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年)出生在莫斯科一個貧民醫生的家庭裏。1843年畢於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25歲時發表小說《窮人》引起了轟動。之後,他的作品 幾乎每一本都成為世界名著,《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死屋手記》、《白癡》、《少年》、《卡拉馬卓夫兄弟》……他是一個為窮人說話的苦難作家,他本人和他 寫的書都充滿了大苦大難,看他的書,常常會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185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參加空想社會主義者小組被捕,判處死刑,後被赦免改判流放,在監獄服了4年苦役。《死屋手記》就是寫這段經曆的。
《罪與罰》寫的是一個發生在殺人犯和妓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準確地說這並不是一本愛情小說,愛情隻是一不小心在泥潭裏綻放了。這是一朵人性和神性共同澆灌出來的苦難之花,它開放得如此艱難,如此慘烈,如此驚心動魄。
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下稱拉)是一個聰明英俊的法律係大學生,但是卻被貧窮壓得透不過氣來,無法維持最起碼的生活,被迫輟學躲進一間類似棺材的鬥室,房東 不再供給他飲食,威脅要把他趕出去。麵對絕境,他不得不再次去找那個陰險貪婪的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用父親留下的唯一一塊銀表去換幾個活命錢。一旦過期,他 的東西就永遠屬於這個老太婆了。
有思想的窮人,最容易有造反的念頭,迫切地想推翻這個不平等的世界,成為統治者。拉想到了拿破侖,他認為要成為統治者就必須不擇手段,就必須學會殺人。
他認為,在這樣的社會上隻有兩種可能:壓迫和被壓迫。隻有兩種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不可能有第三種可能和第三種力量,“不做奴隸,就做統治者”。
社會道德的混亂,使得他完全放棄了善惡行為標準,更糟糕的是,在他的心裏沒有給上帝留下位置,這就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開始了向道德底線的衝擊。
他先是在高利貸老太婆那裏受到冷酷的打擊,然後是遇見了比他還要悲慘的馬爾梅拉多夫,喝醉了酒當眾講訴他的女兒怎樣因為窮困淪為妓女。這個失了業的小公務員 無法養活老婆孩子,和拉一樣麵臨被房東趕出去和餓死的結局,恰好這時他和前妻的女兒索非亞18歲了,他們總算可以繼續活下去了,出賣身體是索非亞的唯一出 路。
作者對索非亞的描述讓我幾次放下書掩麵落淚,不僅是因為她受罪,不僅是因為她善良,還因為她是基督徒,天啊,我看見神伴著他一起在罪和苦難中行走。
後來拉又接到媽媽寫來的讓他悲痛欲絕的信,他親愛的妹妹為了掙錢供他上學,不得不去作家教,在主人家裏受到侮辱和誹謗,被趕回了家。母親說拉是他們的全部希 望,為了他的前途,他們決定犧牲女兒,把她嫁給一個她不愛的人。他們並不知道,這時的他已經因為沒有錢輟學好幾個月了。
沒有出路,一條路都 沒有,到處是苦難,他隻是千萬受苦人中的一個,這個社會太黑暗了,太不公平了,殺人算什麽,殺了那個高利貸老太婆,就像撚死了一隻虱子,不殺她,她還會繼 續害人。他要毀滅這個世界,他要成為統治者,強烈的毀滅欲望占據了他的全部身心。除此之外他沒有別的事情可做。
