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這一生,我們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帕金森病日】我國患者約占全球1/2,已成老年人“第三殺手”

(2015-04-13 12:46:21) 下一個

自1997年起,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不久前,蘋果在發布會上推出了全新的醫療應用ResearchKit。在這場萬裏之外的新聞發布會上,卻意外地出現了一家中國醫療機構LOGO,這正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神經生物學研究室主任陳彪教授正在與蘋果合作開發帕金森病相關APP。此舉不僅“火”了產品,帕金森病也成了國人關注的焦點。

 
很多人了解帕金森病都在從電視中的人物開始,大多數人對這種病的第一印象就是“抖”,然而事實並沒有這麽簡單。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新京報製圖/師春雷

  

帕金森病呈低齡化趨勢

  
目前,我國帕金森病患者約有200萬—250萬人,約占全球此類病患人數的一半,是全球此類病患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帕金森病已成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原屬於老年疾病的帕金森病正呈現低齡化趨勢。有關報告顯示,因受環境汙染、腦外傷、吸毒等因素影響,年輕人也有可能患帕金森病。臨床上遇到的50歲以下的帕金森病患者不斷增多,30多歲的年輕患者也屢見不鮮,甚至有十幾歲的患者。有統計顯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據該病總人數的10%。

 
但是,據陳彪教授介紹,我國僅僅有50萬名患者在接受治療,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患病。對疾病缺乏足夠的認識,是導致近八成的帕金森病患者未能及時就醫的重要原因。陳彪教授說,雖然帕金森病仍然無法徹底治愈,但有調查發現,發病後1—3年內便開始治療的病人,在自理能力、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等方麵明顯優於發病後4—6年才開始治療的病人。

  

帕金森的診斷


帕金森病發病早期並非毫無征兆的。比如“麵具臉”——很少眨眼睛,雙眼轉動也減少,表情呆板,好像戴了一副麵具;“小寫症”——寫字逐漸變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慌張步態”——行走時起步困難,一旦開步則身體前傾,步伐小而越走越快,不能及時停步;靜止性震顫—肢體靜止時不由自主地顫動等等。

  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是由9個問題組成的帕金森病篩查問卷,老年人可以問自己以下這9個問題,每個問題如果回答“是”就計1分,如果超過3分,建議您馬上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除了常規的檢測方法,目前生物標誌物的發展也為帕金森病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科學家們一直在堅持尋找帕金森病的新生物標誌物,也在不斷開發能夠檢測出生物標誌物的新方法。
 

  近日,發表於《Movement Disorders》雜誌上一項論文中,來自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血液檢測手段,有望準確鑒別出帕金森疾病發病的血液標記或生物標誌物。

  

帕金森病的治療

  帕金森病的治療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藥物治療作為首選,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要治療手段。
 

  常用藥物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多巴胺製劑,直接用來補充腦內分泌不足的多巴胺;其次是抑製多巴胺降解的藥物,使本就不足的多巴胺消耗減少一些;最後一種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以增強大腦對多巴胺的吸收和利用。
 

  手術治療主要有兩種:“細胞刀”手術和“腦起搏器”手術,特別是“腦起搏器”手術不僅可以改善帕金森的所有症狀,消除長期服藥的副作用,而且能夠有效延緩病情的發展。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是患病中段,病症很輕的不需要做,病症太重的效果不好,患者身體也承受不住。
From 全科醫學周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