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阿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去留肝膽兩昆侖”——鄧稼先與楊振寧命運的”量子糾纏“

(2025-10-22 10:17:04) 下一個

國人談起楊和鄧,幾乎總是一貶一褒,尤其臉上一抹小粉紅的,就差指著老楊鼻子罵”你個老東西怎麽不早點回來搞原子彈?”

而我想起這兩位,腦子裏總會閃過一句詩:“去留肝膽兩昆侖”。

他們的角色是不可互換的。讓楊回國,他會因為自己嶽父的問題被審查折磨致死;他的性格也並不適合領導這種需要“大力協同”(程開甲語)的超大項目;而反過來,如果鄧留在國外,也很難複製楊在物理學史上的貢獻,畢竟兩人的背景是有差別的,普渡大學,也並不是當時美國頂尖的物理係。

因此,楊和鄧,就像兩個”量子糾纏“的粒子,必須處於不同的量子態,一去一留;而實際的結果,是他們在一起,達到了對物理學發展和對國防貢獻的最大化。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最優結果。

鄧夫人許鹿希教授,特別提到了1971年楊回國時機的神奇。楊為人洞察力強,早在尼克鬆訪華之前,就注意到報紙上最不起眼的地方登載了大陸被移出travel ban名單的消息,意識到和大陸關係即將解凍,因此立即準備回國探親。巧的是,他此行居然無意中解救了鄧稼先和一批頂尖核物理學家被打成特務的厄運。許教授回憶道:

https://news.ifeng.com/a/20141210/42685530_0.shtml

”1971年楊振寧首次回中國,到上海之後定了一份要見的親友名單,其中第一個就是鄧稼先。

說到這裏,許鹿希的語氣突然變得沉重。她說,那時“四人幫”有個計劃,要把搞核武器的人打掉。年輕些的已被搞得非常之慘,那些忠實可靠功勞很大的人都被打成了特務,很多人遭了殃。當時有兩個口號:“會英文的就是美國特務,會俄文的就是蘇聯特務”,可見迫害之烈。有個很有貢獻的炸彈專家錢晉,他們拷打要他承認是特務,他堅決不承認,結果被活活打死。年輕的一批搞光後就輪到高層的了。因為不能在北京搞,他們就把鄧稼先調到青海的“221基地”去,組織了一批士兵和工人去鬥他,理由是有兩次核試驗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抓住科學測試的失誤上綱上線,目的就是要把負責人鄧稼先搞掉。就在這危急的時刻,楊振寧要見他。周恩來命令把鄧稼先召回了北京,僥幸得救。

許鹿希感歎道:“我盡管不信佛,但是對這件事情總覺得冥冥之中上天有個安排,讓楊振寧來救鄧稼先一命!1990年我去美國時,與楊振寧談起,他大吃一驚:‘有這樣的事?’其實,無意之中他還救了一大批中國搞核武器的人。這樣的巧合真不能用語言來描述,簡直太絕妙了!我至今想不出該怎麽表達,我為此非常感激他!”

據其他報道,這批”搞核武器的人“還包括於敏、陳能寬等後來獲得兩彈一星勳章的著名科學家。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4/2777.htm? 

論老楊對大陸的貢獻,這大概是最大的一個,因為人才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其次,是他多年來堅持反對搞大型加速器,避免了勞民傷財。

冥冥之中,自有天數,自有安排。楊和鄧命運上這種神秘聯係,有一個科學原理,就是量子糾纏。如果我們相信大爆炸釋放了宇宙中所有的能量和物質,那麽整個宇宙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量子糾纏的,因為這和現代物理實驗產生糾纏光子的原理其實是一樣的。

而提起楊和李的分裂,則總讓我想起另一句詩”人生若隻如初見“,以及多年前詩壇的東籬兄修改過的下句:”孔雀東南飛不散。

既然大家的命運都糾纏在一起,那就讓我們彼此關愛,珍惜緣分,摒棄偏見。佛家所謂”不分別,不執著“,是最合此意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EllaChen934 回複 悄悄話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楊振寧和鄧稼先的命運確實有點像量子糾纏的粒子,似乎他們注定要在某些時刻互相交織,達到了一個最優的結果。這種深刻的聯係,真讓人感慨。

對於楊振寧來說,他不僅僅是學術上的貢獻,也包括他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無意中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至於他對加速器的堅持反對,也顯示了他對國家資源的深思熟慮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初春時節' 的評論 : 感謝您雅臨共鳴!非常讚同!
初春時節 回複 悄悄話 楊、鄧都是人傑,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加法有交換律,都一樣。:) 李楊+楊李 也可以。

紅米2015 發表評論於 2025-10-23 12:57:54
其實他們當時應該按量子力學線性疊加原理署名:1/sqrt(2)*(楊李+李楊),哈哈哈!

why 楊李+李楊 not 李楊+楊李...
紅米2015 回複 悄悄話 其實他們當時應該按量子力學線性疊加原理署名:1/sqrt(2)*(楊李+李楊),哈哈哈!

