教育與社會終將走向自我毀滅。


 

境界互動

 

讀完本文若有感動,歡迎使用新開通的“評論”功能,發表你對“中國式抄襲”的感受、出路思考等,或你自己親身經曆的被抄襲或抄襲事件的痛苦與反思,你也可以分享你的親子教育、人生醒悟和信仰成長與掙紮的故事給《境界》全球讀者,長文請投稿至jingjietougao@gmail.com,被錄用有稿酬。歡迎體驗新開通的“讚賞”功能,你的支持和鼓勵將湧現更多精彩的主內原創。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注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