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們的童年八十年代

生於七十年代,長於八十年代的記憶...
個人資料
正文

[經典老電影2部] 開槍為他送行 啊搖藍

(2013-01-19 12:42:37) 下一個
影片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40年前後,我黨地下工作者梅雨寬打入敵偽在上海的警察局特高課,並和以鬆田為代表的特高課情報股股長進行了驚心動魄的鬥爭的故事。
1947年,延安保育院的幾十個孩子離開親生父母,從炮火中撤退。我軍旅長肖漢平接到上級命令,把營教導員李楠從前線調來,派她和警衛員丁大勇護送這些孩子去解放區。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經曆:亮亮的父親已經犧牲,母親身負重傷,危在旦夕;丹丹是個孤兒;院生是母親被打出家門後生在保育院的;冬來的父母都在前方打仗......老紅軍羅桂田、陝北婦女趙玉霞、14歲的小保育員吳湘竹為保護這批革命幼苗付出了全部的愛。李楠起初帶著這支孩兒兵,婆婆媽媽,拖拖拉拉,覺得不如帶兵打仗痛快!過去痛苦的經曆也使她回避了對孩子的愛。在古長城的烽火台上,李楠看到在戰爭中失去妻子和兒子的肖旅長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孩子們在一起時,他顯得那樣開真,露出對孩子們真摯的愛。特別是當得知亮亮的母親陣亡,想到她生前的囑托,李楠的內心更是深受觸動。可在保育院與大部隊分手,肖漢平向她表示愛慕之情時,她卻回避了。到底是為什麽呢?在羅桂田犧牲前,她向他吐露了真情。原來,李楠16歲被逼嫁人,17歲懷孕卻難產,當她在產床上死去活來的當口,卻聽到封建男人的咆哮聲:"大人死就讓她死吧,我要兒子!"結果生下來是個女兒,一落地就被悶在水缸裏溺死了,而李楠從此後也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利。羅大叔像父親一樣幫她消除了內心深處的隱痛。   保育院與國民黨殘敵遭遇,吳湘竹為保護孩子不幸犧牲。聲東擊西跟敵人交戰的羅桂田,重傷之際,在孩子們做月餅的時候安詳地閉上了眼睛。李楠和梁燕等保育員們克服重重困難,將孩子們平安送到了解放區。在表彰保育院的大會上,孩子們親熱地稱李楠為"李媽媽"。李楠和肖漢平終於迎來了他們的愛情和孩子:亮亮有了李楠媽媽,又有了肖漢平爸爸。孩子們都歡快地找到了各自溫暖的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