why 楊李+李楊 not 李楊+楊李...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多謝水星兄雅臨分享!李雙江這一段,還真不知道呢,原來他年輕時就因作風問題犯過事情啊!楊和李的恩怨,也許在於他們都過於自我。其實他們真正對不起的,是吳健雄女士,哪怕明確表示分享一下獎金也好,可是兩人漫長的一生中,都沒做過這個表示。

關於他們的裂痕,其實早在合作初期就有,1951年,他們就一個重要的統計物理題目連續發表了兩篇文章,楊建議一人一篇一作(在現在看來這個合情合理),而李堅持按字母順序,在我看來,這其中未必沒有他自己年輕氣盛想早日成名的小算盤。兩篇文章,合作者各掛一篇一作,皆大歡喜。而且統計物理是楊的領域,李博士期間是搞天體物理的,很明顯是楊帶進這個領域的,一人一個一作非常公平合理。而在李自己的回憶裏,卻對此耿耿於懷,以至於而後有一段時間沒有再和楊合作。後來重新開始合作,應該是楊口頭同意了以後按字母順序。可是宇稱守恒那篇,楊可能後來後悔了,於是頒獎時想占個先,平衡一下,李又不高興。

其實他們當時應該按量子力學線性疊加原理署名:1/sqrt(2)*(楊李+李楊),哈哈哈!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誠信' 的評論 : 非常感謝誠信兄中肯的評價,非常恰如其分,讚!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非常感謝您雅臨並分享妙評!“真正的曆史,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命運在萬分之一的概率裏所成全的奇跡。”“守住那份“去留皆肝膽”的氣魄和善意。” --說得真好!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Speaking of 楊振寧先生, many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are often preoccupied with his unpopular altercation with 李政道先生 and his unpopular marriage with a much younger lady, while disregarding his peerless career achievements and prodigi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education in China.

His tenacious contention with 李政道先生 about the author lists of their collaborated works is really peculiar, childish and consequential. It astounded and confounded the whole world. They perpetuated the senseless argument to the vast detriment of their own prestige. It costed 楊振寧先生 of at least one more Nobel Prize. It is embarrassing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altercation was neither illegal nor immoral, and did no harm to the world. They are the sole victims of themselves.

Many Chinese people deride or decry his second marriage because of the vast age gap. Most people judge others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instead of the relevant facts. People usually deem that a young girl marrying a grandpa is equivalent to leaping into the hell fire. In retrospect, what we can be certain today is that the young wife has been cherishing and relishing their unpopular marriage. In addition, all her and his family members sincerely supported their marriage ever since. Therefore, we can deduce that there must be an abnormal reason for the marriage. One likely reason is that the young lady was obsessed with the aspiration to live together with him, much like many transgender people aspire to plastic surgeries despite the enormous physical pains. To the young wife, the marriage is a relief or even salvage. One clue is that his two wives bear staggering resemblance in appearance at their young ages. It appears he was destined to have the second marriage. Hence, the derisions or condemnations on his second marriage are very likely to be unfair and undue.

楊振寧先生 defies ambient opinions. This is his innate penchant as a prodigy. This is also exactly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his peerless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我以前不太了解楊和鄧的回國經曆,阿留兄幫我解了惑,謝謝!以前對楊振寧多多少少有一點小看法,現在看來可能是過於糾結他的一些小心眼了。鄧稼先為國出了大力,卻慘遭折磨。要不是楊振寧無意中的一個舉動,可能最後就困死沙漠了。我由此想起了一個趣聞:歌唱家李雙江當年因為作風問題被判了重刑,後來西哈努克親王有一次問周恩來,為什麽見不到李雙江了,周恩來趕緊叫人把李雙江從監獄裏麵給放了出來。兩件事情,雖然性質不同,卻有點異曲同工的味道。謝謝阿留兄!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寫得很好,既有曆史的厚度,也有人心的溫度。讀到“量子糾纏”一段,想到:原來科學與命運的奧秘,竟如此相似。希望能在紛擾的時代中,守住那份“去留皆肝膽”的氣魄和善意。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命運的編織從不直線:一個選擇回國,一個留在海外,卻共同托起了民族的光。正如你所說,“去留肝膽兩昆侖”,不同的路徑,同樣的擔當。曆史的悲喜,終究都融進那份超越時空的敬意與慈悲。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讀完這篇文字,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楊與鄧,一去一留,恰如兩條曆史長河的支流,在宇宙的量子糾纏中完成了最完美的互補。真正的曆史,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命運在萬分之一的概率裏所成全的奇跡。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許鹿希教授的訪談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mN5nuO4-Vg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risin2021' 的評論 : 謝謝您的點評。在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恰好及時相救,這才是類似“量子糾纏”的奇妙之處。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多謝您點評垂賞!
irisin2021 回複 悄悄話 不敢點讚。楊和鄧命運上這種神秘聯係,就是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時美妙的物理現象,鄧文革遭遇,撕心裂肺,何有美妙?兩人隻是歧路相遇,默默相視,無言以對,即認識又陌生。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點讚。 這篇文有科學、有詩意、有佛家、有緣分。 寫得十分巧妙而又不失凝重。 人生的量子糾纏, 宇宙的量子糾纏,怎是一個糾纏了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