掌權者要記住這個真理:至少要給人一條生路。一個社會把人逼到無路可走,政權就會動搖了。19世紀中期的俄國是一個苦難深重的國家,當時可憐的老百姓僅僅要求:“讓我們至少有個可以去的地方”,但是,國家沒有做到。這為列寧的社會主義個革命創造了條件。
拉讓我想起了中國的大學生殺人犯馬加爵和那個因為拿不到工錢而殺了人的民工。從醫生的角度看,他們都有心理問題,從社會的角度看,這個心理問題是由嚴重的社會不公平、人格的扭曲、巨大的貧窮落差造成的
沒錯,拉是個凶殘的殺人犯,尤其不能原諒他殺死了無辜的死者的妹妹,罪不可赦。但同時拉卻又是一個經常幫助別人的熱心人,冒著危險從火海裏救出孩子,在學校 幫助比他更窮的人,在街上為受欺負的人打抱不平,自己沒飯吃卻幫助乞丐,索非亞的父親去世,把身上僅有的錢都給了他們……
小說的魅力正在這裏,人性中絢麗的火花正是由善與惡碰撞出來的,殺人犯心底也有愛和善,他的恨可能正是源於他的愛。
作者塑造了一個可愛的妓女——索非亞,這是一個披著罪人外衣的天使。索非亞的繼母卡捷琳娜出身高貴受過教育,但是被生活逼瘋了,用惡毒的語言逼索非亞去賣身 養家。但是當索非亞第一次把掙來的30元錢錢放到她麵前時,她給索非亞跪了下來,親吻她的腳,然後兩人抱在一起痛哭。他們可以活下去了,但這是怎樣的一種 活啊!。
拉幾乎發狂似地對索非亞說,“這樣的恥辱和這樣的卑賤怎麽能和另一些與之對立的神聖感情集於你一人之身呢?”“跳進運河,進瘋人院,或者,終於墮落,頭腦麻木,心變得冷酷無情。”他最厭惡的是最後那個想法,然而隻有最後一條路,也就是墮落,才是最有可能實現的。
麵對拉的質問,索非亞冷靜地回答:“那他們怎麽辦?”這個可憐的孩子首先想到的是“他們”,是與她並無血緣關係的後媽和她的兩個孩子,誰能說這不是一個偉大 的犧牲?誰能說這種犧牲比“為國捐軀”遜色?她不是沒有想過死,但是她連死的權利都沒有,因為靠她養活的人不讓她死。她如果去死,就等於間接地殺了人,她 的死是不道德的,她也隻能用同樣不道德的手段去掙錢養家。當活著成為唯一的理由時,尊嚴退到垃圾堆裏去了。我想起我們身邊的一些姐妹,那些單純樸實的農村 女孩子,為了生活來到城市作“小姐”。
“人這種卑鄙的東西,什麽都會習慣的。”這是殺人犯拉心中堅定不移的念頭。但是讓拉沒有預料到的是, 他在殺人的同時也把自己給殺了。他雖然沒有信上帝,但上帝造人時放到人身體裏辨別善惡的“律”卻在他心裏存在,他不可能鎮靜,巨大的負罪感壓得他喘不過氣 來,他生病,發燒,神誌不清,直至精神錯亂。他必須要把這個秘密釋放出去,必須告訴一個人否則他會被壓死的。他找的這個人是妓女索非亞。可能因為他們同樣 都是罪孽深重的人吧?
該書最震撼的一節,第4章第4節展現在我的麵前。
拉的到來讓索非亞驚慌失措,但她心裏是高興的,她知道 他是好人,父親去世他把所有的錢都給了他們。他們斷斷續續地聊一些關於苦難的事情。突然他走到她麵前,他的眼睛閃閃發亮。他雙手抓住她的肩膀,直對著她那 掛滿淚珠的臉看了一眼。他的目光冷漠,興奮,銳利,嘴唇抖得厲害……突然他迅速俯下身去,伏在地板上,吻了吻她的腳。索尼婭驚恐地躲開了他,就像躲開一個 瘋子。“您這是做什麽?伏在我的腳下!”她臉色發白,他立刻站了起來說:“我膜拜的不是你,而是向人類的一切苦難下拜。”
這個殺人犯終於跪下了,他並不清楚,自己不僅是在向一個善良的女人下跪,不僅是在向苦難下跪,也是在向上帝下跪。跪是一種懺悔,一種深深的自責,這種懺悔隻有在善良的人麵前才能產生。是上帝通過索非亞的良善、愛心驚醒了他,感動了他,柔軟了他那顆頑梗的心。
是的,苦難是值得我們膜拜的,苦難是人性中最深刻的東西,苦難與罪同行,苦難與拯救和複活同行,苦難與上帝同行。
“索尼婭,你經常這樣虔誠地向上帝祈禱嗎?”他問她。
“要是沒有上帝的話,我會怎樣呢?”
