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2013 (206)
2014 (286)
2015 (207)
2016 (83)
2017 (254)
2018 (54)
2019 (10)
2020 (2)
2022 (1)
2023 (9)
讚!有女兒真好!!
非常好的知識普及,非常謝謝!要是能夠轉成文字就好了...
歲月如歌,多才多藝阿!讚!
THANKS!
Useful
能幹!
感謝分享, 祝好!
謝謝分享!
厲害
空腹抽血不是指抽血前一天晚上不吃飯,而是應保持平時的生活習慣,正常清淡飲食,不喝酒,不喝咖啡和濃茶,休息好,抽血當天早上不吃早餐,少喝或不喝水,不做早鍛煉,平靜地到醫院等候采血。還要注意晚餐的時間不宜過遲,一般晚餐結束時間與第二天早晨采血時間應間隔8小時以上。抽血當天早晨別吃早餐,禁做運動,不喝或少喝水(對於患高血壓、哮喘、心髒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來說,用少量的白開水送服藥物對檢驗影響不大,但不能飲用含糖飲料和奶製品),在輕鬆平和的狀態下采血,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特別高,可能會影響其他血脂項目檢查的準確性,需要吃素食數天後,再做空腹抽血化驗。
血糖(空腹FBS)和糖化血清蛋白(GSP) 前者是指從前l天晚餐後至次日清晨空腹8-12小時,在清晨6:00-8:00測定的血糖含量,超過上午10:00後的“超空腹”血糖會影響檢查結果。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近4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結果與血糖濃度成正相關,需空腹血(但糖化血紅蛋白結果A1C不受進食、運動和情緒影響,無需空腹抽血,其反映前2-4個月血糖波動情況)。P.S. Fructosamine and A1C we use at USA, no need to be fasting by Huijia
血脂 (Lipid Panel)血脂水平與進食關係密切,餐後比餐前明顯增高,故必須查空腹血。
肝功(Hepatic Function Panel) 反映肝代謝的穀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總膽汁酸和¡-穀氨酰轉肽酶(¡-GT)等,及反映蛋白質代謝的總蛋白(TPO)、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等受飲食影響較大,需空腹(僅做乙肝兩對半檢查可喝水和進食)。
腎功(含尿酸) 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受飲食和運動影響較大,需空腹。
血生化 包括鉀(K)、鈉(Na)、氯(C1)、鈣(ca)、鎂(Mg)和磷(P)等,進食會影響結果,需空腹。
血流變測定 需測定血漿中的糖、脂肪、蛋白、尿素氮、肌酐和血細胞等有形成分,需在安靜狀態下,抽空腹血並抗凝。
免疫球蛋白、類風濕因子、抗“O”和C-反應蛋白 目前多數醫院使用比濁法進行檢測,因儀器對濁度識別無特異性,為防止血清標本對其影響,要求空腹抽血。
除以上項目外,其他項目沒有嚴格要求空腹檢查,但從準確性和參考意義來說,最好空腹為好。其原因如下:
(1)許多化驗正常參考值均來源於正常人群空腹抽血的結果,如果你抽血不是在空腹,那正常參考值就沒有意義了。
(2)人在早間運動少,而經過一天的進食、運動和工作等因素影響後,可使一些化驗指標波動,不利於結果相對穩定和準確及與以前所做結果比較。如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在劇烈運動和大量抽煙時增高,紅細胞在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時也增高。
(3)人體生物周期的變化,某些項目指標因采血時間不同而變化較大,空腹抽血有助於在同一時間測定,結果具有可比性。
一般而言,職工常規體檢前不需要停藥,尤其是慢性基礎病患者服用的藥物最好不要擅自停用,否則可能出現嚴重後果。其他人群根據以下情況考慮是否停藥。
體檢目的 如要觀察藥物療效,不需停藥;如檢查其他疾病,得看服用的藥物是否會引起化驗結果異常及停藥後是否會發生意外,如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患者服用雙氫克尿噻(HCTZ)可使檢測值降低,而服大量阿司匹林和維生素C使檢測值增高,而這些藥物的暫時停用不會使患者發生意外,可停服1次。
藥物是短效還是長效藥 如果是短效藥,漏服1次,影響較大;而如果是長效藥,暫停服1次關係不大。
疾病的種類 如糖尿病患者查空腹血糖前不能服降糖藥,先空腹抽血後再服藥,而高血壓患者在體檢前應先服用降壓藥。
一般情況下,抽血不會加重病情和影響身體健康,不必要顧慮和恐懼。極個別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如下情況,經適當處理即可解決。
暈眩 可能因為患者過度虛弱或精神緊張或暈針,輕者出現麵色蒼白、無力、頭昏、惡心、出汗等,重者引起血壓下降、大小便失禁、昏倒造成外傷等。應立即停止采血,讓患者安靜平臥休息,或給點溫茶、糖水(不宜喝熱飲料,因熱飲料可使胃部血管擴張,使暈眩再次發生)。一般經過休息,患者症狀會消失。遇到重症及時送急診治療。
血腫皮下出血 不要緊張,采用局部熱敷血腫和皮下出血,即可逐漸消失。
感染 未注意保護針刺處清潔,有時可發生感染、紅腫,遇到這種情況需要及時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內容源自自中國風濕病公眾論壇微信;以上內容為中國風濕病公眾論壇獨家製作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