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這一生,我們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個人資料
正文

【連載】20世紀最大奇跡ⅩⅣ—以色列複國史之聖地五十年來戰火①

(2015-03-30 06:09:48) 下一個


 

第七章  聖地五十年來戰火

  上章提到,迦南地即巴勒斯坦地區,上帝曾經以明確的言語。在聖經上多次應許給他所指定的一個族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即以色列的始祖)

  和這個族係有關的親屬,如以實瑪利(埃及人)、以掃(敘利亞人)、羅得(約旦人),在聖經中,則從未得到那位創造天地萬物之主有關這塊地所有權的任何許諾。研究巴勒斯坦問題必須毫不含糊地以此為出發點。舍此就會偏離聖道,滑到錯誤的方向上去。

  以色列人後來因罪被分散到世界萬國,這是至高者自己教育子民的計劃,他的權柄,世人無權對此說三道四,更不能就此把地據為己有。因為,萬軍之耶和華在他的子民被分散之前,已經藉曆史上眾先知,有言在先: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將分散在萬民中的以色列家招聚回來,向他們在列邦人眼前顯為聖的時候,他們就在我賜給我仆人雅各之地,仍然居住。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有一王作他們眾民的王,他們不再為二國,決不再分二國。”(結二十八26,三十七22)

  原來,神早預告有朝一日,他要使以色列人從萬國中回歸複國,此事關係他的榮耀,他必定要在列邦人的眼前,彰顯為聖。

  由以上各章讀者已經看到,以色列人開始醞釀回歸複國,始自本世紀初,中間經曆種種驚濤駭浪,走過各種死蔭的幽穀。最後,那些“剩下之民”,終於在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在自己的祖居地上複國。

  在神學上,這本是一件合乎邏輯的曆史大事,人間本應歸榮耀於神,守本份地在恩典中和平生活。

  可是!人並不如此!

  正當希特勒開始迫害以色列人時,少數移民開始逃進巴勒斯坦寄居、謀生。一九三八年這一年,以色列人總人口增加至四十萬以上,占巴勒斯坦總人口一百四十一萬人中大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也就是這一年中,原來迦南地各族人的後代,也即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開始以暴力手段反抗以色列移民進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巴勒斯坦本是很平常的。但是,曆史一經出現以色列回歸之征兆,戰火即刻發生。在一九三九年一次武裝衝突中,以色列人死亡三百二十九人,受傷八百二十七人,英軍死亡一百三十五人,負傷三百六十八人;阿拉伯人死亡三千二百人,負傷一千八百人。

  火和血終使巴勒斯坦土地的兩大族類,開始大規模衝突,為了這塊地所有權問題拚死廝殺。以色列複國之後,廝殺的規模更大,次數更多。

  這種衝突,究竟趨向如何?我們不妨引用日本防衛研究所著名軍事評論員田上四郎在其所著《中東戰爭全史》一書的主題觀點,作為參考。在該書序言中,作者直截了當地指出:“中東迎來了動蕩的八十年代。它再一次向全世界表明,阿以衝突是那麽根深蒂國,中東和平是多為難以實現。”

  為什麽那種衝突無法解決?而那裏的和平又為什麽難以實現?

  他解釋說:“伊斯蘭勢力正不動聲色地在大衛營體製周圍形成一個厚厚的紅色包圍圈。隨著這種趨勢的發展,中東正在被深深地納入超級大國的世界戰略之中。”

  原來,衝突無法解決,和平難於實現的原因,是由於:

  第一,伊斯蘭勢力,也即回教世界,反對大衛營體製(CampDavid System)大衛營位於華府近郊,一九七八年九月五日至十五日,美國總統卡特在此策劃一次由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Anwar Sadat)和以色列總理貝京(Menachem Begin),麵對麵的中東和平會議。會議最後簽訂了“大衛營和平協定”,並自此奠定了埃以兩國初步的和平共處關係至今。可是,回教世界各國卻集體反對這個和平體製,並把埃及開除出阿拉伯陣營。

  第二、伊斯蘭勢力至此之後就更進一步的依靠蘇俄,藉著蘇製武器的援助,在以色列周圍,“形成一個厚厚的紅色包圍圈”,所以導致“中東正在被深深地納入超級大國的世界戰略之中”。

  這就是現今巴勒斯坦的現狀,千真萬確。田上四郎是一位出色的屬地軍事學家,比較深刻地看到了物質世界的現狀,但他終究不是上帝的信徒,無法洞察到衝突的屬靈本質。所以,他僅僅有“中東和平是多麽難於實現”的嗟歎。卻不能悟解巴勒斯坦的未來。

  實際上,聖經早對巴勒斯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特別是阿以衝突的根源,未來曆史的趨向,論述得全麵而係統。上帝的信徒們要研究當今之巴勒斯坦形勢,必須首先從經文著手,切不可被各種屬地的偏見所蔽。本文為與您分享聖經的亮光,擬按下列層次敘述。

一、以色列複國後阿以衝突的根源何在?

