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這一生,我們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個人資料
正文

9月10日世界預防自殺日(圖)

(2013-09-09 17:28:28) 下一個
轉自心理科醫生張磊晶(同學)的微信


 

2003910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首個“世界預防自殺日”,為了讓公眾對自殺引起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呼籲各國政府、預防自殺協會和機構、當地社區、醫務工作者以及誌願者們,加入到當天的各項地方性行動中,共同提高公眾對自殺問題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殺率的意識。首個“世界預防自殺日”的口號為“自殺一個都太多”。

 

簡介“世界預防自殺日”(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是由創建於奧地利的國際預防自殺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從2003年開始設立的。[1]國際預防自殺協會是由奧地利心理學家Ringel1960年在維也納成立的,1996年後總部改為輪流製,現總部在法國。

 

曆年主題

 

2012年——全球預防自殺:加強保護因素,喚醒生存希望[2]

2011年——多元文化社會之自殺預防

2010年——無論是誰,無論在哪裏:全球攜手預防自殺

2009年——社會文化因素與預防自殺

2008年——全球化思維、全國性計劃、地方化行動

2007年——終生預防自殺

2006年——理解激發新希望

2005年——預防自殺是每一個人的事情

2004年——拯救生命,重建希望

2003年——自殺一個都太多

今年主題2013:歧視:預防自殺的絆腳石
 

背景資料

 

世界現狀

 

世界預防自殺日

 

自殺已成為中國人群第5位死因,是15-34歲的年輕人群的第一大死因。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統計,中國每年有28.7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每兩分鍾就有一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從全球範圍來看,自殺在眾多死因排序中高居第13位。

WHO的統計數字,2000年全球約100萬人自殺死亡,自殺未遂者則為此數字的1020倍。這意味著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圖自殺。自殺,已從個人行為演變成威脅人類發展的一大隱患。其中,男性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有:立陶宛、俄羅斯聯邦、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標準:年自殺率>60/10萬);女性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為:斯裏蘭卡、中國、匈牙利和愛沙尼亞等(標準:年自殺率>14/10萬);部分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自殺率卻非常低:年自殺率<1/10萬,如秘魯、埃及等。

 

台灣出現開學自殺潮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製定的國際標準,每年自殺發生率每10萬人中少於10人的,為低自殺率國家,每10萬人中高於20人的,為高自殺率國家。李振濤說,在1993年以前的統計中,中國屬於低自殺率國家。

 

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衛生部在北京聯合召開了“高層精神衛生研討會”。在這次會議上,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報告,中國的自殺率為每10萬人中22.2人,中國已經成為高自殺率國家。生命的權利隻有一次,導致施行自殺者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對待生命的原因是複雜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愛,是讓自殺者懸崖勒馬的一劑良方。

 

自殺已成為全球最為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自殺問題給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社會負擔,“死於自殺的人數,超過了戰爭、衝突和凶殺導致死亡的總和。但這一問題通常沒有受到公眾應有的關注。這一數字是非常高的,每年全世界有近100萬人自殺,而相當於這一數字20倍的人嚐試過自殺,這些人承受著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後果。這一問題非常大,帶來了嚴重的健康和社會負擔。世衛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40秒鍾就有一人自殺,有自殺企圖或想法的人高達2000萬。至2013年,自殺已成為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國家的自殺人數增長迅速,達60%[1]

 

自殺特點

 

根據專家對中國自殺者進行心理解剖分析,發現中國自殺者有以下特點:

 

農村自殺率明顯高於城市,女性多於男性;

 

五成八的自殺者為服用農藥或鼠藥,七成五的死者家中存放有上述毒藥,六成二的自殺者曾尋求醫療幫助;

 

兩成七的自殺死亡者曾有自殺未遂史,其親朋好友中四成七曾出現過自殺行為;

 

六成三的自殺死亡者曾患有各種精神疾病,但接受過精神科醫生診治的不到一成。

 

重要人群

 

專家認為,至少有3種人群在中國現階段值得引起自殺預防的重視。

一是老年人。老年人自殺在中國自殺人群中居前4位,人步入老年後,往往貧、病、孤獨接踵而至,再加上老年人腦部的變化,很容易產生輕生念頭。

二是青少年。調查表明,自殺已經成為中國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在青春期後期和假成人期,他們的情感往往起伏較大,心理素質不高,有可能誘發自殺。

三是經濟條件、社會角色急劇下降的階層。一些“白領”和高級“藍領”的自殺意向和自殺企圖在升高,很值得社會關注。

編輯本段我國現狀自殺原因

 

圖解全球及中國自殺

 

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自殺已成為我國15歲到34歲的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2011910日是第九個世界預防自殺日,2011年的主題是“多元文化社會之自殺預防”。北京回龍觀醫院報告,該院與國家疾控中心在2000年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自殺率為22.23/10萬,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自殺已經成為我國人群第五大死因,是15歲到34歲青壯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其中,抑鬱障礙是導致自殺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殺的危險性增加20倍。焦慮障礙使自殺的危險增加610倍。酒精濫用或依賴的自殺危險增加6倍。患有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如:癌症等慢性疾病和畸形、癲癇等形體缺陷和身體功能受損者,很容易引起抑鬱情緒,是自殺的高危人群。

