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寫在發榜的日子裏(6 )

(2013-03-21 15:00:18) 下一個

隻怪當時不知道有個文學城,從小我們就沒有給孩子灌過爬藤的水。等女兒把SAT I SAT II 考完分數出來以後,才發現這孩子還真是會考試。等到開始申請學校的時候,我開始灌爬藤的水,已經晚了。

孩子自作主張地申請了幾個學校,除了一所保底的州立大學還有我提議的這個六年本醫聯讀的學校外,還申請了幾所她喜歡的大學,理由是這幾個大學有她喜歡的program

不過,女兒還是聽了我的話,除了保底的州立大學外,申請的大學都在東部。因為我希望她到東部上大學,畢竟那裏有更多的文化。

提到這個本醫聯讀的program,我還得多說幾句。

自打女兒開始有想上醫學院的願望,我就開始犯愁了。這學醫的路也太長了,如果是男孩也就罷了,我還等著抱外孫子呢。瞧我這沒出息的媽媽。

我會經常在女兒麵前提及中國和歐洲醫學院學製的好處。有一天女兒回家告訴我,她在網上發現了美國也有本醫聯讀的program。我告訴女兒說,那我們報一個試試。

就這樣,女兒在我的鼓勵下,申請了離我們現在的家很近的一所學校。

幾個月後,女兒居然收到了這個學校的麵試通知。

 

那一年二月十三,不到十八的女兒,隻身一人從西部飛到東部參加麵試。因為大雪,航班取消,女兒被困在亞特蘭大機場。能否參加麵試,隻有聽天由命。因為不到十八歲,機場工作人員把她和另一女孩免費安排在機場賓館。

老天爺真開眼,第二天通航了。女兒乘上了首班飛往東部的班機。

她上午十點多鍾才從機場趕到麵試地點,參加了下半場的麵試.好在上半場是講了些關於麵試的一般注意事項和麵試的具體安排,她的遲到對麵試沒有任何影響。

麵試分成倆部分,上部分是 faculty 麵談,下部分是上一屆的學生麵談。具體談什麽,我也沒有問女兒。

後來才知道那年大約八百人申請,學校選了一百人參加麵試, 最後錄取二十五人。最有意思的是,我女兒這個班二十五人中, 幾個白人,三個中國人,十多個印度人,這些印度孩子的父母,每家至少有一個是醫生。而且program裏的很多孩子都拿到了藤校的offer

不過聽女兒說,進這個program 應該比進藤校容易,因為競爭還是小一點。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