  二千六百多年前,上帝要他的先知向後代的子民們預告,以色列日後必定要回歸複國(結二十八25-26,三十六8-10,三十七15-23,但周圍列國對此有相反的反應——“人子啊!你要對以色列山發預言,說……因仇敵說,啊哈!這永久的山崗都歸我們為業了。所以要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因為敵人使你荒涼,四圍吞吃,好叫你歸與其餘的外邦人為業,並且多嘴多舌的人提起你來,百姓也說你有臭名。故此,以色列山要聽主耶和華的活。大山小崗、水溝山穀、荒廢之地、被廢之城,為四圍其餘的外邦人所占據、所譏刺的。主耶和華對你們如此說,我真發憤恨如火,責備那其餘的外邦人和以東的眾人。他們快樂滿懷,心存恨惡,將我的地歸自己為業,又看為被棄的掠物。所以你要指著以色列地說預言,對大山小崗,水溝山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發憤恨和忿怒說,因為你們曾受外邦人的羞辱。所以我起誓說:你們四圍的外邦人總要擔當自己的羞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結三十六1-7)

  短短的七節聖經,上帝特別申明這話是他“耶和華說的”,一共有五次之多。那麽,信息的中心是什麽呢?

  第一,他預言以色列周圍的外邦人將要占地為業;

  第二,他自己表明,對外邦人這種霸道行為“發憤恨如火”,他必算賬;

  第三,為此,神發出警告:“四圍的外邦人總要擔當自己的羞辱。”意即:你外邦人為此要付出代價,不可亂來。

  讀者要詳細解經,首先必須搞清楚那四圍的外邦人到底指的是誰?建議你此刻不必去大量查考曆史,隻要讀一讀詩篇八十三篇即能明白。詩篇的作者是大衛王的詩班班長亞薩,古時叫伶長。誰能想象,這篇比以西結說預言時還早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竟能把以色列複國時那些外邦人的動態,用音樂的形式,將未來的曆史奧秘宣泄出來。歌曰:

  “神啊!求你不要靜默;神啊!求你不要閉口,也不要不作聲。因為你的仇敵喧嚷,恨你的抬起頭來。他們同謀奸詐,要害你的百姓,彼此商議,要害你所隱藏的人。他們說:來吧,我們將他們剪滅,使他們不再成國,使以色列的名不再被人記念。”(831-4)這一段時,作者以祈禱的心聲向神傾訴,說有一批仇敵要置以色列人於死地,不許他們成國。為此,這批人集合起來“同謀奸詐”並“彼此商議”,也即開會協商。他們是誰呢?

  “他們同心商議,彼此結盟,要抵擋你,就是住帳棚的以東人,和以實瑪利人,摩押和夏甲人,迦巴勒、亞捫和亞瑪力、非利士並推羅的居民。亞述也與他們連合,他們作羅得子孫的幫手。”(835-8)這是一張“彼此結盟”的名單。你如已讀過前章——巴勒斯坦這塊地,其中一些人,對你已不再陌生了。其實,任何一本聖經辭典,都會明白告訴你,這個外邦人國家係列的今譯是——

1.以東人和以實瑪利人、夏甲人:指現今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人;

2.摩押人、亞捫人和羅得的子孫:指現今約旦人和也門人;

3.迦巴勒、亞瑪力、非利士並推羅的子孫:指現今巴勒斯坦阿拉伯人(PLO)和黎巴嫩人;