“可上帝為你做什麽了?”他繼續追問她。
索尼婭沉默了許久,好像無法回答。她那瘦弱的胸脯激動得一起一伏。“請您別說話!請您別問了!您不配!”她突然嚴厲而憤怒地看著他,高聲呼喊: “他在做一切!”
看到這裏我幾乎控製不住自己。這個妓女,不,這個可愛的姑娘是上帝的女兒,是上帝的好孩子。她即便說不清楚為什麽,但是她確信上帝是存在的,是為她做了一切 的。但是主啊,這孩子受罪的時候你在哪裏?你怎麽忍心讓這麽好的孩子受這麽大的罪啊!我把淚眼朦朧的目光伸向遙遠的星空。
當我們遇到苦難受到挫折或者羞辱的時候,我們常常這樣舉目問天,上帝啊,你在哪裏?你為什麽不來幫助我,你不是萬能的嗎?你做了什麽?但是妓女索非亞高聲呼喊:“他在做一切!”
如果沒有上帝索非亞肯定活不下去,我悄悄地問自己,如果沒有上帝我能夠活下去嗎?答案是:不能。
拉從櫥櫃上拿起一本《新約聖經》,對索非亞說:“關於拉撒路的那一段在哪裏,請你找出來,念給我聽聽。”
索非亞開始念:“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耶穌對他說,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 死。……耶穌哭了。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個人是何等懇切。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索非亞渾身發抖,她就要念到最偉大 的奇跡了,無限的喜悅充滿了她。她的聲音變得像金屬一般響亮。她激動地想: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也一定能開拉的眼睛,拉也是瞎了眼睛,不信上帝的人,但 是他馬上也會聽到,拉馬上就會獲得信仰了。她幻想著,由於快樂的期待而發抖。
她繼續念:“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 榮耀麽。他們就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阿,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我。我也知道你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周圍站著的眾人,叫他們信是你差了我 來。說了這些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索非亞和拉都被這個聲音驚得呆住了。
在這間幾乎一無所有的屋裏,煤油燈暗淡地照著一個殺人犯和一個妓女,這兩個人奇怪地聚會在一起,一同在讀一本不朽的書——聖經,並為這書裏的話激動得發抖。
我把書捧在胸前,感覺到自己也在戰栗,是一種巨大的震撼,這段我讀過無數遍的聖經此時像雷一樣擊中了我。天啊,上帝,你是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手,藉著索非 亞的口在向我述說什麽呢?“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是的,我看見了,清清楚楚地看見了神在人世間所做的工,他向殺人犯,妓女和一切罪人,當然也包 括我說:“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
這個時候,如果有誰質問:“她是基督徒怎麽可以作妓女?”我會用鄙視的眼光看他。這個女孩比我遇到的很多基督徒要高尚得多。
拉 在索非亞的鼓勵下走向警察局自首,索非亞把一個木製的十字架套在他的脖子上,兩個人決心一起走十字架的道路。等待拉的本來是死刑,但是感謝主,有很多人站 出來向法官講述拉所做的好事,為他贖罪,最終判了8年苦役。索非亞和拉一起來到西伯利亞,8年後,拉應該是32歲。有了上帝,有了索非亞,有了愛,拉的生 活充滿了平安、喜樂和盼望。
這是一個關於苦難的故事,是罪惡與懲罰的故事,是殺人犯和妓女的愛情故事,是沉淪和新生的故事。它之所以不朽,是因為有上帝加入其中。阿們!
如果他走出暴力這一步後就此加入革命組織,有一套支持造反的理論指導和一群誌同道合的同誌,他也不會良心受罪,反而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是維護正義。水滸傳裏那些殺人越貨的“好漢”們沒有心理不安,早期的共產黨人打入敵人內部甚至參與謀殺都沒有覺得自己不對。這裏的主人公其實雖然想要反抗社會製度,但是其實念頭並不徹底,最後還是向既存的製度屈服了,認為一個不公平的政權仍然有維持社會秩序的權力和裁決是非公正的標準,所以投案自首,然後去改過。
所以很多思想的對錯和先進與否要看它和社會環境是否吻合,外界條件是否成熟,太早太晚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