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影像學檢查屬於急診放射學的範疇。急診放射學是指使用各種影像學檢查方法,診斷急診患者病症的診斷放射學分支學科。急診放射學檢查方法的特點包括檢查時間短、結果易判讀、診斷準確性高、檢查設備易配置等。
傳統的急腹症影像學檢查方法主要是超聲和X線,隨著CT檢查設備的普及、掃描和後處理方法的進步以及檢查放射劑量的降低,CT在急腹症影像診斷的重要性逐漸提升。而MRI由於檢查時間長、價格昂貴等原因,僅在歐美大型醫療中心用於孕婦和小兒急腹症的診斷。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下急腹症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和應用範圍,對每種檢查方法有個初步的印象:
下麵,我們就不同的急腹症病情,來講講相應可選擇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和推薦的檢查順序:
腹平片是明確腸梗阻診斷和判斷部位、病因的首選檢查方法。臥位腹平片用於觀察腸道排列和分布。立位腹平片用於觀察腸道積氣、氣液平麵等病變情況,可用於判斷腸梗阻的位置和性質(如單純性、絞窄性、麻痹性等)。腸梗阻的診斷主要是立位,臥位腹平片一般用於診斷胃腸道排空功能。
為進一步明確位置、病因和評價腸道血運情況等,可以選擇平診CT平掃或增強檢查。
當臨床醫生強烈懷疑腸梗阻導致患者腸缺血壞死時,可以急診申請增強CT檢查——注意!一定要申請腹盆增強CT而不是腹部增強CT!
給大家一張典型腸梗阻的立位腹平片 :騷年,你能判斷出梗阻部位嗎?
首選立位腹平片。如果立腹結果是陰性而臨床強烈提示穿孔診斷時,可行胸片檢查。如果還是陰性,或想評價穿孔病因時,才選擇平掃CT。
當臨床醫生拿到腹部CT膠片或是在電腦上閱片時,由於腹部軟組織窗上氣體和腹部脂肪都是低密度,很多時候會漏掉少量的遊離氣體,而放射科醫生在腹部CT評價有無腸梗阻時,會調至肺窗觀察。
有時臨床醫生會要求放射科醫生根據CT判斷穿孔部位,而其實隻有以下三種情況時可以比較有信心的診斷穿孔部位:
這是因為胃腸道穿孔後病變部位的破口在CT上是很難觀察到的,而溢出的氣體很快聚集到膈下,不會僅僅局限在穿孔部位周圍。
什麽?我聽到有人問CT上能不能看到胃腸道的破口?大家自己腦補下吧,胃腸道穿孔後病變部位可不是像破了的氣球似的噗噗向外噴氣,你說可能看得到破口嗎?
典型的胃腸道穿孔腹平片表現-膈下遊離積氣
活動性GIB首選腹盆CTA(各掃描期相都要,包括腹盆腔);非活動性GIB尤其是懷疑小腸GIB時,首選小腸CT重建。
直接陽性征象為對比劑外溢入腸腔,間接征象包括血管異常、腫瘤、增厚腸壁伴異常強化的粘膜麵、異常強化的憩室或息肉等。
外傷後評價腹腔內髒器情況,包括:脾髒外傷、肝髒外傷、胰腺外傷、腎髒挫裂傷等,首選超聲篩查。如果超聲診斷不清或是超聲陰性而臨床強烈懷疑髒器外傷時,可急診選擇CT平掃、平診選擇CT增強全麵評價病情,如果懷疑活動性出血時,急診行增強CT檢查。
大家看看,腹部哪些器官“很受傷”?
臨床疑診腹腔內、腹膜後活動性出血,包括肝癌、肝腺瘤、嗜鉻細胞瘤、腎錯構瘤、腎癌等腫瘤破裂出血,以及真性、假性腹主動脈瘤破裂出血時,若患者一般情況尚可,明確診斷首選增強CT,病情危重時首選介入血管造影(DSA),因為DSA兼有栓塞治療的功效!
傳說中的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真正的命懸一線,需要爭分奪秒!
包括很多疾病,如膽囊炎、憩室炎、闌尾炎、缺血性腸病等,急診首選CT平掃,進一步明確病因可平診行增強CT。這裏需要著重說明兩個疾病:
一是闌尾炎,經典的麥氏點壓痛、反跳痛,首選超聲檢查,但是由於闌尾位置變異、炎症刺激周圍腸管積氣等情況超聲不能做出明確診斷,或懷疑闌尾炎穿孔需要評價病情時,CT平掃+冠狀位重建是個好選擇——大家請記住,CT冠狀位上闌尾看得更清楚。
二是缺血性腸病,首選超聲檢查。CT平掃能夠根據受累腸道的形態和密度判斷有無缺血,而增強CT可以明確診斷,CTA能夠進一步評估受累血管和病因。
我們可以看出,CT在急腹症診斷中的作用真是越來越大!但是在申請CT檢察前,我們必須明確如果病人無法平臥或不能配合CT檢查時,是肯定不適合急診CT檢查的,病人如果既往對含碘對比劑過敏,是不能做增強CT的。而孕婦和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患者,如果病情著實需要,可酌情行急診平掃CT或增強CT,但是在進行檢查前,一定要和病人及家屬詳細交代CT檢查的必要性、可能的臨床受益和風險並簽字同意。
CT的確有很多的優點,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CT相比較X線檢查而言,花費較高、放射劑量較大、檢查時間較長、檢查過程較複雜,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我們還是要把握好各種影像學檢查的適應症,爭取用比較簡便易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盡快確診,遵從合理的臨床規範。
最後,我想用麥克阿瑟將軍解職演講中很著名的一句話來做為結語——
希望大家在熟悉CT應用於急腹症診斷的同時,也用好超聲、X線等影像學檢查的“老兵”,合理、規範、準確地進行急腹症的臨床診療。
Douglas MacArthur: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1951.04.19)
參考資料:
[1] HaoSun, Xiao-Guang Li, Zheng-Yu Jin, et al. Dual-source dual-energy CT angiographywith virtual non-enhanced images and iodine map for active
gastrointestinalbleeding: Image quality, radiation dose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EuropeanJournal of Radiology, 2015, 84(5): 884-891.
[2] Hao Sun,Xiao-Guang Li, Zheng-Yu Jin, et al. Dual-source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 for activ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 preliminary study. ClinicalRadiology, 2013, 68(2): 139-147.
[3] Hao Sun,Xiao-Guang Li, Zheng-Yu Jin, et al.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active gastrointestinalbleeding with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 5-yearprospective study in one medical center.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12, 46(1): 31-41.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放射科孫昊副主任醫師
編輯:異葉青蘭
(轉自協和八微信)
From 全科醫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