4.亞述人:即現今之敘利亞人。

  這就一目了然:亞薩指的是當今參加“阿拉伯聯盟”的那些主要國家。為什麽麽呢?其一,類似這樣一個包含如此廣泛的國家群聚在一起,為了一個共同的政治目標——“使以色列不再成國”而結盟的政治事件,在一九四八年之前全部阿拉伯曆史上,從未出現過;其二,即使是七世紀初期回教鼻祖穆罕默德盛極一時的洲際征伐,不論是他手裏擁有的政治軍事實力,抑或是征伐所持的戰略目標和口號,也沒有任何跡象誠如詩人亞薩用詩歌所描繪的這張圖畫。因為,公元七十年之後,以色列人早已被分散在世界萬國之中,巴勒斯坦土地一直荒涼,神的百姓在此地上,甚為稀少。他們仍被隱藏著,從未有回歸複國的半點征兆。亞薩在信息中分明說的是以色列人回歸複國之時,周圍列邦的動態。這動態,和以西結所說的預言(結三十六1-7)前後呼應,邏輯上彼此匹配,嚴謹之極。

  為什麽這兩個人會說距離他們所生活的時代大約二千多年後的人類曆史,而且異常準確?因為,這不是人說話,而是神藉人說話。神曾命以賽亞就他所說預言的權威性作過申明如下:

  “你們要追念上古的事,因為我是神,並無別神,我是神,再沒有能比我的。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喜悅的,我必成就。”(賽四十六9-10)

  那麽獨一無二的真神,既然在遠古時即差他的發言人來世宣告:“我要將分散在萬民中的以色列家招聚回來……引導他們歸同故土……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那麽,他的籌算,就必定要百分之百準確地立定,因此事是他所喜悅的,焉有不成就之理!?

  讀者在本世紀已經親眼看到,上帝的籌算已經立定,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在以色列山上,果然出現一個南北不再分裂的新生共和國。

  這個重大曆史應驗之日,相伴隨的曆史也必定要同時應驗。以西結警告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因為敵人使你荒涼,四圍吞吃,好叫你歸與其餘的外邦人為業,並且多嘴多舌的人提起你來。百姓也說你有臭名。”(結三十六3)

  以色列複國之後數小時,阿拉伯聯軍從四方八麵進攻這個小國,說要一舉將“猶太複國主義者消滅在繈褓之中”,並說他們的“複國”是臭名。

  當你回顧五十年來巴勒斯坦的曆次戰火時,再重溫詩人亞薩的警告,你會奇妙的覺察到,今世阿拉伯人各種來勢洶洶的軍事進攻,實則隻是隨著昨日大衛宮廷中的琴瑟在歪歪扭扭的起舞而已。

  詩人歌之曰:“求你待他們如待米甸,如在基順河待西西拉和耶賓一樣。他們在隱多珥滅亡,成了地上的糞土。求你叫他們的首領像俄立和西伊伯,叫他們的王子都像西巴和撒慕拿。他們說:我們要得神的住處,作為自己的產業。我的神啊,求你叫他們像旋風中的塵士,像風前的碎秸。火怎樣焚燒樹林,火焰怎樣燒著山嶺,求你也照樣用狂風追趕他們。用暴雨恐嚇他們。願你使他們滿麵羞恥,好叫他們尋求你耶和華的名。願他們永遠羞愧驚惶,願他們慚愧滅亡。使他們知道惟獨你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詩八十三918)

  詩篇八十三篇後半篇,十分奇特,亞薩在指明以色列複國之日周圍外邦群起而攻之後,曾祈求上帝藉他的大能,阻止那種旨在置以色列於死地的戰爭。他呼求至高者以火追趕和恐嚇那些入侵者,並使他們永遠蒙羞。這歌演唱大約二百多年之後,上帝又藉以西結的信息回應了詩人亞薩的祈求,“我(耶和華)起誓說,你們四圍的外邦人總要擔當自己的羞辱。”(結三十六7)

  二千六百多年之後,曆史果真如此!

  阿拉伯聯軍果真在曆次所發動的戰爭中兵敗如山倒,像昨日的米甸、西西拉和耶賓一樣,在所攻占的土地上遺屍遍野,“成了地上的糞土”!在亞薩的年代,當時打仗用的是刀槍劍戟,對陣肉搏。但在詩篇中,他卻向耶和華另求武器,以火殲敵。阿以四次大衝突,讀者可從電視上看到,炮火炸彈,硝煙彌漫,而後,屍骨在大火中焚燒,入侵者一次又一次的慘敗,完全應驗了這一首二千多年前的古詩歌。每一次阿拉伯人的潰敗,都使戰爭的發動者在全世界麵前招來奇恥大辱。但是,他們並不懂得這羞辱何來?因回教徒手裏的“可蘭經”,並未警告其信仰者不得在聖地上胡作非為,置耶和華警告於不顧,因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