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都忘情遊 (Kyoto) (二)

(2016-05-21 17:28:33) 下一個

京都忘情遊 (Kyoto) (二)

 

山清水秀嵐山區 (Arashiyama)

 

自然風光素來是我們的偏愛,位於京都西郊的嵐山這次當然就不會錯過。嵐山以春天的櫻花和秋天的楓葉而聞名。東北麵是嵯峨野,西麵有小倉山,著名的大堰川蜿蜒流經其北。其上遊的保津川,峽穀深邃,水流湍急,景色別致。下遊有長達154米的渡月橋跨越桂川(Katsura river)連接兩岸,橋畔有嵐山公園、龜山公園和天龍寺。山中有野竹林;大悲閣、法輪寺、小督塚等名勝古跡。

我們到達JR Saga-Arashiyama嵯峨嵐山站後(友說恍惚間以為是峨眉山字樣),穿過日式特色的小鎮,不一會兒便到了渡月橋,據說此橋是嵐山的標誌性景觀。

從橋的北端看,其保留著木造結構的橋身,被南岸樹木繁茂的群山襯托著,猶如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站在橋上環顧四周,遠山煙霧繚繞,綿延起伏;近水碧波蕩漾,流水潺潺, 相得益彰。

蹓躂到桂川的南岸,沿著渡月橋的東邊,河邊公園青石地麵上垂柳隨風搖曳,櫻花笑臉相迎。走著欣賞著,不知不覺,因迷路而誤入一片民宅。

我們悠閑地漫步其間,呈現在眼前的是安詳靜謐的小橋流水人家。那富麗雅致的建築;那鮮花點綴的庭院;那整潔幹淨的小街;那清澈見底的小溪;那各具特色的小橋;無不令人賞心悅目。

 令人驚歎的是,日本人充分利用土地的能力,即使是一小塊狹縫,也種上花草;尤其是停車,幾乎是貼著牆壁 (忘了拍照),真是環境練就人呀!

出了小鎮後,我們又轉到渡月橋的西邊。此時想到我們昨日買了一瓶清酒(味同米酒)還沒機會喝,正好逛了一圈也需要歇息下,於是就坐在下圖的石凳上,體驗著、感受著把酒臨風的意境。

彼時,背靠峰巒青翠的嵐山;眼望:遠處隱約如黛的小蒼山;近處波光粼粼的桂川;中間掩映在林中的幢幢村舍;仰觀天、俯看地。耳聽潺潺流水和啁啾鳥鳴聲。微風輕拂;吃著點心、喝著小酒、開懷暢聊;不一會兒,鴿子由一隻、兩隻、五隻……在我們麵前玩耍。此情此景,真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

想到還有好景在後頭,吃光喝完後,揮一揮衣袖,別說不帶走一片雲彩,連漂亮的(粉紅色)酒瓶也不帶走。

再過渡月橋,徜徉於河畔,沿途河水晶瑩、清澈見底,有掬一捧清泉,揮灑在麵前的衝動。不一會兒,便到了嵯峨野嵐山腳下,我們沿著山間小路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大堰川在兩山之間,漸成峽穀。但見河水碧綠如翠;山上鬆櫻茂密;山下竹林片片;山間幾處房舍。一陣細雨過後,輕紗似的薄霧繚繞在峰頂,如夢如幻!

朋友夫婦還在這山之巔,俯身於欄杆,拍了一組沉思的背影照。似是在為即將奔赴的新生活運籌帷幄。

雨中即景後,下一個景點將是我的最愛 – 竹林。

此時,天公作美,雲開日出。我們下山走了一段路,按圖索驥,覺得應該差不多到了,可不見竹影;再細看,方向錯誤,應左轉,而我們未加思索地右轉了。回到岔路口,驀然回首,他就在不遠處。

放眼望去,一株株翠竹高聳挺拔,竹林密得連光線也要使勁才能擠進來。步入竹林深處,光在閃爍、風在流動。雨後的竹林,清清爽爽,竹子的清香夾雜著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漫步於竹林間,聽著小鳥的歌唱,著實令人沉醉!

正陶醉中,一群穿著五顏六色和服的少女迎麵走來,在這片翠綠的竹林中,分外亮麗。

穿過一片片茂密的竹林,倚著蒼勁的毛竹,不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在我老家房屋旁邊,有一大片美麗的竹林,兒時常玩耍其間。每當早晨總是被竹林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叫醒;傍晚時分鳥歸林,又是一陣喧鬧。

房屋後麵院子裏有幾棵直徑一米多粗的古樹,有一棵樹的樹幹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洞,但樹每年還是抽枝發芽,樹洞有一個橢圓形開口與外麵相通,這個樹洞就成了鳥的家。爺爺奶奶有時候就到裏麵找鳥蛋給我玩,看著那綠色的鳥蛋好驚奇,便拿回家捂在衣服裏,以為可以孵出小鳥;後來在爸媽的要求下又放回到鳥窩裏, 差不多每天都跑去看有沒有小鳥出來。

竹林四季翠綠,即使是在隆冬,萬木凋零的季節,那片竹林,依然是蒼勁挺拔。

春天,竹筍破土而出,漸漸的長成一枝枝嫩竹,生機勃勃,節節向上。風過時,竹聲沙沙;竹枝起舞、婀娜多姿、春意盎然。過多的竹筍還可挖出,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夏日,外麵驕陽似火,竹林裏清涼舒適。小夥伴們白天捕知了,晚上捉螢火蟲。

秋天,嫩竹長成,竹林更茂密。捉迷藏,爬竹竿的遊戲不斷。大一點的孩子們,用竹葉多的竹枝彎曲圈成帽子,小竹條砍成手指長的一段段,然後並排用細繩穿起,做子彈帶,玩“抓特務”的遊戲;我因年齡小,跑不動,隻能在後方看“武器”。在六七十年代,所接觸的都是《地雷戰》、《地道戰》等抗戰電影,裏麵的片段自然就成了遊戲模仿的對象。

冬日,雪花飄飄,銀裝素裹,那景象一點也不亞於北方的雪鬆。孩童時隻知好玩,也不怕冷,有時還摘下冰墜吃。如果雪太厚,大人們恐竹子被壓斷,常常去搖掉積雪;小孩們興高采烈地跟在後麵,當著遊戲般玩得不亦樂乎。如今,興許是地球變暖,聽說老家很少有積雪。

至今想起這些,仍覺幸福滿滿。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了,簡單很幸福!

我7歲那年,就隨父母搬離了那裏,竹林不再,但記憶永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兒時的記憶愈加清晰。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年征兆吧:近期的記不住,遠期的忘不了。

我愛竹,他虛心有節、挺拔不屈;他四季常青、充滿生機;他韌勁十足,生命頑強。他全身都是可用之材,竹子除可製作出多種多樣的物品(在此就不必贅述)。他還可以入藥,如:竹瀝 、竹茹和竹葉。

童年情結引領我對竹情有獨鍾,非常喜歡古代的文人墨客畫竹、詠竹的作品。蘇東坡就寫過幾十首詠竹詩,我記憶最深的一句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