 

為提高人們預防自殺的能力,鼓勵有需要的人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將在大學、社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谘詢宣傳活動。其中,大學生、女性、老年人、青少年及其家長、單位職工等人群將作為重點宣傳人群。

 

原因分析

 

自殺之所以成為青壯年人死亡的首因,其主要原因就是當前青壯年人群壓力大,負擔重,導致心理不健康問題嚴重,而且沒有得到釋放和治療。

 

15歲到34歲的青壯年人群,主要分為兩大類人群,一部分是在校學習的中學生、大學生,另外一部分是走入社會才成家立業的青年父母。這兩類人群肩負的壓力巨大。前者學業負擔重,還麵臨自身成長和感情、就業等多方麵壓力。而步入社會的青壯年麵臨生存、工作、經濟負擔、子女教育等實際問題。大多數青壯年的心理壓力和各種負擔始終無法得到釋放和糾正,最終走上自殺的悲劇道路。

 

誘發因素   抑鬱症

 

“抑鬱症是自殺的頭號殺手”,在自殺人群中,有近8成的人患有抑鬱症。

 

另外,自殺造成的“後遺症”亦不容忽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一個人自殺平均會使六個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響。據此測算,中國每年大約有一百五十萬人承受著因家人或親友自殺死亡所帶來的嚴重心理創傷,其中大約有十三點五萬名小於十七歲的孩子經曆過父親或母親死於自殺的悲劇。專家認為,這種嚴重的心理影響會持續十餘年,甚至會持續影響他們的後半生。

 

自殺誤解

 

  生存恐懼

 

對於自殺,普遍存在著大量的誤解,事實上有時會被一些假象弄得混淆不清。有關自殺的誤解如下:

一、與可能自殺的人討論自殺將誘導其自殺

事實上一般應該和可能自殺的人討論自殺。與一個想自殺的人討論自殺將可能使其產生相信的感覺,能夠幫助他們正確處理一些重大問題,並緩解他們的壓力,願意花時間重新獲得控製。

二、威脅別人說要自殺的人不會真正自殺

事實上大量的自殺身亡者曾經威脅過別人或者對他人公開過自己的想法。

三、自殺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

事實上從自殺者的角度看,幾乎所有采取自殺行動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四、自殺者有精神疾病事實上僅有小部分自殺未遂者或自殺成功者患有精神疾患。

五、想要自殺的人是真的想死

事實上很多人並不想死,他們隻是想要逃離那個令人無法忍受的境況。大部分想過要自殺的人最終活了下去,然而他們都很高興還活著。他們說他們並不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隻是想終止自己的痛苦。

六、自殺發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事實上自殺傾向沒有遺傳性,它是習得的或者是情境性的。

七、想過一次自殺,就會總是想自殺

事實上大部分人隻是在他一生中的某個時候產生自殺企圖,在這段時間裏,他們要麽克服這種想法,要麽尋求幫助,要麽死亡。如果他們自己能夠從短時的威脅中恢複過來,學會適應與控製,就會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

八、一個人自殺未遂後,自殺威脅可能結束

事實上自殺最危險的時候可能是情緒高漲時期,當想自殺的人嚴重抑鬱後變得情緒活躍起來的時候。一個危險的跡象是在抑鬱或者自殺未遂後出現“欣然”期。

九、一個想自殺的人開始表現慷慨並和他人分享個人財產,表明這個人有好轉和恢複的跡象

事實上大多數想自殺者在情緒好轉後,才有精力開始作出一定的計劃,安排他們的財產。這種個人財產的安排有時類似於最後願望與遺囑。

十、自殺總是一種衝動行為

事實上有些自殺是衝動行為,另一些則是在仔細考慮之後才實行的。

 

生存恐懼

 

  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執行主任費立鵬

 

最大的生存恐懼簡單的說就是絕望,是一個人對現狀或未來徹底失去生存勇氣的絕望。

 

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要想防止自殺,首先要防止產生絕望的土壤。有一些絕望基本與社會或他人無關,比如某人患了人類無能為力的疾病後對生活失去了勇氣。這好像是他一個人的事,但我們也不能讓他因此而自殺,因為他的一死了之,會把長久的遺憾和疼痛留給活著的人。我們應該幫助他戰勝病魔,應該給他以關懷,應該盡力為他減輕痛苦,讓他用自然的方法走完人生之路。有一些絕望既與個人有關,也與社會有關。比如戀愛、婚姻失敗,經營破產,上當受騙等,這些人往往會選擇自殺。怎樣減輕他們的絕望感呢?我想,對於個人的責任,我們可開導他們擦幹眼淚向前看,對於社會的責任,我們要通過法律、道德等多方因素改善生存環境,讓生活更加理智、和諧,讓市場競爭更加公平,讓社會保障機製更加完善,讓奸詐者越來越少。

 

