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這一生,我們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個人資料
正文

『小心』長期便秘也可能是宮頸癌前兆

(2015-03-18 06:21:45) 下一個

女性肩負著家庭和社會的重大責任。女性生殖係統是孕育生命、繁衍後代的搖籃。伴隨女性一生,生殖係統也經曆著由幼稚期、青春期、性成熟期(育齡期)直到衰老(圍絕經期、絕經期)的變化,同時也可能發生各種疾病。女性生殖係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是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宮頸癌(即子宮頸癌)在子宮頸唇和頸管部皆可發生。但宮頸癌好發於子宮頸外口兩種上皮交接處,後唇較多,頸管次之,前唇又次之。最初,宮頸癌變僅局限於子宮頸粘膜上皮層內,沒有浸潤,稱為原位癌。當癌侵入粘膜下間質時,稱為浸潤癌。


婦科腫瘤呈現年輕化趨勢

  婦科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最為常見,並呈現年輕化趨勢。宮頸癌是全球婦女惡性腫瘤中,僅次於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中國女性中發病率居第一位。

  全世界每年約有29萬女性死於宮頸癌,其中我國約為5萬人,且農村高於城市。專家介紹,普查對象和高危人群可這樣確定:任何保持有性生活的婦女均作為普查的對象,每年均應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3次正常者可減少檢查次數。

  以下情況為高危人群:年齡>40歲;初次性生活年齡<18歲;宮頸中度、重度糜爛;本人或配偶性行為混亂、性衛生不良;男性伴有其他患宮頸癌的性伴侶;HPV檢測持續陽性;尖銳濕疣或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者。女性宮頸癌早期癌可無症狀,一般表現陰道出血及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出血可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絕經後出血或不規則陰道流血。

  
宮頸癌的早晚期症狀表現介紹:

1、早期多無症狀,與慢性宮頸炎無明顯區別,有時甚至見宮頸光滑,尤其老年婦女宮頸已萎縮者。症狀主要表現為:

陰道流血:年輕患者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發生在性生活、婦科檢查及便後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據病灶大小、侵及間質內血管的情況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較大表現為大量出血,一旦侵蝕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輕患者也可表現為經期延長、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主訴絕經後不規則陰道流血。

陰道排液:患者常訴陰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樣或米湯樣,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組織破潰,組織壞死,繼發感染等,有大量膿性或米湯樣惡臭白帶排出。

2、晚期癌的症狀:根據病灶侵犯範圍出現繼發性症狀。病灶波及盆腔結締組織、骨盆壁、壓迫輸尿管或直腸、坐骨神經時,常訴尿頻、尿急、肛門墜脹、大便秘結、裏急後重、下肢腫痛等,嚴重時導致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最後引起尿毒症。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現消瘦、貧血、發熱及全身衰竭。

    
長期便秘要當心宮頸癌發生

  因大腸下段的直腸及乙狀結腸都位於骨盆腔,當男性罹患攝護腺癌、女性罹患子宮頸癌時,有六分之一的患者容易因攝護腺癌或子宮頸癌影響大腸蠕動,進而導致便秘,如前述提及之女性病患即是因子宮頸癌而導致嚴重便秘。

  你有便秘的經驗嗎?那種說不出來的痛苦,真令人難堪。便秘是現代人常見的腸胃疾病之一,一般說來,便秘的症狀,輕微的是解便量減少、解便解不幹淨,若是到了需要藉由灌腸、塞劑、瀉藥等藥物介入方式解便,這些都是便秘的表征。

  一位因便秘持續超過八周以上,而緊急送急診的80歲女患者到院時,除有嚴重便秘症狀外,尚合並有輕微左下腹脹痛及輕微貧血、顯微血尿的情形,經腸胃科做緊急超音波發現,病患有左側水腎合並左側輸尿管水腫,X光腎盂及輸尿管造影術與骨盆腔計算機斷層攝影檢查則顯示,病患左側輸尿管下端狹窄。會診婦產科,並進行子宮頸抹片及病理切片檢查後,確定該名病患為第三期子宮頸癌,目前病人正持續接受放射線治療中。

  從醫學的觀點認為,一個人一周解便的次數不到三次即是便秘。雖然短暫的便秘並不代表腸胃異常,但是若是便秘現象持續超過三周以上,則應該及早就醫,尤其當發現個人解便習慣改變,如經常便秘改變成經常腹瀉,或時常腹瀉轉變成時常便秘時,即需就醫尋求便秘原因,千萬不要置之不理,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

  醫生表示,當便秘症狀持續超過三周,建議最好就醫檢查。因大腸下段的直腸及乙狀結腸都位於骨盆腔,當男性罹患攝護腺癌、女性罹患子宮頸癌時,有六分之一的患者容易因攝護腺癌或子宮頸癌影響大腸蠕動,進而導致便秘,如前述提及之女性病患即是因子宮頸癌而導致嚴重便秘。

  日常攝取蔬菜或水果的纖維質和水份不足、缺少運動的生活方式或環境改變等,是常見的便秘原因,旅行、懷孕或飲食改變也會造成便秘,但一般大家容易忽略的是,便秘也可能代表身體發生嚴重的問題,除攝護腺癌及子宮頸癌,因大腸長腫瘤造成腸道狹窄,也常導致便秘。為了長輩的健康,我們應該每天注意家中長輩是否有任何解便習慣的變化,以提早發現疾病、提早治療,防止並發症發生。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