除了這些,社會還應建立有效的絕望心理防範機製,如全民普及防範這方麵的知識、設立個人心理危機谘詢電話、建立自殺行為快速幹預和搶救係統等。

 

預警信號

 

1、經常談到自殺(要殺死自己);

自殺的香港明星張國榮

2、總是談到或想到死亡;

3、對絕望、無助或無價值感發出議論;

4、經常說“我不在這裏就好了”或“我要離開”;

5、日漸嚴重的抑鬱(深度悲傷、興趣喪失、睡眠和飲食問題);

6、突然的、出乎預料的由悲傷情緒轉為平和安詳,甚至表現出愉快的樣子;

7、有“死的願望”,並嚐試導致死亡的冒險行為;

8、對過去在乎的事情失去興趣;

9、拜訪或打電話與別人告別;

10、把事情安排停當、整理要丟掉的東西、更改遺囑;

11、專心考慮自殺的方法,尋找付諸實施的有關信息(如互聯網),同時尋求獲得自殺的手段。

 

自殺心理

 

1、老年群體:孤獨,作為產生自殺最主要的因素,是老年人最重的負擔。疾病和經濟困難也是老年人要麵臨的問題。

2、年輕人、大學生:他們常常因無法改變這個世界而對此心灰意冷。並且他們不願接受家庭給他們的舊觀念和舊標準。

3、職員、商人:這些人看似十分成功,其實他們的內心卻相當的苦悶和失落。他們很少與家人在一起,有著無法忍受的工作壓力可卻沒有辦法休假。

4、少數民族:由於文化差異再加上經濟貧窮,少數民族的社會和家庭狀況使他們有一些很嚴重的問題。

5.兒童:年齡在5歲到14歲的兒童自殺率幾乎是前十年的兩倍。自殺者都失去親人並且無法得到充分的情感支持。[3]

 

預防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可以指心理狀態的嚴重失調,心理矛盾激烈衝突難以解決,也可以指精神麵臨崩潰或精神失常,還可以指發生心理障礙。

 

世界預防自殺協會中國代表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執行主任費立鵬

 

當一個人出現心理危機時,當事人可能及時察覺,也有可能“木知木覺”。一個自以為遵守某種習慣了的行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潛在著心理危機。染有嚴重不良癮癖的人,常常潛伏著心理危機。當去戒除癮癖時,心理危機便會暴露無遺。

 

能不能克服心理危機,首先取決於一個人的自信心。危機幹預的關鍵在於進行“人格塑造”,幫助發生危機者恢複自信,改善心理缺陷,發揮個人潛能。心理學家解釋說,危機有危險和機遇兩種含義,如果它嚴重威脅到一個人的生活和家庭,並使人產生自殺或精神崩潰,這種危機是危險的。但如果一個人在危機階段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性幹預,不僅會防止危機的進一步發展,而且還可以幫助其學會新的應對技巧,使心理平衡得以恢複甚至超過危機前的水平,因此也可以說,危機是一種機遇或轉折點。

 

熱線谘詢是危機幹預的方式之一。電話谘詢具有匿名和快捷兩個特點,它可以使谘詢者無所顧忌地暢所欲言,通過心理工程師的客觀分析和耐心勸導,從而有效地釋放壓力,解除危機。

 

危機幹預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精神文明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與投入。世界著名精神衛生專家呼籲,除了現有的專業危機幹預之外,還應廣泛建立社區服務網絡,讓所有具有心理危機的人都能得到及時疏導和有效幹預。

 

防止自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生來就不熱愛生命,因為生命既是幸福的前提,也是創造幸福的源泉;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恐懼死亡,因為生命對於人隻有一次。人類為什麽會自殺?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一個經典的論述:“當一個人對生存的恐懼大於對死亡的恐懼時,他就會選擇自殺。”那麽什麽是最大的生存恐懼呢?很簡單,就是絕望,就是一個人對現狀或未來徹底失去生存勇氣的絕望。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社會要想防止自殺,首先要防止產生絕望的土壤。

 

有一些絕望基本與社會或他人無關,比如某人患了人類無能為力的疾病後對生活失去了勇氣。這好像是他一個人的事,但我們也不能讓他因此而自殺,因為他的一死了之,會把長久的遺憾和疼痛留給活著的人。我們應該幫助他戰勝病魔,應該給他以關懷,應該盡力為他減輕痛苦,讓他用自然的方法走完人生之路。

 

有一些絕望主要是社會或他人造成的,如前不久陝西旬陽縣三農民因鄉派工作組的粗暴行為而自殺,如某市因強製拆遷導致居民翁彪自殺。這樣的絕望更要從源頭上徹底避免,因為這種絕望導致的自殺,有些時候是以失去理性、報複責任人甚至濫殺無辜的形式實現的,給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在這個方麵,社會應做的事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是,要讓每一個公民都有這樣一個信念或經驗:社會雖不能完全避免不公,但政府是廉潔的,法院是完全值得信賴的,即使是法律本身有問題,隻要通過自己依法上訴和呼籲,也會得到糾正,自己總有一天會討回公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